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主权财富基金凸显世界变化及需求

代表国家进行投资的主权财富基金(SWF)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这是全球经济发生变化的又一迹象,而且与金砖四国的崛起和它们的金融财富积累有关。虽然主权财富基金并不是新生事物,但它们的数目、规模和活动的多样性还是吸引了金融市场参与者和西方决策者们的注意。而随着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策略的复杂化,对它们的关注也与日俱增。

  规模日益扩大,
  与对冲基金规模相当
  正如主权财富基金的名字所表达的,这类基金是代表国家进行投资的,基金的资金来源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种是凭借丰富的大宗商品资源迅速积累的财富,另一种则是依靠大规模干预外汇市场活动而获得的大量外汇(图1)。
  主权财富基金距今已经存在了接近50年,科威特投资局(KIA)和阿联酋投资局(ADIA)是其中最负盛名也是成立最久的。这些石油出产国把大笔的石油收入投资于海外,不仅能获得可观的回报,同时通过比较海外投资的回报率与未来石油的收益率还能决定合理的石油出产数量。新加坡淡马锡和政府投资公司之类的主权财富基金则是更多出于惠及子孙后代的考虑。不仅设立主权财富基金的国家越来越多,且基金规模也越来越大,投资手法也越来越多样化。通过投资海外拥有高回报率的资产,这些国家不仅可以获得可观的高回报,同时也能促进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事实上,与现在的许多看法相反,早期主权财富基金被认为是对全球经济有正面推动作用的,因为如何没有它们的存在,存款的不足会引发一场持久的全球性经济衰退。
  如今,越来越多的焦点集中在诸如挪威银行—管理整个挪威的石油财富,以及中国和俄罗斯等新兴的主权财富基金。一些主权财富基金的规模就足以说明诸多发展中大型经济体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而且,往往主权财富基金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拥有最多的外汇储备。但是,并非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国家都设立了主权财富基金。日本的财政部以及多数欧洲发达国家的央行都掌控着各自外汇的投资权。其实,发达国家的财政部或央行与一些主权财富基金在职能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运用复杂的投资策略将国家外汇进行投资。
  随着主权财富基金规模的日益扩大,金融市场的参与者纷纷提出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行为已经开始影响资产的价格。据国际经济学院楚门(Ted Truman)估计,主权财富基金的总规模超过2万亿美元,与对冲基金的规模基本相当。多年来,分析师在不断讨论是否欧元的走强就是主权财富基金出于多元化的考虑,大量配置除美元以外的资产的体现。也有许多人表示有关债券收益的“谜题”事实上也是主权财富基金买入美国以及七国集团国家债券的直接表现。如今,更多的人开始关注,随着主权财富基金把更多的资金投资于股市,股票价格也将水涨船高。

  如何影响金融市场
  价格趋势尚无定论
  主权财富基金在所有金融市场的投资活动都呈上升趋势,但是这些基金的活动是否真的影响到价格趋势似乎还并不明朗。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活动影响了主要货币价格走势的论断就很难让人信服。国际清算银行最近的调查显示,全球外汇市场的日交易额在3万亿美元左右。因此,外汇市场的日交易规模超过主权财富基金总规模的50%以上。有资料显示,近年来许多主权财富基金大量购入欧元,但同样在欧元刚刚诞生的1999年它们也曾是其买家。而在欧元诞生之初的头两年,欧元价格却一路下滑。
  我们的研究发现,各国央行购买美国国债的举动导致了国债的10年期收益率下跌。随着主权财富基金把更多的资金投资于股市,而不是流动性最高的固定收益产品,债券的高估值将会逐渐消失。
  股票市场的规模不及外汇市场,因此如果主权财富基金将更多的资产配置转向股票市场,很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股票的价格。但是,现在下定论为时尚早。一个最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中国。自中国国家投资公司宣布购买9.9%的黑石股份,黑石的股价就一直下跌。同样,1999-2000年间,市场评论者称欧洲大陆养老金的不断涌现会支撑当时便宜的股票价格,事实却并非如此。主权财富基金的存在可能会影响某些资产的价格,但其他大的市场参与者也具有这种能力。
  西方决策者们似乎不太喜欢看见主权财富基金的不断崛起,因为他们认为主权财富基金的运作不够透明。但主权财富基金不是唯一的非透明的投资机构,许多发达国家的投资政策都缺乏透明度。一些国家声称过分透明的投资策略会不利于做出及时准确的大规模资产配置决策。近几周来,越来越多的西方决策提出要提高主权财富基金的透明度。
  大型主权财富基金的崛起也是促成七国工业集团、八国工业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急于调整组织结构的又一原因。鉴于汇率的失调、全球经常项目的失衡、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企和对环境及全球气候变暖的担心,只有在全球决策机构改变了组织结构之后我们才可能得到意义重大、最理想的政策。也只有在改变这些国际组织的结构之后,主权财富基金才能在更透明的环境中运作。
作者系高华证券研究员, 周莹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