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1929年10月28日,这个不祥的日子在美国以及世界金融史上一直被人们牢记。在这一天,纽约证券市场股票价格猛跌,正式揭开了美国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序幕。这次危机来势迅猛,爆发后迅速从证券市场蔓延到整个金融体系,从金融危机发展成经济危机,从美国发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危机给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以极其沉重的打击,以致整个30年代美国经济都没有完全恢复过来。1929年的危机,就其深度和广度,在当时是空前的,时至今日也是绝后的

  (四)必须重视市场中大众心理的动态变化和引导 按照理性预期学派的说法,人们可以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学习,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修正自己的预期,从而使预期更能接近实际情况。由于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作用,使政府的许多经济政策最终无效,市场经济可以自发调节达到某种稳定状态。从金融市场的运行历史看,理性预期学派的上述说法并不能得到事实的支持。首先,市场未必一直处于理性状态,虽然人们可以根据所能得到的信息作出尽可能合理的反应,这种反应从个人角度也许是合理的,然而,无数个人所形成的市场合力却未必合理。尤其当市场上弥漫着投机的气氛时,人人都认为自己可以抓住机会,人人都以为会有傻瓜来接“最后一棒”,而自己有足够的机会在灾难来到之前逃脱;由此形成的市场投机狂热的氛围,会使市场的总体行为失去理性。其次,人们对未来的预期确实对经济运行起到重大的作用,然而,这种作用并非总是使市场得到稳定。根据金融市场的经验,当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在投机的氛围中被煸动得失去理性并趋于高度的一致时,这种预期对市场的稳定运行会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作为金融监管部门必须对群众的预期心理有足够的了解和估计,并对大众媒体的舆论导向给予必要的监管,以减少对投机氛围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TOP

  在美国社会一般公众中,当时弥漫着一种时而近于狂热,时而又惊慌失控的非理性心理,使投机之风增大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股票价格的非理性心理,使投机之风增大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股票价格大大上涨,超过其账面价值3~20倍,成千上万的人们对自己的正当职业失去了兴趣,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炒作股票上,股票交易成为商业和社交集会的主要话题。以往在证券交易中一天有100万股股票的成交量就算是创造纪录,但是在1929年,成交量在400万股以上的日子有122天,其中有37天的成交量在500万股以上。投机是那样的疯狂,以致最终使这场投机浪潮发展到了极点。 (七)从深层次的原因来说,这次世界性的大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基本矛盾的大爆发,它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严重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各国政府正是吸取了这场危机的教训,二战后开始了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体制的变革,从而使得资本主义进入又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时期。

TOP

  三、启示 1929年的大危机发生在美国经济持续多年的繁荣之后,它所带来的震荡是如此深重,以致时隔多年,人们对此仍心有余悸。有人曾如此说:“大萧条像一场大屠杀一样,幸存者的精神创伤影响了以后几十年的公共政策。”这场危机的历史经验即使在今天仍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它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与启示: (一)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金融体系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 经验告诉我们,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内在的不稳定性,这就要求政府加以适当的干预。在30年代,罗斯福就任总统后积极推行新政,一反以前历届总统的对经济的不干预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多方面的管理,其中总需求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理论上,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所创立的现代宏观经济理论在30年代开始为人们所熟悉,并且逐步影响到大学和政策实施。

TOP

  凯恩斯主义认为,大危机的原因在于市场经济的内在不稳定所引起的总需求不足。该理论认为,20年代繁荣的基础是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和普及,以及住房建设的高涨。但是,这种繁荣有赖于需求的不断扩张,即使在繁荣时期,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增长也有一定限度。30年代的危机则是由于投资机会的耗尽和投资需求的锐减。如放任市场经济自行运转,总需求不足是必然的,危机也就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只要国家采取需求管理政策进行干预,危机是可能避免的。尽管经济波动难以彻底消除,但像1929年这样的大危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凯恩斯主义强调的是总体经济环境的重要性,从政策实践的效果来看,其主张具有较多的合理性。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给以较为直接和全面的干预,尤其是对总需求的调节,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更显得必不可少。仅仅通过中央银行以货币政策实施间接调节,有时是难以保持市场经济稳定运行的,而当总体经济环境不稳定时,金融体系自身也难以独自保持稳定。

TOP

  (二)一个健全的金融体制是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组织保障 一个健全的金融体制是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组织保障,这要求具备一个拥有必要权力的中央银行;适当的货币政策;管理严密和规范的金融体系等。根据大危机暴露的问题,美国政府采取了若干措施。1933年1935年的银行法令推行了一些重大的改革,它扩大了联邦政府管理货币和信贷的权力,使联邦储备银行真正具有中央银行的权能。它对银行业的监管进行严格规定,规定商业银行业务必须和投资银行业务严格分离;授权联邦储备委员会控制和监督银行业的信a贷活动,并且限制银行业的过度竞争,如不准银行支付活期存款利息;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对存款进行保险,以使那些几乎是毫无保障的存户得到保护。 (三)对风险性和能量都很大的证券行业必须有严格的监管,这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直接屏障 美国政府和国会对银行业务和证券市场经营活动进行了大量调查之后,制定了一系列奠定美国证券管理基础的法律文件,其中最主要的是《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格拉斯——斯蒂尔法》等。

TOP

        《1933年证券法》主要是针对发行市场的,它使投资者能在掌握事实的基础上作出财务决策,故被称为证券真实性法案。它重点解决两个问题: 1、监督上市公司向投资者提供有关发行证券的财务信息和其他资料; 2、禁止在证券发行中有隐瞒和欺诈行为。       《1933年证券法》是美国政府对证券业的第一次主要立法,它拉开了法制化管理证券市场的序幕,为大萧条后的股市注入了希望。        1934年美国政府又颁布了《1934年证券交易法》,目的是管理证券交易市场,以防止不公正行为的发生。该法案最有历史意义的是,设立一个专管证券行业的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从此由它行使对证券市场的全面监管。     该委员会制定了相应条款,条款规定了证券买入和卖出的保证金的最低百分比,规定了参与证券市场应交的保证金比率。《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一次明确界定了内部人员,即上市公司的经理、董事、高级行政主管以及和证券公司业务密切相关的投资银行商、咨询顾问等,法律严格禁止上述人员利用内部消息操纵股市,要求他们公开其交易的情况。这样,基本控制了以前猖獗的内部交易,使投资者重新建立了对股市的信心。

TOP

  (五)股市操纵和金融欺诈的流行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2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存在严重的股市操纵,证券交易所的规则默认甚至鼓励股市操纵。集资团伙先收买或雇用金融专栏作家,然后同作为炒作对象的公司的大股东进行接触和交易。他们先悄悄地收购股票,然后喧闹地购买,把价格炒上去,接着,受其雇佣的金融分析家在报刊上鼓吹该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在价格节节上升时候,炒作者再给股票以实在的推动,他们相互之间进行对敲交易,等股票价格再次大幅度上升之后,便不露声色地把手中的股票抛出。由于炒作资金的90%可以由银行贷款提供,这大大扩大了他们的能量。在股票出手后,集资团伙通常还做空,促使股票价格进一步下降。上述行为在当时是一种合法或至少是一种不受法律制裁的行为。尽管有一些州制定了反欺诈法,但对证券交易难以实施和发生效力。大部分承销商还进行欺骗宣传。在1920~1923年间,承销商售出证券500亿美元,到1933年这些证券的一半已完全消失,另一半也只保留了其价值的一小部分。

TOP

  (六)政府对市场的宏观控制及监管不力和社会公众的普遍投机心理使市场的崩溃不可避免 美国政府在当时信奉的是无为而治的经济哲学,对市场上出现的各种问题由其自己解决。每当股市显示出弱势,总统或政府要员就出来发表讲话,宣称经济基本是健全的,持续的繁荣不会结束。当胡佛在1929年3月1日就任美国总统时,尽管他连任两届商业部长并早从1922年就知道股市存在问题,但他没有强烈地向国会和报界表明自己对股市的看法,没有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虽然此时采取行动可能为时已晚。当时,工商界和银行业普遍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一般舆论对通过立法来控制持股公司、投资信托公司、监管信用交易也没有任何支持。

TOP

  (四)银行业对证券市场的信用扩张和证券市场的保证金制度造成了过度信用交易 在20年代经济空前繁荣的7年中,随着美国经济财富的价值的不断增加,华尔街股市的股票价格节节上升,大大刺激了人们的发财欲望,各阶层的成千上万的人们涌向证券市场,大量的资金也因此源源不断地流入股票市场。由于股市行情的持续上升和实际经济的开始萎缩,银行业置商业银行的稳健性原则于不顾,对证券市场进行大量融资。这种融资通过当时证券市场的信用交易其作用被显著放大。20年代,证券投资者购买1万美元的股票可以只支付1000美元,即保证金比例是10%,其余部分由证券经纪商提供,而证券经纪商的背后则是银行。这样,银行提供给证券商和投机者的贷款则成为股市价格暴涨暴跌的基础,货币和信用的扩张使投机活动达到了火热的程度。到1929年夏,美国股票市场在持续5年上升的情况下,再度急剧上升,保证金账户迅速增加,资金从全美乃至全世界流入纽约,经纪商的贷款以每月4亿美元的速度上升,到9月份,贷款总额达到70亿美元,利率从7%上升到15%。这种股价上涨只有在增量资金源源不断涌入市场的情况才能维持,一旦新的资金难以为继,市场的涨势就停止,相反的趋势和机制就会发生作用,保证金制度的内在逻辑会加速市场崩溃的速度和深度。过度的信用交易隐含了市场崩盘的危险性。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