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8224
- 帖子
- 440
- 主题
- 106
- 注册时间
- 2011-5-26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业界人士认为,外资并购新规将直接导致红筹上市成本的增加,加上全流通不再只是“红筹模式”的独家优势,红筹上市模式吸引力呈现下降趋势,以后可能形成的格局是:红筹之路将渐渐萎缩,国内企业将转而寻求直接上市的方式,以H股方式到香港上市将成首选,也可能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
红筹模式吸引力大降 “外资并购新规要求通过商务部的两次审批,实质上是控制了红筹上市的两个关键环节。”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关景欣说。 这对想通过红筹模式到海外上市的中小企业无疑是个打击。美国美迈斯律师事务所高级法律顾问李强认为,这样可能促使更多的中国公司直接去海外上市,因为境外上市和绕道红筹的难度已经变得没有差别。 广信律师事务所全朝晖律师认为,外资并购新规将直接导致红筹上市成本的增加,以后可能形成的格局是:红筹之路将渐渐萎缩,而企业将寻求到香港H股直接上市,或者国内A股市场上市。 以前企业选择红筹模式上市,主要基于红筹模式上市可以实现全流通,方便介入其中的海外基金退出实现增值受益,如李宁公司、盛大网络、蒙牛乳业成功在海外上市就让海外基金获得了巨额利润。但是目前情况已有了明显的变化,全流通已不再只是红筹模式的独家优势。 国内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影响海外基金退出一大障碍解除;在香港市场上,以建行为第一家,直接发行H股也采用了全流通的形式。“H股全流通后,外资股也可以转成H股,使国际基金有了退出的空间,也可通过增发H股的方式退出。”软库高诚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李灯场说。 H股模式PK红筹模式 红筹上市曾经在香港市场上红火过一段时间。2004年号称民企“红筹井喷”年,总共有9家民营企业通过红筹的方式在香港主板上市,民企红筹首次超过H股融资数量。 但好景不长,在政策限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红筹模式不可避免地呈现收紧趋势。2006年上半年,仅有4家民企在香港以红筹模式;而H股上市数量剧增,仅2006年上半年,香港市场H股上市数量达到8家。业界预期,今年H股上市数量将比2005年增长一倍。 外资并购新规的实施更是雪上加霜。 “日后红筹上市之路将面临重大的变化,针对海外上市,H股将成主流之路。” 软库投资银行业务总裁、中国人民大学荣誉讲座教授温天纳认为。 一位香港投资银行人士介绍,与H股直接上市的形式相比,红筹模式还是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没有规模门槛“456”限制(即要在海外上H股的企业,净资产不少于4亿元人民币,上一年度的税后利润不低于6000万人民币,并显示出有增长潜力;按合理预期市盈率计算,筹资额不少于5000万美元)。更重要的是,红筹股公司的资产运作较H股公司更为自由,而H股公司的资产运作则要受到来自内地多个政府部门的限制。 不过,一些红筹股公司的优势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转化为劣势。该人士表示,作为境外注册全流通股份,红筹公司的上市方式也使其失去H股公司回到内地A股市场再次筹集资金的能力。“毕竟,能够走中国联通的模式回到内地上市筹资的红筹股公司是非常有限的。” 海外上市PK国内上市 李灯场认为,外资并购新规对红筹的设限,将会促使众多的国内企业转向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如果我是财务顾问的话,也会建议中小型公司上中小企业板,因为如果境内估值更好的话,不一定要通过重组转到境外去。” 这也许暗合了监管层的用意。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金伯生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从去年开始,国内A、B股市场已步入良性循环,在当前资本市场环境好于以往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不必舍近求远,完全可以在国内实现上市融资,这样也可以防止那些优质的国有资产流失海外。 但也有专家表达了不同意见,认为海外资本市场还具有目前内地资本市场所不具备的吸引力,比如海外资本市场的具高度成熟性和充裕的资金,还在持续融资、股权激励、期权、期股、认股权证等方面给了企业极大的自由度。 对于急于走向海外寻求资金支持的企业,温天纳建议,财务审计要求没有主板严格的香港创业板或者英国AIM市场都是内地民营企业不错的选择。“目前正在进行改革的香港创业板前景还是不错的,另外,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还有机会转主板上市。” 据悉,英国AIM市场的上市公司没有最小公司的限制,但AIM强调上市保荐人的作用和公司自律,只是要求公司尽可能及时充分披露信息并予以风险监察。不久前的首届中英金融与贸易发展高峰论坛上,伦敦证券交易所亚太区总裁祝晓健介绍,目前共有37家中国企业在AIM上市,市值达到33亿美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