返回列表 发帖

黄鸣:从一而终 守候行业前景

在1月9日全国科技大会召开的前夕,北大光华论坛以"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奏响了2006年中国科技创新的主题曲。令人欣慰的是:出席论坛活动的企业家,无论是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先导者,还是"风生水起"地活跃于IT世界的年轻才俊们都在身体力行地创造着"创新型企业"。随着全国科技大会红色帷幕的落下,人们有理由相信:一个由创新型人物引导的创新型经济时代将款款走来。
也许是因为无锡尚德,这个太阳能产业的后起之秀在美国纽交所的上市,也许是因为黄鸣在年前捧走了央视2005年度经济人物大奖的原因,身为国内太阳能行业的领军人物,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最近受到越来越多的追问----关于企业上市的问题。
1月7日,在出席北大光华论坛席间,黄鸣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不忙上市,是不想失去行业话语权
能够当选为2005年的年度经济人物,是因为黄鸣创办的皇明太阳能集团是太阳能行业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仅企业的品牌价值就达到51亿元,名列国产家电品牌影响力第5强,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制造基地和清洁能源供应商。而黄鸣本人,也拥有50多项国家专利,成为中国太阳能产业化第一人。
新能源,一个在资本市场受追捧的行业,其领军企业怎么至今没有上市?
"其实,我们与战略投资者的接触已经7年多了,但迟迟没有吸呐资金进来。主要是我感觉到我们做的还不够大,在企业还小的时候吸纳战略投资者就要让出更多的股份,那样容易丧失行业的话语权;像一些企业被战略投资者收购后就成了资本运作的工具,产业反而没有什么发展。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如果过早地把股权让出去,那我的管理团队的空间就少了;同时,上市并不是做企业的目的,我们不是圈钱,更不想落入股市圈钱的悖论里。"
不愿意失去行业的话语权,不愿意失去行业领军者的身份。这样的表述符合黄鸣的性格。他曾经在不同的环境讲过相同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什么人会像我们一样能够用生命去奉献太阳能事业,所以没有人可以跟我们竞争,如果有,那也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幸事。" 
早在1995年,有"石油小专家"之称的黄鸣从科研机构下海之后即组建了皇明太阳能公司,10年间,他的企业推广太阳能800万平方米,相当于整个欧盟7-8年、整个北美16-18年的推广总量。
但对太阳能这个产业的自信心不仅仅来自于他们推广的面积和数量,更重要的在于他们是这个行业"无中生有"的建树者。"我们从国外既不能引进核心技术和材料,更不能引进大规模的管理体系,不像家电,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脚下没有巨人,最后我们自己变成了巨人。"
希望让自己成为巨人的黄鸣自然不会轻易放弃自己企业对行业发展的话语权。
但这并不表明黄鸣将"自绝"于资本市场。据透露,目前企业与海外一些战略投资者的接触正在加紧进行,海外上市的计划有望在今、明两年内完成。
不当总裁,是为了突破发展瓶颈
黄鸣感到自豪的是,他终于把自己"赶走"了------从总裁的位置赶走。
"董事长退出一线成了管理的里程碑,不是说我强要退,是这个企业非得要你退了,最后我们从组织上、文化上、创新上形成了一个飞跃。"黄鸣的"自鸣得意"是有充足理由的。
做民企开始是"刀马皇帝";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再用‘一个人说了算’这种模式就不行了。"黄鸣回顾说,在2000年到2003年这一段时间内,企业出现了很大的波折:一开始是快速发展,几倍、十几倍地增长,然后只有15%-17%的增长,期间还有震荡。显然是企业发展遇到了瓶颈。
在一次偶然的听课中,有"品牌金手指"之称的品牌大师麦奎尔的三句话如电光石火般地"触动"了彷徨中的黄鸣。那三句话的第一句话是:"Do your homework"(做好你的家庭作业);第二句话是:"you are the best"(你是最棒的) ;第三句话是:"I don’t now what your think"(我不知道你想些什么)。 
于是我让每一个员工站起来,大声说‘我是最棒的!’。同时让员工自己来讲述,后来发现他们讲的比你想的好得多!这时候猛然醒悟:我们做企业做了七、八年的时候,反而忘掉了最根本的一些东西------应该发挥员工的最大积极性!"
正是基于这样的"觉悟",黄鸣回到了"管理再造"的基本面。于是,有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整风运动"。
那是2003年到2004年之间,经过七、八年的科普推广,太阳能产品逐渐被市场接受。有市场就有低价竞争,比如热水器,一些企业卖的价格只有700-800元/台,而皇明集团的产品却要4000-6000元/台。眼看着大好的市场被低价产品所"蚕食",皇明集团内部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主张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市场"好卖的"产品;一种坚持以产品质量和行业品牌为导向,生产"好的"产品。
持两种意见的都是企业的中高层,都是有能力、有经验的人。此时黄鸣想到杰克.韦尔奇的一句话:"有一种人不能用:有能力,有经验,有影响力,但不认同的人"。于是茅塞顿开,一"刀""砍"下去,五千人"砍"了一千多人。并对大家说:"这个问题大家不要再争了,就是朝这个好用的方向走,如果大家不认可,不换脑袋就换人。"
那一"刀"下去,不但减少了一千多人,黄鸣还从总裁位置上退了下来。到年底的时候,由于团队的一致性与管理层作用的发挥,皇明的销售量增加70%以上,利润翻了好几倍。尝到甜头之后,黄鸣更加学会"让别人来说话"。2006年的指标,他这个董事长制定的心理指标是销售量与利润都增加50%,但管理层却提出了一个增幅120%的计划。这让黄鸣喜出望外,并将指标定在100%"。
"做企业就是这么简单,关键问题是企业的战略和文化搞清楚之后,团队的潜力非常大。现在他们提出口号要把董事长赶出去,而我也很自动退出管理一线。"谈起自己的"后退"与"下台",黄鸣竟然开怀而笑。
不求市场占有率,是为了打造长久的核心竞争力
在"好卖的"产品与"好的"产品之间选择后者,黄鸣显然是放弃了"市场第一"的原则。
"人们总是关心市场占有率。如果关心这个问题,我早就关心煤炭而不做太阳能产业。做企业,我首先考虑的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而仅靠低价战略的结果只能是‘杀敌八千,自损一万’。"
"抓行业方向,就看谁发展产业在先,谁规模在先,谁的研发体系铺在先,我们做的也是圈地运动,但却是技术圈地运动。"
黄鸣一开始就把技术突围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来抓。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主要核心部件是集热部件,把太阳能的光转为光能,皇明集团用的是真空管集热,应该说这个技术比国外先进,而且成本低。但这个核心的集热部件,最主要的是选择性吸收膜,这个高科技产品技术的产业化过程,期间凝聚的艰辛却少为人知。
还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时候,皇明集团曾经因为技术合作方、国内某知名高校的撤退让这个技术差点"胎死腹中"。为了寻找解决这个核心技术的方案,他们从悉尼"挖"来了首席科学家,非但如此,还在这两年建立了世界级的"太阳谷",以吸引和汇集世界各地一流的科学家。
"圈"下了核心技术,就是抓住了行业的牛鼻子。黄鸣对此深信不疑。
这个行业未来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而近来国家对这个行业的政策鼓励又使之如沐春风。为此,他给皇明集团的未来描画了很好的产业前景:就光热来说,仍然是非常大的市场,在中国至少有四个"一千亿"的市场潜力。具体的是家用热水器"一千亿",宾馆、学校、医院、部队的"一千亿",工业、农业加工的"一千亿",采暖、制冷、海水淡化的"一千亿"。 此外,太阳能光电的前景也很好,太阳能的路灯、草坪灯,太阳能亮化,太阳能雕塑,包括"村村通"等都是未来的可待开拓的领域;海岛、边远地区、牧民们用的风电系统也展示了诱人的产业前景。
"皇明的整个战略都集中在绿色,其他是不会做的。今天的我们不急于占领多少市场份额,但我们相信,当我们把准这个行业的脉搏,明天就会迎来更大的市场!"说到未来的产业前景,黄鸣目光炯炯。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