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天花板 大批跨国巨头开拓中国市场,尤其在加入世贸组织保护期之后,中国企业原有的竞争优势遭到严重的冲击。与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最短的一块板是“核心技术”,而这恰是跨国公司揉搓中国对手的一张硬牌。最突出的表现是,近两年,跨国公司针对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诉讼大幅上升。 倘若中国企业不能在核心技术或自主研发上有快速提升,许多民族产业在外资压力下,面临全面崩溃的危险。 在这一严酷的形势下,海外收购成为一批中国企业获取核心技术的最新选择。他们发现:虽然代价昂贵,但海外收购是一种更直接、更有效的方式。何况时间不等人,努力追赶跨国同行的中国公司形成了一种共识:时间成本重于经济成本。 面对跨国公司的强大压力,中国公司的出路何在?答案是非常清晰的:核心技术。这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即便那些本土企业做得很出色的行业,也承受着跨国公司基于技术的强大压力。 让我们来看一下锂电池行业。该产业过去一直是日本人的天下,但日本企业的市场份额近些年却直线下滑,从2000年的93.9%降至2002年的69.4%。中国的后起之秀2000年才刚刚起步,至2002年全球份额已上升至20%以上。 是什么使中国企业拥有如此强大的竞争力?比亚迪是中国最大的锂电池企业。在它的工厂里,一排排高度分解的手工生产线代替了日本企业高度自动化的机械装置,这些廉价劳动力和少量设备的制造成本却要低出日式企业自动化设备成本一大截。大量劳动对资本的替代,比亚迪获取了有力的成本优势。 日本企业很快找到了症结所在,于是在中国建厂生产,以充分利用中国低成本的劳动力,提高竞争力。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发现,比亚迪虽然在锂电池产业获得了一段时间的市场机会,但能否形成长久的竞争力,仍然取决于能否在锂电池技术上接近和超越日本同行。因为中国的低成本的劳动力,日本企业在中国建厂同样可以利用。 而在通信设备制造业,中国优秀企业的胜出就有一些“中国特色”味道。由于主要市场需求来自于垄断地位的国有电信运营商,国内设备商销售人员采取了不少“灰色公关”手段,从而获得了大批订单。国内设备商得以迅速成长,技术的提升也很显著,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电信设备行业的中国公司是很幸运的。因为国有电信运营商的特殊性,使本土设备制造商获得了一些照顾,运营商的相对垄断地位也不可能发生“价格战”。 然而,同样是凭借营销渠道优势,国内手机厂商的遭遇更像是昙花一现。而这正是缺乏核心技术的苦果。 两年前,由于国际厂家设计的手机更符合欧美人审美风格,国厂手机厂商从韩国引入更为亚洲人喜爱的新型外观设计,借助这一简单操作,国产手机大获成功,打下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 然而好景不长。国际厂商迅速在设计风格上做了调整,现在国产手机又陷入集体低迷。 国内手机厂商的出路在哪里? 这是中国许多行业都面临的问题。现状是,大多数行业并不能像比亚迪那样实现劳动对资本的充分替代,而渠道、市场反应能力却随着国内市场环境的成熟与外资企业更为彻底的本土化逐渐被削弱。 如果技术水平不能接近或达到外资企业,即使现在日子过得不错的本土优秀企业,也面临被跨国公司挤垮的危险。因为比亚迪的低成本制造、本土通信设备制造商“灰色公关”手段,并不能构成真正的持久的核心竞争力,这些手段已被日益本地化的跨国公司所掌握。 如果不能迅速掌握核心技术,中国企业很难扭转市场份额被跨国公司不断蚕食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