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标题开始代码吴晓灵 认真参与遇到的所有事

2008年1月3日,北京华融大厦。在中国人民银行召开的2008年工作会议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宣布了人事任免事项,61岁的吴晓灵因年龄原因卸去副行长职务。
尽管这一刻不可抗拒地到来,但在关心中国金融改革事业的人们心里,仍充满了依依不舍。
吴晓灵本人也十分动情。她说:“离开领导岗位是一个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生的新起点。我将尽自己所能,继续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也会为自己安排一个平和多彩的生活。但我的心永远和大家在一起。”
她在央行工作了整整23个年头,把自己的才华和青春全部献给了金融改革和中央银行事业。早年的坎坷经历练就了她宠辱不惊的磊落胸怀,而踏实勤奋、爽朗洒脱、真诚宽容,是她给身边的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上山下乡、参加高考、金融研究、创办报纸、体改政研……她的生活是一本精彩的书;推动经常项目可兑换、推动利率市场化、参与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20年来几乎中国所有重要的金融改革,她都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金融改革的推动者
周小川1995年就开始和吴晓灵合作,算是“老搭档”了。他对吴晓灵给予了高度评价:“晓灵同志经济、金融理论基础扎实,熟悉宏观经济管理和金融业务工作,熟悉我国金融业改革的发展状况,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创造性地提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思路与设想。晓灵同志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为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各项改革做出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开创性工作,为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经济金融界享有较高的威信。”
这不是溢美之词,而是恰如其分的评价。
无论是改革领域的推进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藏汇于民、放松金融管制、推动第三方存管,还是大力发展公司债企业债、私募股权基金、小额信贷等等,都留下了深刻的吴晓灵烙印。
吴晓灵多次呼吁推动利率市场化。“中国现在不缺资金,关键是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而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是目前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关键是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完成利率市场化的目标难度不小,这要靠金融机构自我约束能力的加强;要靠监管当局调控水平和监管能力的提高;还有赖于企业经营机制的完善,能够对利率杠杆作出灵敏的反应。但我认为,利率市场化已是曙光在前!”2002年她发出的呼唤,至今依然响彻在金融机构耳畔。
在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方面,面对国外压力,吴晓灵在国际场合表现得有理有利有节,展现了一个大国央行行长级官员应有的风范。
2007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吴晓灵毫不含糊地指出,人民币汇率将趋向市场化,但中国将坚持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改革步调,不会在短期内大幅调整汇率,其他国家应尊重中国在如履薄冰的改革过程中逐步实施的步伐,并建议批评家们“各家自扫门前雪”。此话不仅回应了一些国家近乎苛刻的要求,还展示了其性格中刚毅的另一面。
她多次强调,人民币汇率政策基本方针是加大汇率形成机制的灵活性,但速度不能太快。这主要因为中国经济问题不是单纯的汇价问题,而是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造成的经济结构失衡,绝非汇率所能解决。
“我们希望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世界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应该相信中国政府的决心和市场化的方向。”吴晓灵说。
“一位了解国情、务实肯干的理论家。”金融界人士不约而同地对她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五道口:“我眷恋的地方”
如果要追溯吴晓灵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推动金融改革思想的起源,那么上世纪80年代初她在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接受的教育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笔。
1947年1月出生的吴晓灵,与其他很多同龄人一样,高中毕业后没有机会走进大学课堂,而是到内蒙古插队。但正如她在一次讲座上说的那样,“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上山下乡期间,吴晓灵没有放松学习。因此,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吴晓灵顺利考上了大学。1981年,她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招收的第一批学生。
当时,央行研究生部在北京海淀区五道口的一个小院刚刚成立,条件艰苦。1982年2月,北京依然天寒地冻,包括吴晓灵在内的18名男女学生走入五道口,在一间纤维板搭成的简易教室中,开始了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多年后,这些人早已成为推动金融改革和金融市场建设的中流砥柱:央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局局长胡晓炼、国家外汇局副局长魏本华、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穆怀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深交所研究所所长波涛……
回忆起当年的求学经历,吴晓灵充满着感情:“五道口是我难以忘怀和无限眷恋的地方。多年前我作为第一届学生入校学习的情景仿佛是在昨天。我们班的同学大小相差十多岁,老师来自不同的学校和单位,但这并没有妨碍我们在一起融洽地生活了三年。老师以他们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熏陶着我们,引导着我们走上了一条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道路。”
“我眷恋‘五道口’,是因为三年的学习为我打下了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摸索前进和进一步研究的理论基础。”吴晓灵说。
既是同学又是同事的胡晓炼回忆起当年情形时说:“能够作为第一批学员走进这座小楼感觉非常不容易。这种不容易不仅仅是通过考试和录取,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下乡及工作的经历,通过奋斗成为文革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又跨进了研究生部的大门。这一历史性的机会来之不易,因此我们格外珍惜。”
胡晓炼至今依然记得,在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啸,教室和宿舍暖气片冰凉,同学们身穿大衣,怀揣热水袋伏案学习的情形。但作为开拓者,他们无疑是幸运的,五道口请了最好的老师为他们授课:厉以宁主讲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为他们打开了跳出原来政治经济学框架来分析经济活动的新视角;黄达主讲的社会主义金融理论,代表了国内金融研究和发展的最新成果;央行各业务领域的专家则向他们传授了金融实务……可以说,当时放眼中国,没有一家高校有像五道口这样集百家之长、汇当代成果的独特优势。
在五道口深厚的理论和务实精神滋养下,研究生们投身中国金融改革的激情在燃烧。1984年,研究生部25名研究生在合肥中国金融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索提纲》,主张以建立金融市场作为金融改革的突破口。提纲导言铿锵有力,洋溢着自信与无畏的开拓精神:
“本提纲宗旨提出我国金融改革必须重新确定新的战略指导思想,摆脱目前金融改革单纯局限于银行机构改组的被动局面,使金融改革成为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改革的催化剂。现在,逐步地稳妥地开放中国式的金融市场是我国经济改革大趋势的客观要求,是推动商品生产规模扩大的重大步骤,是金融体制全面改革的突破口,它要求我们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扬弃已过时的金融理论,全面开创金融改革的新局面。”
二十五杰中,就有吴晓灵。而日后位居央行副行长、主管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业务的她,正是按照这一精神身体力行地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建设。
同年,吴晓灵从研究生部毕业,抱着一腔改革的热情,她选择了央行金融研究所。同为81级校友的夏斌说:“当时,中国的金融改革已经进入了紧迫阶段,需要观点、思想和理论的积累。大家血气方刚,积极向上,搞研究的兴趣都很大,都想把中国的改革搞好。毕业分配,吴晓灵就拉着我去了研究所。81级毕业生有6个去了总行,都在研究所,我想这不是一种巧合。”
“我们当年毕业的时候想法很单纯,那是一个理想主义盛行的年代,每个人都怀着创业的冲动和对国家整体发展的责任感。”胡晓炼道出了那一代人的心声。
成功奥秘: 勤奋 好学
进入央行后,从履历上看,吴晓灵的路可谓顺风顺水:研究所应用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参与创办《金融时报》,并于1988年任副总编辑;历任金融体制改革司副司长、 政策研究室主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局长、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2000年2月起,任央行副行长。
“如果以官位衡量的话,可能很多人认为我是成功的,但是我认为官位并不能说明一个人成功不成功。我之所以走到现在,是因为每一步我都踏踏实实地干好我现在能做的事情,而不去奢求我下一步能做什么。另外一点,就是不能放弃学习。”吴晓灵在与北大学生的一次对话中这样阐释自己的成功学。
1997年,刚过知天命之年的吴晓灵,用了三句话总结自己经历了五十个春秋后的体会:
第一句话,一步一个脚印,走自己的路。“也许在校友们的眼中我是一个一帆风顺的人,如果问经验,就是认真地参与遇到的所有的事,不管大事、小事,不管把自己放在什么环境中,都要认真努力地去做,不断地学习,独立地思考,不断适应形势的发展。机遇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就这样我一步一步走过上山下乡、知青选调、恢复高考、攻读学位的路,走过了金融研究、创办报纸、体改政研的路。在这年过半百之际,我又开始学习外汇业务,去熟悉一个新的领域。”
第二句话,勤能补拙。“我不是一个才气横溢的人,论学识我在八一、八二级同学中不过是个中等水平。我看清了这点,因而要勤奋、认真、实干,想以勤补拙,也格外珍惜同学间的友谊。”
第三句话,后生可畏。“科学在发展,知识要更新。每当我们参加一次学术活动或到五道口参加学生论文答辩时,我都深切感受到一种压力,现在的年轻人知识结构比我们强。我们作为老师去五道口讲课或是带研究生是在一种危机感下,为自己提供一个教学相长的机会,让自己不要过于落伍。”
吴晓灵的勤奋努力是很多人有目共睹的。“她非常好学。在上海分行当行长时,她经常拿个笔记本到各处室了解情况。”一位央行工作人员表示。
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是五道口85级的学生。他说:“吴晓灵当年在总行政策研究室时,就中国金融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了大量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来她的许多见解主张得到时任人民银行代行长朱镕基的首肯。如果没有多年来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努力,何谈今天的成功。”
这位时常引用毛泽东“妇女要顶半边天”名言来鼓励妇女多学习金融知识的中央银行家,自身对金融业诸多问题的研究成果都属上乘,在学界有着很高的声誉。她和谢平合写的《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中国货币政策》获1994年孙冶方经济学奖;2006年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下的中国货币政策》一文深入分析了当前货币政策的大背景和操作思路,引领着中央银行近年来的货币政策操作思路。
究其根源,吴晓灵深受一位已故老师一句话的影响:一个好的研究人员如果一年中能写出一两篇有独立见解或新观点的研究文章就不错了。“因为职务关系,有时为了应景,自己也常讲些重复的话,但治学我总以老师的告诫为鉴。”
做人做事平常心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女人在中国财经界的影响力超过吴晓灵!” 2006年,美国《福布斯》公布的“2006年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女性”排行榜,将吴晓灵位列第二,并如是评价。2005年,吴晓灵被《华尔街日报》评为“2005年度全球最受关注的50位商界女性”之一。
对于这些评价,吴晓灵如是回应:“对于那些国际媒体对我的评价,或者叫荣誉吧,我个人是这样看的,这些荣誉的取得,首先是属于中国的,其次是属于央行的,最后才是属于我个人的。”
她坦率地说:“您想想,如果没有中国在世界上这么高的国际地位,如果没有央行在国际金融方面那么大的影响力,如果不是国家把我放在央行副行长这一重要的位置上,我不可能有机会做出那些有影响的事情,别人也不可能对我有这样的评价,80%是中国的因素,20%才是自己的因素。”
“我的看法是:做人做事,只要有一颗平常心,就什么都不在话下了。你只要有一颗平常心,人家追捧你也好,不理你也好,你都会觉得无所谓了。”
吴晓灵认为,如果说自己对金融界也作出过一些应有的贡献的话,其实也就两件事:一件是她从研究生部毕业后,一直在人民银行工作,20多年来参与了央行所有的金融改革,这些认可,可以看成是对她20多年来勤勤恳恳工作的一种肯定;第二是亚洲金融危机时,特别是在1998年的外汇大检查中,在朱镕基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当时外汇局采取的措施比较得当,采取的措施也比较及时,使一场可能爆发的金融危机得到及时的化解。
“因为央行在国家和社会上的特殊地位和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我又有幸在其中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作为一名央行女性,我感到自豪和骄傲。”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面临着巨大的贬值压力。身为国家外汇局第一任女局长,吴晓灵当时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在外汇大检查后,吴晓灵9月2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面对满场的中外记者,吴晓灵铿锵有力地强调,决不能放任外汇的非法流动,开展外汇大检查是必要的。“我国资本项目实行严格管制,只要控制住资本项目下的资金流动,汇率稳定就有了保证。因此,采取措施保持资本项下资金合法流动,打击非法资金流动,从而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世界的根本利益所在。”
她指出,“对于像我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不可能靠贬值来扩大外需从而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国内需求才是根本所在。”时隔近10年,人民币早已从贬值戏剧化地转为面临着升值压力,但吴晓灵10年前提出来的扩大内需仍是解决当下问题的关键性措施之一。
“我爱学习也爱玩”
吴晓灵的性格中有着直爽泼辣的一面。2004年她说:“不要和央行博弈,以免出台更强硬措施。”这一句话,使她一度被外界称为铁腕女行长。但更多的时候,她更像个可亲的师长,演讲时娓娓动听,而且对媒体耐心备至。
她的央行岁月比较顺利,但她的生活也经历过不少曲折。
“如果不是“四人帮”倒台,我早就该蹲在牢里了。当时有一帮人,说我是北京的高干子女什么的,逮捕令都发出来了。当时我在内蒙古包头,正怀着孩子。逮捕令下到包头的时候,那里的同志对北京来的人说:‘她快生孩子了,等生过孩子再抓吧’。就用这个理由把逮捕令暂时压了一下,就这样我才躲过了这场浩劫,否则后果真是不堪想象。”
“在我这一生中,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也不是只有一两次。天底下毕竟还是好人多。遇到那些关口我之所以能够一一躲过,主要是靠一些好领导、好同志的保护。”
2001年前,吴晓灵生过一场病,大概有6、7个月的时间躺在家里。在那之后,她悟出“健康是‘一’,其他都是零”的道理。这位外界人眼中的“女强人”,并不赞成“做女强人就应该不顾生活”的看法。
吴晓灵小时候有一个墨盒,写毛笔字时用的那种。她在墨盒上面写了几个字“我爱学习也爱玩”,这句话对她的一生影响挺大。
她说:“我们不妨把人生当成一种投资组合。妥善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大家要学会分配好自己的时间,8小时以内不应该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有时候为了做好工作可能你也需要加班加点,但只要不是到了这个事情不做就会影响大局时,还是应该留点时间给自己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人生和历史比较起来不过是一场戏、一瞬间的事情,对地球的转动最多也就相当于1秒钟不到,要相信天下还是好人多,只要我尽了最大努力了,只要你做人是正直的,工作是努力的,你就不怕。对于有些东西,我们没必要想得太多。想得越多越苦恼。”吴晓灵说。
在身为师弟的张育军看来,个人在社会中为事业拼搏努力能否成功最终靠的还是人品,一种人格力量的展现和竞争。只有在生活和事业的磨难中,始终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成为一个公正无私、忠诚守信和有责任感的人,才能最终取得成功。“在这一点上,吴晓灵等为我们作出了最好的榜样。”
展望未来的生活,吴晓灵说,“我卸任副行长后,希望专心地做一位老师。我的愿望之一,是能够散发余热,利用我在人民银行工作时的影响力,将金融知识普及到农村去。”
“一步一个脚印,走自己的路。如果问经验,就是认真地参与遇到的所有的事,不管大事、小事,不管把自己放在什么环境中,都要认真努力地去做,不断地学习,独立地思考,不断适应形势的发展。”
“机遇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就这样我一步一步走过上山下乡、知青选调、恢复高考、攻读学位的路,走过了金融研究、创办报纸、体改政研的路。在年过半百之际,我又开始学习外汇业务,去熟悉一个新的领域。”
“勤能补拙。我不是一个才气横溢的人,论学识我在八一、八二级同学中不过是个中等水平。我看清了这点,因而要勤奋、认真、实干,想以勤补拙。”
“我的看法是:做人做事,只要有一颗平常心,就什么都不在话下了。你只要有一颗平常心,人家追捧你也好,不理你也好,你都会觉得无所谓的了。”
吴晓灵简历
1984年毕业进入央行工作
1985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应用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1987年参与创办《金融时报》,1988年任副总编辑
1991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体制改革司副司长
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主任
1995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
1998年4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1998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
2000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200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