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614
- 帖子
- 269
- 主题
- 209
- 注册时间
- 2011-5-23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据悉,证监会基金监管部主任孙杰即将离开证监会去香港一家金融机构任职。 孙杰自2003年初担任中国证监会基金部主任,其主政的4年是国内基金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所以无论其去职与否,他都是国内基金业历史上不可忘却的符号性人物。 离职赴港 “孙杰离开证监会的消息在2006年底就已传出,一开始不明白他最近为什么让总结QFII几年来的运作情况,现在看来与他的离开有关。”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说。 来自金融业和证监会内部消息都表明,孙杰到香港任职已基本确定,但对于他未来任职单位和所任的职务却有不同版本。 第一种版本是去香港证券和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证监会),负责监管香港的证券期货市场的运作。香港证监会是独立于政府 公务员架构外的法定组织。 第二种版本是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他可能去担任原来李青原的职务。”业内人士说,李青原在担任中国证监会战略和规划委主任之前曾经担任香港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小组成员。港交所属于控股公司,全资拥有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三家附属公司,其主要业务是拥有及经营股票交易和期货以及与其有关的结算业务。 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都属于中国实行“一国两制”情况下在香港本地独立运作的金融机构,与内地金融机构之间没有行政级别的关系。 第三种版本是住中国证监会驻香港证管办负责人,即未来中国证监会在香港设置一个机构,主要负责两地金融机构的协调工作。 不管孙杰将来到香港担任哪种职务,在香港金融机构人士看来,职责都主要是负责内地和香港两地金融事务的联络、衔接和协调,这类职务对两地金融市场发展都十分重要,比如未来红筹股回归国内市场问题、将来A H股联动问题,以及三地交易所的联席监管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涉及两地金融市场的协调。 据证监会内部人士透露,孙杰的任职至少还需要等待2-3个月时间,在3月18日,当记者就孙杰到香港任职问题咨询他时,他回答任职最终结果还在等待上面决定。 主政4年 孙杰自2003年初担任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主任,自他任职以来中国基金业取得巨大发展。 孙杰任职之前,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有两任主任,第一任主任金颖,她在1998年到2001年初任职,金颖任职期间国内基金业处于启蒙阶段。1997年11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规定》正式颁布,1998年,国内第一批5家基金公司诞生。 2000年,“基金黑幕”爆发,金颖被调任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经理,2001年初,证监会原市场监管部主任张景华调任基金部主任。 2001年下半年股票市场开始走低,基金市场连带发展缓慢,全年仅4家基金公司成立,2001上半年没有发行一只新基金。 张景华任职没多久,基金业发生了“违规申购深高速事件”,即47只基金认购深圳高速增发A股的金额远远超过了基金的资产规模,2002年5月左右张景华赴国外学习,基金监管部副主任祁斌主持工作。 至此,基金业开始高速发展。2002年上半年基金业规模首次超过了1000亿份,同时开放式基金迅速壮大,2002年首发规模达到565亿份,年底基金资产规模达到1186亿。 2003年初,孙杰担任基金部主任,此时股票市场处于剧烈变革的中心,基金业借机超常规发展。2003年新设和批筹的基金公司达到28家,超过以前任何一个年度;2003年9月开放式基金首发规模突破1000亿份,年底基金总资产达到1716亿,增长速度达到45%,股票型基金占市场流通市值比例达到12.05%。 2004年,A股市场处于从熊转牛的过渡期,市场预期增强,当年股票型基金发行的升温,全年共有50只开放式基金成立,年底基金总资产额达到 3246亿人民币;与此同时,基金业还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货币基金、保本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和上市开放式基金(LOFs)依次推出,基金总规模增长率达到89%。 2005年,国内共有216只基金,资产净值总额4691亿,总规模增长率达到44%,经过7年多累积,国内基民总数达到648.7万人。 2006年,基金业交出了自开放式基金发展以来最优秀的答卷,当年各类型的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都在120%左右;投资基金真正走入了百姓生活,2006年新增基民数达到778.6万人,年底基民总数达到1427.3万人;基金业总规模达到8565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80%;基金所持有的股票已经占到市场流通市值的19%;除此之外,当年基金业还取得很多创新,首例封转开基金试点成功,首只QDII基金——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正式成立。 8年间,中国基金业从无到有,并成为国内市场上发展最快的金融行业,而孙杰主政期4年是国内基金业发展最快的4年,所以不管孙杰留任或去职,他都是国内基金业历史上不可忘却的符号性人物。 力推QFII和QDII业务 2006年底,在深圳召开的基金业年会上,国内外投资者对孙杰的表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有境外嘉宾在问他相关话题时,孙杰直接在台上用英语做了回答。 孙杰表面上看起来温和,但不影响他的国际眼光和开拓力,他在证监会任职期间极力推动了国内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和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 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业务的发展。 2002年11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颁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并于12月1日开始实施QFII试点,引入QFII投资于我国资本市场标志着中国资本项目对外开放迈出了新的步伐。 截至目前,证监会已批准52家海外机构QFII资格,其中有49家QFII机构总计获批99.95亿美元投资额度,几乎达到此前设定的QFII总投资额度100亿美元上限。 对于孙杰的作为,QFII们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通过推动QFII,使得中国资本市场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投资主体,带来了市场投资的多元化,所以孙先生功不可没。” 在QFII们看来,QFII试点从诸多方面推动了境内市场的发育和制度完善,并且为市场扩大开放并监控跨境资本流动积累了宝贵经验,QFII坚持以基本面为主的投资理念,持续买入并长期持有优质上市公司股票,对市场产生了较强的示范效应,引导了市场的价值投资理念。而且,随着中国市场逐步放开对 QFII投资的限制,已经使境外金融界及投资者开始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宏微观经济形势,加深了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了解。 让孙杰得到安慰的是,他致力推动的QFII业务在股权分置改革发挥了正面的作用。股权分置改革以来, QFII积极投资于股改公司,一方面是对于这些公司投资价值的肯定,引导更多资金投向绩优大盘股;另一方面,也推动了上市公司改进公司治理。同时, QFII发挥了境内机构难以替代的作用,从诸多方面推动了境内市场的制度完善和产品创新,并对国内市场中介机构在管理方法、内控机制、经营服务意识等方面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6年QDII业务方面也迈出重要的一步,其标志就是国内首只QDII基金正式成立。 或许,正是因为孙杰在QFII和QDII业务中的巨大贡献和期间表现出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协调力,才让监管层选择他去香港担任协调人之一。 未来的中国基金业 如果孙杰离开,未来谁将担任基金部主任,这是每个基金从业人员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证监会基金监管部于1998年9月正式成立,第一任主任金颖担任过交易部和发行部主任,第二任主任张景华是原市场监管部主任,第三任主任孙杰是原国际部主任。 “从这点看,证监会基金部主任还没有自产的,全是外销的,”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猜测,“不过这次也可能内销。” 不管孙杰的去留与否,国内基金良性发展已成定局,从1998年封闭基金诞生,2001年开放基金发展,2002年指数基金出场,2003年的货币基金新生,2004年的保本基金大跃进,2005年的LOF和ETF问世,2006年的QDII试点,中国基金业的创新步伐从未停止。 同时,基金销售网络拓展迅速,各类基金销售渠道得到发展,同时证监会基金监管框架初步建立,基金销售监管处成立,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基金销售和监管体系。 在法规上,目前国内基金法规已经形成以《证券投资基金法》为核心的一整套基金法规体系,建成了以证监会为监管和协调中心、以派出机构和证券交易所为一线监管、以基金业协会为自律监督、以托管机构为制衡的基金监管体系。 有了良好的基础,基金业对于未来更加乐观,在2006年底,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主任杜书明博士给出未来中国基金业的十大预言,其中有:中国基金公司的业务范围有望被放宽;基金业的进入门槛逐步降低;基金公司之间并购活动将相对活跃;基金销售渠道多元化,以及基金销售规模超过一万亿等。 而华夏基金副总张后奇认为中国基金业发展会快于预期,“因为预言里面有超过一万亿,基金现在12000亿,现在预言基金业有5万亿、10万亿还差不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