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自天涯“我在北京做金融”作者:裸体子

引子——叫我如何不浮躁
题目没起完整,最初想用“……奋斗史”,但考虑到那是用在牛人奋斗成功后,例如“终于考进光华——我的考研奋斗史”,再比如“找工作奋斗史——终于圆了高盛梦”……对于现在我这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状态,确实玷污了奋斗这个词。后来又想到了“血泪史”“混日子”等,但自己也没如此颓废。本人不才,最终也没想到合适的词,就想空着吧。
  再啰嗦几句,本人自幼读书甚少,文笔拙劣,知识匮乏,所以文章肯定不精彩,而且也会思路混乱,还请大家不要介意!但力求真实还原一个在京奋斗一年多大学毕业生的心路历程,以和广大的战友们共享。而且本人有着“不求甚解”的坏毛病,涉及到专业名词和客观事件的东西就不在一一求证,说错的地方恳请大家拍砖!
  正文开始:
  万恶的周一,早上迷迷糊糊按掉闹钟继续睡,最终被窗外的大雨吵醒,拿起手机看时间已然是8:57!起床、装电脑、拿伞,狂奔到公司时已经是9:20。
  刚放下包,齐老大就喊:“Z(我姓,好像投行出身的老大都喜欢这么称呼小弟——姓+啊)啊”,然后手指着会议室,起身,我赶快拿着水笔和笔记本屁颠屁颠的跟在后边。齐老大从不因为迟到这种事情批评员工,但会用行动表明他很在意下属的这种失误。这么急着找我开会并不是因为今天的事情有如此火烧眉毛,而是用来表明他一直在等我,同时我浪费了他的时间并且拖延了他的工作进程。
  从称呼中也看出齐老大没生气,不管面谈还是电话,如果齐老大开口“小Z”,那就是劫难来了,要么是做的BP里漏掉了要点,要么是执行方案里某处曲解了他的意思,要么是在协调某件事情时做的不艺术。。。。如果开口是“Z啊”,我就敢嬉皮笑脸的跟他开玩笑。。。而“HH(我名字的后两个字)”只会发现在休息日的电话交流中,之所以叫的这么亲热是因为要安排活了。
  “前段时间A项目的BP太长,现在我们要进行缩减,而且结构上也要调一下,这个要的比较急,你安排下LL(同事,也是好兄弟),让他先把提纲列出来,明天上午我们讨论。。。”
  “SS政府对我们此前做的关于H新区开发的整体规划和操作思路很满意,现在需要我们完成具体的实施方案、公司架构和金融架构。。。”
  “关于新项目R,安排实习生查找一下关于**的资料,明天下午两点在国际俱乐部跟对方谈。。。”
  。。。。。
  齐老大瞪着他标志性的大眼,思路清晰的安排本周的任务,我一边飞快的做笔记,一边回答着他随机的问题“美洲杯决赛看了吗?”“你对动车事故怎么看”“瑞典……”,他的大脑像一台永不会断电跟关机的超级计算机,而且是并行。
  会完,返回座位第一件事就是看校内,第二件事是看开心,第三件事是继续cover苏的微博,已经好久没更新了,或许是在忙着毕业回国吧,亲密时肌肤相亲,反目时恶语相加。自2009年初分开后,一直从未联系。前段时间的某天晚上突然很想她,发挥我超强的信息搜索能力找到了早已经忘记名字跟地址的她的博客以及她的微博,在她博客上留言:从一个路人的角度看你真好……。还有一句话在心里念叨了无数次但没勇气也没脸面写上“我有种预感将来会娶你”…….
  手机铃声把我从臆想中拉回现实,来电显示是大Q(我们投资的一家公司的老总,经历传奇,慢慢介绍),慌忙接起“Q哥,您好”
  “哎,小z,没在QQ?”
  “马上”
  “我给你发个项目介绍的ppt,,我们想参与进去,你看一下,写一个合作建议书,一定写出咱的优势,强调咱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我急着要,不抓紧咱就进不去了,人家自己玩了”
  “哦。哦。没问题,下班前发给您!”
  “太晚,四点发我”
  然后电话挂断,跟这些人交流永远都是这么直接、高效,一句废话没有。
  等开始看ppt时才感觉到咋这么困呢,忽然想到最晚失眠到凌晨两点,这都源于11点半上床时脑子里突然蹦出的想法——要抬头看路!那时候才突然意识到自从去年4月毕业来京,这一年多一直在拉着车奔跑,偶尔抬起头也是只看到眼前那只被绳子吊着的胡萝卜。于是开始辗转反侧,思绪澎湃,想我这一年多的经历,想我这些日子得到了什么,想我将来会怎样,想我怎样才是最开心。。。。也想到了要写点东西,不为别的,只想一吐为快。
  想到上周末在车上跟齐老大聊天,老大忧心忡忡的说“在北京,人们都太浮躁,总是急着去获得什么,得不到或者短时间内得不到就开始抱怨,做人嘛,其实自己开心就好…..”我当时随声附和,但心里却想:老大您名门之后,在北京拥有固定资产多处,不会体会到我们小人物浮躁跟抱怨的动因啊!
  每隔三个月打一笔巨款到房东账户,看着少的可怜的余额,我不浮躁?我不抱怨?
  每次被房东赶出,被sb中介领着看那些sb房子浪费时间跟精力,好不容易定好房子了还得给他们一大笔中介费,我不浮躁?我不抱怨?
  每次家里打电话问有没有找到女朋友,心里想到我晚结婚一年,父母就更老一岁,我不浮躁?我不抱怨?
  早上往东去从公主坟上一号线或者从国贸换乘,我不浮躁?我不抱怨?
  下雨天招半天手拦不到一辆车,还被飞驰而过的车溅到满身满脸的水,我不浮躁?我不抱怨?
  ……
  注:三无人员——无户口、无房、无女友
  未完待续……
  
  (为遇难者默哀)

很好的内容,谢谢分享!

很好的内容,谢谢你的分享,我先记下了!
www.yuanzaifang.com

TOP

6、间谍是怎样炼成
  饭后,对方老总邀请我们参观他的收藏室,打开一道暗门,只见屋子的四周挂满了字画,各个角落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石头,装饰用的木柱上手工刻着版画,老总如数家珍式的给我们讲解每一副的来历和意境。
  但他最喜欢的一幅是竟然是一位二流书法家沾着金粉写的字,听到这里,他在我心中建立起来的文艺形象顿时荡然无存,商人身上的金钱气息混合着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正当他以为在艺术方面的造诣可以狠狠的打击齐老大一把时,齐老大却很认真的盯着一幅画,跟他聊起来了小写意,评价的之专业让老总瞠目结舌。
  最后齐老大扔下一句:“这幅画的作者是S老师(当地有名的画家)的关门弟子,我小时候曾有幸师从S老师一个月,后来我拿了全省青年画家比赛二等奖,还专门登门向老师道喜……”
  “我操,老大真敢喷啊!!”我心里暗想
  齐老大小时候确实是个绘画高手,我还在读一年级的时候,读五年级的齐老大的画就长期霸占着学校的宣传栏,当时觉得他是神一样的人物,既崇拜又恐惧,因为以他三道杠为首的检查组曾经没收过我的拍画。
  来公司面试时第一眼看到他,我就认出了他,虽然已经时隔20年。
  只是,不知道小时候那段恩怨在未来是否会重演?小时候收藏拍画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利益,就是要完成的梦想。但,如果将来我们的利益跟梦想再次发生冲突时,我跟齐老大会怎样?是和平分手做合作伙伴?还是互相怨恨反目成仇?还是我一直甘心做他的小弟?
  晚上在酒店,一边踢着实况,我一边问“老大,当时你还真敢说啊?”
  “既然你问到这里,正好教你一招”齐老大按下暂停键,娓娓道来,
  “说话时可以夸张一些,但这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喷,这样只会让对方反感加鄙视,为什么有人向你吹牛你会佩服,而有人吹牛你会觉得他是SB,其中差的就是方法和经验!
  首先,我一进去我就发现他根本不懂画,因为真正惜画的人是不会按照贴壁纸的密度挂画的,而且也不会把那些三流作者的作品挂上去。知道了这一点,我才敢自如的讲小写意,当我讲完小写意发现他被我镇住了之后,后边的夸张就水到渠成了,因为他还沉浸在小写意的诧异和认可之中,后边的话他根本没有心思去深究了,所以只能再次震惊。
  这样讲吧,你跟一个人单挑,首先得观察他会不会功夫,如果你发现他不会,果断的一闷棍敲上去,对方会晕吧,趁着对方晕着再一闷棍,接下来你想怎么处置他都行了……”
  说到这里,齐老大迅速按了开始键,我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他的梅西打进一球,然后向我挑衅:“我刚才说的没错吧,你还在晕着吧”
  “我日!”当时我一边集中精力准备扳回一球,一边思索着齐老大刚才的话,直到现在,那些话会经常在我脑海里浮现,后来发现齐老大经常用这招敲晕被投资方、谈判对手,敲晕政府官员,也敲晕过老教授、研发人员,当然被敲晕次数最多的还是我、LL,因为HK会功夫,练武时间也不比他短。
  “对了,Z,你中午给我发的短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觉得他们不靠谱?”齐老大突然问道。
  “哦,是这样,您还记得老总提到,那个泡茶小姑娘一直给他们送茶叶并且做茶道。我发现那位副总也同样喜欢喝茶,所以他们三个应该很熟悉才对,但为什么我们去吃饭的时候,副总却称呼她为“这位小姑娘”,跟陌生人才会这么称呼。所以我觉得老总根本就不是那家奢侈茶楼的常客,今天只是在我们面前摆出财大气粗的样子,之所以要装成这样,恰恰是因为他已经没钱了……”我一口气把判断依据讲出来。
  一开始齐老大紧紧的盯着我的眼睛,后来突然哈哈大笑起来“Z啊,不简单,值得培养”。
  讲到这里,我想起来浪翻云的黑帮小说《打拼》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里边的小钦注意到金子军在跟自己将和的时候却紧紧的握住了刚刚用完的纸巾,然后果断打消了讲和的想法,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如果他当时选错了,面临的可能是生命危险;如果我当时选错了,面临的是行业声誉受损,结果他选对了,我也选对了。几个月之后,那家公司已经几近消亡,在**市开发区的项目也因为资金链断裂变成了烂尾工程,土地被强制收回。
  当然,我们最终的投资决策还是依靠我们后期充分谨慎的调研和分析,我们还将带回来的样品拿到了某重点实验室进行检验,我发现的那个细节只是起到了辅助决策的作用,但我明白,那个细节分量很重,齐老大同样明白
  这个项目close之后,我们工作的重心仍然是P公司,但万万没想到跟C总及他手下的交流沟通起来是如此困难,还爆发了激烈的冲突,至今不能释怀。

TOP

5、游戏的风雅人
  接上文,应邀对那家自称解决了行业内世界难题的公司进行实地调研,进入办公室一落座,对方老总直接切入主题:“你们也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啊?”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松松垮垮的靠在沙发上,眼神轻视的在齐老大脸上扫过,
  听到这里,第一次接触正式谈判的我突然有种胸闷的感觉“明明是他通过中间人找到我们,怎么就成了我们上赶着来看你的公司了?分错主次了吧”
  我端起茶杯掩饰着偷偷看向齐老大,发现老大脸上显露出一丝不悦但转瞬即逝,也就有我这种跟在身边的人才能察觉出来,马上摆出招牌式的微笑:
  “哦,E总,本来您做的行业跟我们的投资风格差距较大,但经朋友介绍,我们对您的技术很感兴趣,也抱着学习的态度开始涉及以下**行业,还请您不吝赐教”
  “哈哈,哪里哪里,久闻您齐总是资本运作的高手,还请您多多提携啊,我最近频繁接触金融领域啊,很复杂,也很有趣……”虽然老总对齐老大的恭维有点受用,但也轻松的发现了齐老大话中的挑战,更重要的是他已经认可了齐老大这个对手,是值得他重视的对手。
  因为齐老大是聪明人,他也是,聪明人之间的过招从来不需要拼个你死我活,而是几个招式之后、甚至一看出招前的准备动作、甚至通过对方的眼神就能判定胜负。齐老大喜欢跟我踢实况,因为我们都喜欢做预判,踢的时间久了,对彼此的进攻套路、防守方式已经非常了解,就开始了反预判、反反预判,比如他预判我会传身后球,就会提前回撤后卫,这个时候我就会通过预测他的动作改成普通的短传,但往往就在时候我会因为觉得自己猜对了他的动作而表情发生变化,而齐老大每次都会觉察我表情的轻微变动,然后迅速改变防守策略……然后我们都会默契的笑出声,LL刚开始看我们踢球的时候,一直不理解普普通通的一个球有什么值得笑的?
  拉回来,后来的谈话进行的比较轻松,虽然我们一直千万百计寻找谈话中关于他的核心技术的clue,但对方一直滴水不漏,轻松的从技术转移到因为技术而获得的政府支持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上面:
  “齐总啊,我这个技术没有问题的,你大可放心,不然某某政府也不会在**开发区给我批了#亩地,优惠价格是#元/亩啊,就跟白捡啊,人家政府是选了专家团队做过鉴定的,可行性研究做了一年,**专家跟**专家都签字了……”
  “E总啊,做尽职调查是我们VC最重要的一环,没有任何一家风头会在对技术细节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行投资的……”齐老大也跟对方打着太极
  那时的我看问题比较浅,但仍然感觉到刀光剑影,但两个人又都从容不迫,对方的副总兼CFO时不时的插进几句:
  “齐总,您要实在不放心,咱就签对赌协议;再说了,公司在**市的土地,土地证都拿下来了,一转手就是*倍的盈利,光这块你们就有几倍的收益”
  说到这里,我心里暗笑了一声,因为来之前我们已通过相关部门的资源了解到当地的土地指标控制的非常严格,按他们批地的时间计算他们应该属于还继续排队的阶段,更谈不上那么多的土地一次性获得土地证。
  后来,我们提出了参观工厂和流水线的要求,被他们拒绝。老总说“我虽然解决的是世界性技术难题,但原理很简单,被泄密的可能很大,因此我们的厂房和流水线都是高度保密的,很抱歉。”
  然后就给我们讲他如何厚着脸皮四处拜访专家,在咨询专家的同时还帮专家解决了若干科研问题,某某大学还聘请他去做客座教授……当时我还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个老总口才极好,加上有点痞的做事风格,讲起话来确实引人入胜。
  在我们谈话过程中,一直有个茶楼的女服务员为我们泡茶,老总说“我是他们茶楼的常客,这个师傅一直给我送茶泡茶,每个月来给我换批茶叶”一边说着,一边不经意的指着桌子上的摆的金骏眉等高档茶叶。
  时至中午,老总安排了饭局,招呼我们去吃饭,这时,副总对泡茶的女服务员说:“这位小姑娘,一起去吧”。
  中午吃饭时,我一边津津有味的品着正宗的海参牛尾汤,一边给齐老大发了条短信:“这个公司不靠谱,而且财务状况很糟糕……”

TOP

4、难忘的、燃烧的、激动地
从今天开始将回顾我做P项目的完整历程,希望其中有些事情能让大家开心一笑,有些经验能让大家获得一丝灵感。
第一次接触P项目是09年6月去公司面试,看到介绍从未接触过的P项目的面试题目时顿时心慌不已,只能硬着头皮去分析,面试的程序是先各自发表观点、再小组讨论、最后各组leader总结发言。
由于我那天迟到,各自发言时我是最后一位.大家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都差不多,要么是主流的top-down,从宏观政策到行业背景再到公司情况,要么就是在咨询中经常用到的swot和5f,所以每讲完一个,我的心就沉一次,以为自己的许多灵感和想法都被他们讲出来了。
轮到我时,我灵光一动,直接把提纲扔到了一边,细心的齐老大观察到我这个细节,面部表情的脸上好像浮现出一丝微笑,鼓励的轻点了下头
“我对这个项目的分析也是用的**方法,基本的要点前边同学已经提过了,我就不赘述了,我就顺着前边同学的思路,将几个细节的问题补充一下吧……”说完这句话后,我开始了自己的发言,全是对于细节和具体方案的把握,甚至都用到了旅游卫视的素材,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思路有点混乱,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唯一的亮点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表现出自己的想象力,后来证明我赌对了,因为齐老大就是喜欢想象的人,后来他对于P公司的产品中的几处创新性设计都受到了C总的认可和采纳。
第一次见C总是面试后的第二天,一进办公室发现一个玉树临风、气度不凡的中年人跟齐老大休闲的聊着天,“齐总啊,我从**公司早出来了两个月,要是再晚几个月行使我的股票期权,至少多赚#百万……”
后来知道,这就是P项目的创始人——C总,喜欢打网球,在未来的接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们和他将会有无数次的争执、配合、默契,一起见证了P项目从无到有,再到阶段性胜利的过程。
当时正处在对P项目调研分析阶段,投资决策还没确定,我们四个实习生当时主要是找跟P公司相关的宏观政策、市场情况及竞争对手的情况,并对其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完成最终的项目投资决策报告交给齐老大,齐老大向董事会汇报(公司没有投资决策委员会)。
另外三个实习生在以后的文章中出现的次数不多,就随便提一下吧,我们都是将2010年毕业,一个去了国内知名的基金,截止到最近,他已经对他负责行业中的近半数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一个去了一家国内本土投行,这哥们当初对公司进行估值时,会选取公司的净收益率作为分母上的折现率!!!所以进投行靠的是天赋跟情商,不靠专业知识;最后一个小女生去了一家国际知名PR。
最初对那种每天使用google的工作内容很不适应,也很厌烦,尤其是连续翻了十几页,面对着杂乱无序的信息,却依然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时。所以对MIT那位印度天才Pranav Mistry在介绍“第六感”时一句话感触颇深“人们其实对设备(电脑)不敢兴趣,感兴趣的是从中得到的信息”。
后来随着经验的丰富以及齐老大的点拨,搜索能力逐渐增强,比如最初齐老大让我找一下关于abc的相关资料,我马上打开google,输入“abc”,经证实这是效率最低的搜索方式;最优的方法是先对搜索关键词进行思考,也就是说先在自己的大脑里进行一遍搜索,确定比“abc”定位更加准确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同时不能急于求成,指望一下子就把想要的找到,有的时候是不断的发现clue,然后一步一步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强大的信息搜索能力以及对clue的敏感性都是那段时间锻炼出来的,之前我提到了我曾经搜到了一个忘掉地址的博客以及根据一些clue找到了别人的校内,还有件自以为豪的事情:
有次看一部没有片头片尾及封面的爱情动作片,对里边的女主角喜爱至极,就开始了搜索过程,里边唯一的线索就是右上角的几个日语字母,经搜索是公司名称,进入公司主页,面对众多的产品介绍还是无从下手,后来想到这种以特定场景为亮点的电影经常会把场景名称放到电影名字里,我将场景名称翻译成日文,输到主页的搜索栏里,很容易找到了那部电影,也发现了女主角叫**。
在做P公司的项目投资决策书过程中,还接触了其他几个项目,其中有一个企业家号称解决了本行业的一个世界级技术难题,随后陪齐老大去当地考察,那次考察我又锻炼了另一种能力——把握细节的能力,因为那天我看到的一个细节直接影响了我们最终的投资决策,也第一次让齐老大对我刮目相看。

TOP

 3、青铜时代
  凌晨一点一刻,终于把P项目最终版的商业计划书发给了N总,两周后与某家PE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标志着我们历时接近两年的投资项目实现部分退出,获得了数倍收益,同时帮助P公司进行了20%的增资扩股业务,取得阶段性胜利。
  为了这次的股权转让,齐老大、我、HK还有LL前前后后忙了两个月,与P公司的C总及相关人员开了十几次会,商业计划书文字部分调整了8次,估值部分调整了15次,与潜在投资者商谈五十多次……
  这都不算什么,要命的是面对着思想纠结彪悍的C总——从国内知名企业技术总监位置上隐退下来自主创业人士,他的技术研发能力在国内绝对一流,但他在企业管理、公司战略规划以及市场开拓方面的能力确实让人发指,总之,他让我认识到了技术人员的直线条,因为技术人员一直使用非0即1的语言与电脑打交道。(这里没有贬低技术人员的意思,因为我们对C总的要求是优秀企业家,客观评价他作为一个本本分分的公司管理人员还是非常合格的。)
  插一句,根据我的亲身经历和日常观察,技术人员与投行、风头、咨询等金融人员的区别在于:
  技术人员只使用一种语言,不管对方是否听懂,他只会用这种语言去交流,同时当别人用其他语言跟他交流时,他会听不懂,而且他会把听不懂的原因推给对方,并在心里质问“你为什么不去学我可以听懂的这种语言?”,所以技术人员做的工作都是单向的。
  而金融人员,准确来说是做的很出色的金融人员,就是一个擅长多种语言且能迅速切换的语言天才,他听得懂任何人说话,任何人也听得懂他说话,更为重要的是,当甲方与乙方因为语言不通无法交流时,他们适时出现了,他们将甲方的话翻译给乙方,同时将乙方的话翻译给甲方,甲乙就都开心了。但他们当然不会白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收取大量费用,而且当他们收取的费用跟翻译内容相关时,他们就不会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去翻译,而是按照如何让自己收益最大化的原则去翻译,所以出现了某家上市公司的高管与某家金融机构对骂的故事,写到这里,做金融的童鞋可以会心一笑了:)
  P项目是我进入VC行业第一个接触的项目,也是到目前为止做的最完整的一个案例,从前期调研、投资谈判,到后来的扶持公司,再到如今的阶段性成功,就像自己的小孩一样,看着他出生,帮助他成长,最终欣慰的与已经独立成熟的他告别,接下来几章我会介绍从我接触这个项目开始的历程,当然关于公司机密的东西我会省略。
  在介绍项目之前,首先介绍这两个月一起跟我战斗、被齐老大tough的两位战友,HK与LL:
  HK,一个nice到不可形容的人,来大陆前是当地顶尖的trader,他曾鄙视我们吃的咖喱牛肉、卤肉饭,喝的珍珠奶茶不正宗,所以在接下来的三天里,他每天都凌晨四点起来做饭,然后抱着电饭锅挤一号线带来公司……我们连续三天吃到了生命中最好吃的咖喱牛肉、卤肉饭,喝到了生命中最好喝的珍珠奶茶,写到这里有的童鞋可能会羡慕我,千万不要羡慕,大家都有机会吃到,因为HK的主题餐厅差不多年底就会开业了….而且这家餐厅已经被LL预先估到了10亿的价值,被我们规划成了一个集餐饮、旅游服务以及美甲的大型娱乐集团……额^^
  LL,拥有众多让我尊重、欣赏和佩服的优点,也是可以交心的好兄弟。语言的描述过于苍白,直接上经典案例:
  我俩同为03年高考,但他比我小了足足三岁(我正常年龄上学),自幼被周围的一群哥哥姐姐称为天才
  他吹笙只会几个音,但却混迹在他们学校的民乐团里拿了若干荣誉,要知道在多次演出中都会有笙的solo…….
  他曾拉着横幅在西单向他女朋友求婚,而就在求婚前,他停车时连续撞了三次树,而且是同一个棵树!
  最后一个案例是这样,那时候他还是公司的实习生,他刚接完电话,好像是学校里有什么事,
  我:LL,学校有事就回去吧,这边没问题。
  LL:没啥,班长让我回去准备奖学金的材料,我懒得回去
  我:奖学金可是大事啊,快去吧,有钱还不拿啊
  LL:没什么意思,算了
  当时他的表情波澜不惊,对于我这种评奖学金时少给我算一分都不行的俗人就只有膜拜的份了,后来又来了几个电话催他,可他还是一点兴趣没有。
  一周后,看到他在网上选手机,我问他:LL,换手机啊?
  LL:是啊,拿奖学金了,意外之财,奢侈下,哈
  我:你丫当时不是没参加评选嘛
  LL:擦,别提了,全研究生院就我一个人符合一等奖学金要求,院长说总不能空缺吧,就直接给我了,后来又命令我补材料……
  正在喝水的我差点一口喷到显示器上,再看他,依然是那副平淡如水欠扁的表情,其中还夹杂着些许被院里强制发奖学金而不爽的感觉……

TOP

2、我希望有一段精彩,让回忆有所感慨
  晚上8点,电话适时响起,拿起电话连屏幕都不用看,直接打招呼“喂,齐老大”
  “小Z,LL(同事)改的P项目的商业计划书给你了吗?”齐老大底气十足的问道
  “哦,还没,我马上打电话问”面对老大的询问,我明显的心虚
  “赶快让他发给你,你改后发给N总,cc给我,今晚必须发出”
  “好的,没问题!”即使很不情愿,但我依然用朝气蓬勃加欢欣鼓舞的语气答道。
  工作这么久,早已学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感情,学会了虚伪的艺术,但仍没学到家,不然齐老大也不会私下里笑骂我:“Z啊,当你鄙视某些人的时候,你能不能别让人家感觉出来啊,有些人确实SB,但你表现出厌恶和不屑有什么用处吗?装酷?你要做的是笑脸恭维,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大家都知道他是SB,不然只能自己去生闷气,对不?”
  说到这里忽然想到以前跟一个做互联网媒体的老大吃饭,他说:我们不做“有态度的互联网媒体”,任何媒体都是客观的、不带有感情色彩的、没有态度的。怎样才是客观?客观就是我不告诉大家你是SB,但是我告诉大家你所做过的所有SB的事………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在花家怡园他一边吃着佛跳墙一边发表了这番精辟的言论。
  齐老大从来都是苦口婆心,坦诚相告,一阵见血的指出我的所有缺点,包括“容易冲动”、“心不够细”,甚至包括我在讲ppt时的动作跟表情,走路时的姿势,齐老大都会一一相告,用他的话说是在我身上都是他年轻时候的影子,他想把自己的教训告诉我让我少走弯路。
  但,即使齐老大一直在身边提醒我的缺点,我也尽力在改,但见效却是缓慢,这不能不说跟天资有很大关系,齐老大仅仅年长我三岁,但与我等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拥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八个字越读越有味道,世间的任何事情都可以用到这个规律,如果从低往高排序的话,最低层的人发现不了问题;稍微高一层的人能发现问题,但是没有意识去解决问题;第三层的人发现问题后想去解决,但苦于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再往上的人能够在发现问题后顺利的解决问题,但需要花费太多世间;最顶层的人可以做到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齐老大就是最顶层的人。
  我们刚毕业一两年的普通人大部分时候是处于“发现问题,没有意识去解决”的阶段,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是我负责的一次重要的业务讨论会,是关于我们投资的一家公司是否要进入**市场,前期我们做了许多份报告跟调研,所以那次讨论会非常热烈高效,对那家公司的现状、进入**市场的各种优势和劣势等等,几乎要点全部涵盖,后来整理出会议结论自信满满的发给齐老大,等待老大的表扬。结果后来那篇报告齐老大只看了5秒钟就发回给我,让我重新组织讨论、写报告,我不解,问为什么?齐老大说:“你要告诉我的是方案,而不是问题,对问题分析的再好,没有执行及解决的办法,就是废话!”
  那时候的我还是处于第二阶段“发现问题,没有意识去解决”(当然,现在大部分时间也是),等认识到这点之后才发现以前有那么多“没用”的报告跟回答,再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天刚刚发生,是我跟实习生的一段对话:
  我:报告写完了吗?
  她:有个图我不知道怎么做,其他的都做完了。
  我:so?
  她:我从来没做过这种图,弄了半天还是有问题,要不就这样发给你?
  我:呵呵,作为朋友,你可以先发给我,我帮你做好,然后告诉你应该怎么做。
  同时作为朋友,我更有责任提醒你一种做事情的方法:我要的是最终报告,所以你得给我完整的最终报告,少一个图也是不完整,你不需要告诉我问题,更不能把问题当成达不到目标的借口,尤其是这种非常低级只要你稍微动下脑子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我之所以这么说不是要享受那种可以进行强制性命令的快感,在工作中我们之间丝毫也没有等级之分。我其实是想告诉她以后在跟导师、领导交流和共事时,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紧紧抓住对方的目的,而不是因为大脑的懒惰交给对方一大堆没用的半成品。

TOP

1、 生活一直在奔跑
  即使浮躁,即使抱怨,可生活必须得继续。
  齐老大说“浮躁是因为自己定位太高、目标太远、想的太多,可以试着放低自己,做好每一件事,过好每一天,你原本想要的自然而然就来了。我刚来北京的时候从不敢想将来买房、买车、甚至第二套房、第三套房,唯一的想法就是找到一份工作养活自己,想的是生存问题。”
  老大说的对,在他只想找到一份工作养活自己的时候,他进了某家知名国际投行。
  金融危机后被裁员后,在他想仅仅去朋友的VC公司帮会忙时,最后做了这家公司的总裁。
  在他不顾主流的风险投资趋势,专注自己的投资风格时,当初在投行tough他的一个VP和一个ED已经成了他的合作伙伴。
  ……
  白天在办公室被空调吹到感冒,晚上回“家”(如果租的房子也算家的话)懒得做饭,躺在床上读刚买回来的18期《上海书评》,被刚换的《变3》的主题曲铃声吵起,
  大Q懒洋洋的声音第一时间窜出来,“Z啊,今天发给我的商业计划书还需要调整,合作框架、盈利模式写的挺好,很吸引人,但是我方的优势体现的不是很明显,你必须达到这个目的——对方看完这个商业模式觉得非常好,肯定可以赚钱,但是如果没有我们,他们就玩不转!懂吗?”
  “嗯,懂了!”我一边轻声附和,一边打开电脑找到那份商业计划书
  “还有啊,用词跟思路也需要花点心思,对方喜欢欲罢还休,不喜欢直白;思路上一定要去引导对方,让对方读完之后感觉跟我们合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用我们去找他谈,他自己就主动来找我们……”
  仔细揣摩完大Q的意思,顿时盯着电脑屏幕发呆,让我写客观的商业计划书很轻松,但是这种带有精神和思想层面的劝说式的建议性报告确实让人头疼,虽然以前也写过许多,但总是不上路。之所以这样,除了能力有限的原因外,也跟此前内心里的抵触有关。
  因为我的想法是,我把客观翔实的资料给对方,我做的分析是reasonable,是否与我们合作是他们的事,我们不能带有主观色彩的去引诱和忽悠人家。回想起自己的这个想法不禁哑然失笑,最初入行时其实就是个愤青,自认为自己是很学术的毕业生,所以对那些夸张跟修饰很不屑,但慢慢的,也会在报告里给对方埋好路线,让对方不知不觉接收自己的建议和方案;在与对方谈判时,也会把7成说成8成。但不管是我,还是齐老大、大Q,不管谈判时有多么能喷,不管出的报告有多么花哨,有一点是确定的——有时候会把7说成8,但绝不会把0说成1。.
  思绪拉回,重新做报告,我方优势那部分除了改了一下用词几乎没变,又新增加了一部分——“主要风险”……
  风险这个金融词汇已经广泛应用在了人民的生活中,有次搭摩的去地铁站,距离终点100米处师傅停下来“最近严查,过去被抓的概率很大,小本买卖,没能力承担风险啊,你多走几步吧……”
  传统的金融理论是风险跟收益匹配,即高风险、高收益,人们都是厌恶风险,比如上文的摩的师傅,后来行为金融学中提出,人们不是风险厌恶,而是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比如在高速公路上倒车,因为担心自己时间损失,所以会去承担车祸的高风险。
  我在报告里提到“主要风险”就比如投行在招股书里表示的“主要风险”一样,敢在报告里写出来,讲你听的风险肯定不是风险,在报告的其他地方势必会埋伏着规避风险的方案,而且会让你更加踏实,反面推论比正面证明更具有说服力。
  写完发给大Q,考虑到大Q用BB,所以没短信通知。1分钟后收到他的回复,不错,谢!还是那样的简短有力。只是搞不明白,一天投行没待过,甚至不知道投行是做什么的大Q为什么对BB如此情有独钟。
  收工休息,抬头看到挂着的魔方忽然想起2009年第一次来实习的经历。虽然家离北京不远,但已经在上海读研待了两年的我从没想过以后要来北京,2009年6月,在经历过脱层皮式的一个证书考试之后,经朋友介绍来到了公司实习,第一次见到了影响我至今的齐老大。那天是实习生的最后一轮面试,在北交大兄弟宿舍一直看完一部电影后才出门,结果迟到了半小时,那天面试的经历终生难忘,也决定了我后来与这家公司以及与齐老大的不解之缘。
  实习过程中发生了件很神奇的事情,一天早上坐一号线上班,到建国门时,由于人比较多,一个漂亮文静的小女孩想下车但死活挤不下去,我先下车给她让了空间下来,她很感激的说了声谢谢,转身走时还不停的回头张望,而且明显感到盯着我看了几眼。我顿时心潮澎湃,相貌平平的我竟然受到美女的关注…..一整天都在极其SB的意淫中度过,而且心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下班后,齐老大继续喊我踢实况,我说今天回去帮同学搬东西,迅速冲到地铁站,到建国门下车,凭记忆走到早上那个女孩离开的楼梯口,大约在5点30的时候,那个女孩果然出现了!
  后来的过程我就不想提了,只是我知道了早上她离开时后头张望是因为眼镜被挤掉了,她在找眼镜;由于没眼镜,早上我看到她在看我的时候,其实她眼里是一片模糊。
  要联系方式,未果。
  但,
  回去后我再一次发挥我强大的信息搜集能力,通过闲聊时的“她的终点站”“法务实习”以及她的说话口音等种种clue,本小时后在校内上找到了她,北京某所名校、南方人、而且有着非常好听的名字,更让我吃惊的是,她是她们省那边的才女,出书若干,接受采访无数。
  后来在看微剧“10号线金台夕照站”时,对最后那句“有时候,寻找不一定是为了找到”唏嘘不已。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