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8193
- 帖子
- 357
- 主题
- 135
- 注册时间
- 2011-5-26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在一个意外的时间里发布了预料之中的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在2007年3月17日宣布3月18日起提高利率。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均增加了0.27个百分点,分别增长至6.39%和2.79%。 资本数量和资本价格并重 我们之前预计中国在2007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出来(四月的第三周)前不会加息。这次利率的提高又凸现了中国政策变化的不可预知性。 针对流动性管理的利率提高增加了资本成本。自从2003年第三季度开始的宏观紧缩以来,比较起加息以控制贷款增长,中国更多地依赖于流动性管理工具而不是提高利率来控制贷款的增长,比如,存款准备金的提高和发行针对金融机构的票据。然而,这主要是服务于冻结收支平衡表上更多的流动性,其结果一般是减少过剩的流动性,而不是提高资本运营成本。 迄今为止,尽管已经多次提高利率,相对于经济增长的步伐,其水平仍然处于中性水平以下,这使资产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得以滋生,使得中国经济很容易受到投资过剩的冲击。我们一直认为,大量的货币紧缩政策应该和提高利率结合起来,将中国经济中的资本成本提高到中性水平,同时会更好地配置中国经济的金融资源。最近的这次升息是朝着政策的方向努力的坚实一步。 中国已经四次提高了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利率总共上升了108个基点,存款准备金利率上升了7次,总共接近4个百分点。我们预期今年将会有进一步的货币紧缩政策。我们的主要观点是:在货币政策的调整上,应该是资本价格和资本数量并重。今年,基准利率将再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利率将再上调一到两次。 失控的流动性 有证据表明,整个亚太地区收缩流动性规模的相关政策正在大量出台。亚太地区的流动性过剩的规模已经超过了820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区域GDP的14%;在2005年9月份大约为510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9.9%;2004年9月份仅为380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8.5%。其中,中国占据了大部分,大约为 6150亿美元。 现在,亚太中央银行中的绝大多数都处在一个非常困难的位置上,流动性持续增长的副作用正在削减它们货币政策措施的相关效用。很明显,区域内的两大支柱——中国和印度目前正面临着外汇储备迅猛增长所带来的考验。当中国正在遭受着固定资产投资过剩和资产价格通货膨胀逐渐失去控制的时候,印度也正在承受着商品通货膨胀和房地产价格飞速增长的煎熬。 在过去的12~18个月里,在解决流动性过剩的副作用方面,中国和印度的政策制定者们正变得越来越激进。我们认为,虽然资本成本的直接增长是最容易改变借款者行为和放缓两大经济体增长步伐的措施,不过,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当处于经济繁荣的时候,中央银行试图通过迅速提高国内利率的行动来放缓经济的增长步伐,其结果往往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 组合拳更有效 因此,中央银行们行动的核心是继续发起更多的组合政策,而不仅仅是只提高利率。对于两大经济体的宏观调控来说,行政手段和货币政策的组合也许是最有效的。 印度的措施——集中于放缓信贷在消费和房地产行业的增长。印度中央银行已经对个人和房地产行业的信贷增长表示担忧。它应该实施更多的政策来提高信贷增长的质量,包括对商业地产、住房和消费者贷款的风险控制,同时增加其他行业的资本供应。 中国的措施——主要的目标应该是控制投资的迅猛增长。在去年,中国政府部门曾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投资增长速度,特别是在快速增长的房地产行业。在特定的商品行业中,政府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削减生产能力和推动进一步整合。另外,在全国人大制定相关法律的同时,开始对内外资企业的税率进行统一。 外汇储备总量迅猛增长对亚太地区中央银行管理外汇储备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根本性的解决方案需要亚太区经济体调整它们的经济增长模型,并通过有效的政策刺激其国内消费。在主要经济体中,特别是中国,政策制定者们在控制经济增长步伐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我们认为,朝相关的平衡增长模型的转变很可能是渐进的。 同时,亚太地区的中央银行们寻求更多的机会来改善它们手中外汇储备的回报率是理所当然的。中国最近就宣布要将大约2000亿 ~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转移到新设的国家外汇储备管理公司手中。印度政府则宣布考虑将外汇储备用来资助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一个政府部门指定的委员会已经就此展开研究并推动相关项目的设计,政府部门正在会同中央银行评估相关的方案。(作者:摩根士丹利亚洲经济学家ChetanAhyaDeniseYa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