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基金弱市越穷越生:私募灵活优势消失

“我们承认,公募基金目前走到了一个比较尴尬的痛苦阶段。”在近日某新基金公司的开业大典上其领军人物在发言中如此表示。
的确,市场的连续下跌让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行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而实际上,陷入发展困局的远远不止公募基金、阳光私募、券商集合理财……可以说所有的资产管理行业目前都开始面临一个困局——熊市中如何生存?
公募无奈的“话语权旁落”
纵观任何一个成熟资本市场都不难发现,多元化市场格局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对于今日的公募基金而言,所面对的则是一次痛苦的转型。
7.08%,这是公募基金今年二季度末所持股份市值占A股市场流通市值的比重。而资料显示,2006年A股市场开始进入牛市,中国公募基金业的发展速度也开始如脱缰野马,在2007年四季度达到顶峰,其所持股份市值占比达到前所未有的27.14%。即使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下A股市场市值大幅缩水的情况下,该数据都在20%以上。短短三年时间不到,公募基金话语权已经悄然旁落,而话语权旁落的直接后果则是生存的日益艰难。
显然,新股大量发行以及限售股解禁上市成为其话语权旁落的主要原因所在。而一位资深市场人士感叹道,究其根本对于这些资本市场常态而言,真正引起话语权旁落的原因是公募基金的价值发现能力的下滑。
对于A股市场而言,公募基金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扮演着市场领军人物的角色,不单是规模领先,更多的则是投资理念及研究手段的领先。然而,纵观近几年公募基金的投研,不难发现,作为机构投资者的公募基金已经开始散户化,价值投资的倡导者开始大规模涉足短线炒作。
古语云,做大事者不应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而应在乎民心之所向。上述市场人士表示,行情不利、市值占比下滑对机构而言并非全是坏事,而一旦你所倡导的价值观被自己的行为颠覆之时,投资者便不再跟随,这时候,旁落的就不是话语权那么简单。
事物的发展似乎正在沿着最不愿意看到的路径演绎。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大面积浮亏,上半年能给投资者带来正回报的基金屈指可数。三季度以来全球经济的危机此起彼伏,国内通胀高企,A股市场只见索取不见回报,各种因素让股指进一步下探,而公募基金公布的净值表现也持续令投资者痛彻心扉,于是不少人选择了离场——赎回。
而对于靠管理费生存的公募基金而言,规模的大幅缩水意味着生活的捉襟见肘。《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今年以来对行业的采访中听到最多的就是“日子不好过了!”而一些规模靠后的公募基金更是坦言,照这样下去,投资者赎回的力度会越来越大,公司生存压力相当大。大公司底子厚还可以继续撑着,小公司则真的要面临生死存亡了。
私募灵活优势哪去了?
如果说公募净值亏损有着与生俱来的操作限制的原因的话,那么阳光私募基金跟券商集合理财则似乎要灵活得多。但事实证明,阳光私募的这种灵活路径如今也已经很难看到。
“私募基金注定着是一个充满血腥的江湖。”南方某私募基金大佬曾对记者表示,“每天都会有人进来,每天都会有人死掉,特别残忍。”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今年以来阳光私募基金发行规模锐减,不少私募基金都因为大量亏损而度日如年。而最让投资者痛心的是,阳光私募界一直以来难以逃脱一个魔咒——连续性的缺失。记者对比近些年的私募业绩冠军名单发现,几乎每年都被黑马占据,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各坐江山十二月”。而在今年的弱市中,阳光私募的灵活操作优势不再,多数面临亏损局面。
而作为另外一种私募产品——券商集合理财则在今年同样面临着尴尬的处境。券商对于发力集合理财产品的决心早在前几年就表露无遗。“我们拥有大量优秀的投研团队,拥有公募基金所没有的灵活操作优势,总之我们没有理由做不好。”这是当年的豪言壮语。如今业绩下滑,产品认购清淡,赎回量远超认购数量,甚至无奈清盘,券商理财产品的发展同样遭遇到了困局。
诚然,正如资本市场长久以来的那句话,“这个市场从来就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看起来目前资产管理行业所面临的困局都是市场不好的错。但仔细思考不难发现,所谓的市场导致困局并非事实之真相。市场人士表示,无论是监管层,还是行业自身或许都需要更多地思考,行业自身利用市场不好之时苦练内功,自我完善内部管理或许才是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
正如开篇那位新基金公司高管所言,“尽管目前比较困难,但是我们相信一切都会好的。”而业界关注的是,等到市场转暖的那一天,哪些机构将活得精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