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797
- 帖子
- 241
- 主题
- 119
- 注册时间
- 2011-5-24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来源:华尔街日报/REACH VC 文:杜枫
有朋友问我,听说Track Record(过往业绩)对私募和创投很重要,最近新成立的基金那么多,他们都有好的Track Record吗?这个问题还真是问到了点子上。其实对Track Record这事,专业的基金投资人(LP)也很挠头。虽然基金融资时都会强调:“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投资回报承诺”。但不可否认,过往业绩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不过,如何考量私募基金经理人(GP)的过往成功业绩在中国却遇到很多挑战。
衡量过往业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曾经给投资人挣过大钱,直接列出上一个基金的投资回报率即可。但在中国,能够提供这个数据的私募基金(包括创投基金)屈指可数。因为行业发展时间太短,所以鲜有已经完成整个生命周期(募资、投资、回报、结束)的基金存在。要知道通常一个私募基金的存活期限为7-10年,基金结束的时候算出来的回报率才算盖棺论定。而在成立头几年按照单个、或少数项目计算出的回报率,常常因为忽略了未来可能的投资失败和项目估值不确定带来的影响,虚高太多。同样因为行业发展时间太短,目前中国还没有对私募基金和创投基金回报率的权威统计数据,能让投资人对各基金的过往业绩有个清晰的比较。
在这一背景下,在中国看Track Record,个别项目的成功经验(IPO、并购等)就变得非常重要。感谢今年A股、香港、美国股市全面、迅速复苏,中国公司在上述市场成功地进行了多个 IPO,加上创业板的几十家,今年中国公司的IPO数目可望过百。火爆的IPO市场,自然给更多的基金经理人带来了不错的Track Record。
不过,一个IPO却可能给很多人的履历中带来一笔成功的记录,到底谁才是点石成金的人仍然很难确定。一个基金收获一个成功IPO,功劳簿上不仅要写上总经理的大名,做出集体投资决策的投资委员会、做尽职调查的、负责起草文件的、负责日常监管的团队每一个成员,可以说都对项目做出了贡献。“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功劳簿上,“一个也不能少”。这还仅是一个基金的情况。这个行业的复杂之处还在于,一个项目可能有几轮投资人投资,再加上涉及的并购。这功劳簿上相关人士的名字,恐怕数都数不清了。
我当初在筹集一个“fund of fund(FOF,基金的基金)”的时候,有个美国同行就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见到的几乎每个中国基金都说自己曾成功投资过分众传媒(NASDAQ: FMCN)呢?”那是在2007年初,分众传媒正如日中天。我对这位美国同行说,他们说的都是事实,没骗你。听我给你解释。分众传媒上市前曾融资过三轮,投资的基金接近10家(引自分众传媒网站:公司发展历史)。另外分众传媒上市前后又收购了几十家公司,这些被收购公司里面比较大的包括框架媒体、聚众传媒、好耶广告等等。这样,除了直接投资过分众传媒的那近十家基金,还有每一个被收购公司后面的各轮投资人,他们都通过分众传媒都挣了钱,也挣了Track Record。
我的美国同行接着就问,究竟谁是那个金手指?也许最早投资分众传媒的投资人,才可以算是他想找的金手指吧!点击我上面提到的分众历史,看看是谁2003年5月年公司才成立一个月的时候就投资了分众传媒,从一开始就和分众在同一个办公楼的同一层办公室一起办公,一路扶植它成长起来,这个答案自然就清楚了。
在私募基金历史相对悠久的美国,私募投资行业的整体回报参考数据是存在的。比如美国风险投资协会每个季度同汤森路透一起发布的行业投资回报数据。还有剑桥咨询Cambridge Associates这样的专业私募基金研究机构。但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专业私募基金研究机构的存在是以专业私募基金投资人的存在为前提的。剑桥咨询网页上有一句“世界上最专业的投资人需要同样专业的投资研究机构(The world’s most sophisticated investors demand an equally sophisticated advisor)”,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重申一下我在专栏文章“全民 PE”里的观点,成熟而专业的私募基金投资人是未来带动整个私募股权和创投行业发展的关键,因为他们才是最需要揭开Track Record迷局的当事人。如果仅仅看到IPO狂热就贸然进入,被一、两个成功项目的高额回报所吸引,还有那些不需要看基金的过往业绩自己亲自出马的,不在此文的的讨论之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