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609
- 帖子
- 193
- 主题
- 150
- 注册时间
- 2011-5-23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创业新贵怎样批量生产上市公司
“我今后还会是这个市场的常客”,10月26日,如家酒店连锁联席董事长沈南鹏在如家上市后对纳斯达克的管理者们说。这句看似平常的话或许并不引人注意,但如果我们把它放在三年内以沈南鹏、季琦、梁建章等人为代表的创业团队第二次带领企业在美国上市、未来三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还可能带领新的企业到纳斯达克上市的大背景来看,那么或许需要从这句耐人寻味的话语中找到事情的本质。作为新一代财富新贵的他们正在以一种“工厂化”、“批量化”的方式制造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事件。 中国富翁们的演变历程 在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的富人和企业家们走过了三种具有特征的财富之路。第一种富翁,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大量的靠权钱交易、倒卖批文、官商勾结,利用特殊的政治资源富起来的一代人,80年代政治资源成为这一批富翁们得以“发财致富”的路径;第二种富翁,即我们常常说的带有“原罪”的一代富翁,是凭借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的转型期,利用走私、投机倒把、伪劣、欺诈等“灰色”路径在改革大潮中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群体,很多温州企业家就是这一时代的代表;第三代富翁,我们可以称之为“阳光富豪”,比如丁磊、马化腾、施振荣等等,他们凭借良好的机会和资本市场的对接,获得了成功,也获得了财富。如果说前面这三类人群已经构成了中国富人的主要组成的话,当再来仔细研究沈南鹏、季琦们的财富路径之时,我们发现,这类人群的财富路径与前三种人群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集体创业、明星团队组合、商业模式创新、多次创业、流程化的制造海外上市公司,并且个人在公司的股份比例都不是控股地位。 可以说,这一类人群跟第三类“阳光财富”人群具有比较接近的特征,区别在于,比如他们更多的是以投资者的角度来经营企业,在公司上市后,逐渐套现自身股份,逐步淡出公司,在每创业一个新的公司的时候都是按照未来海外资本市场的要求来设立等等。 连续创业者们的崛起 近几年来,由于国内资本市场的种种问题,再加上风险投资的催化,使得中国诸多优秀的民营企业选择了海外上市之路。这些民营企业家也在资本市场的财富放大效应的带动下,摇身一变登上中国“富豪榜”,从这一点来说,风险投资是促进中国海外上市公司制造者的强大的推动力。在这些名列“富豪榜”的财富新贵中,很多富豪企业家其实并不懂得海外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律,正是因为引入了风险投资商和战略投资者,才使得这些企业家和这些VC们一起,把企业推向了海外。 可以说,在这其中有一个分水岭:一部分企业家在成功地创立了一个海外上市公司之后,他们或怀着建立一个庞大中国品牌的梦想,或因为对海外资本市场研究并不是很透彻等等原因,他们不再选择继续创业,而是仍然抱着将目前的公司做下去的想法,继续着企业的经营;而另一类企业家,深深地感受到了海外资本市场的魔力,同时也深深读懂了海外上市的“游戏规则”,他们逐渐把创立一个新公司作为了紧接着的打算。比如ELONG网的唐越、携程网的沈南鹏、梁建章、季琦等。这一类人群就是我们所说的“工业化”制造海外上市公司的财富新贵们。实际上,这一类人群在美国可以被称为“连续创业者(Serialentrepreneur)”,在连续创业者中,苹果公司的CEO乔布斯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离开电脑公司后,他二度创业,将公司名字定为 “Next”(下一个),其后他又投资电脑动画制作公司皮克斯(Pixar),一跃成为动画王国——迪斯尼的最大个人股东。实际上,中国传统的三类富豪们都是“从一而终”,少的是“连续创业者”。实际上,在美国硅谷的“生态系统”中,“连续创业者”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如果说,以沈南鹏、唐越等人经过多年的耕耘,完成了创业、融资、上市、套现退出的循环过程的话,那么他们又开始了“连续创业”,可以预料的是未来沈南鹏的酒店式公寓、季琦的汉庭酒店或他们的其他公司上市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如果说沈南鹏、季琦是个案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唐越在ELONG上市后,又开始创立新的公司、在离开卓越网之后的陈年又开始了新的征途……可以说,未来这样的一个名单会越来越长。 或许美国的“连续创业者”给了中国财富新贵们某种启示。在美国硅谷,黄炎松在1982年创业了益华电脑(Cadence)五年后,益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随后他又创立了 PieDesignSysterm、QuickturnDesignSysterms、思源科技均上市成功。 “工业化”路径 工业化的生产和小手工作坊在制造方面的最大差异就是:工业化的制造是流水作业,批量化、标准化的生产,而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是不能形成标准化的。从这一点来说,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把沈南鹏、季琦们的创业海外上市公司的路径叫做“工业化”,研究他们在做携程、如家和目前的公司的路径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有如下的规律可循。 第一,建立一个符合海外资本市场,尤其是美国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美国法律控制的公司模式。实际上,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尤其是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的公司,美国的证券交易机构和美国的法律对这些公司有着一套严格的法律要求和公司治理要求,而中国的很多公司虽然很优秀,但是没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也没有对美国的法律以及证券监管机构的法律做深入的研究,导致他们不能在这样的市场上市。比如如家创立时就聘请了香港的律师行作为公司的法律顾问,对于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公司未来上市可能面临的法律监管,提前就做了准备,这样就可以消除障碍。2003年前后,世通、安然等公众公司的轰然倒塌,导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出台。萨班斯-奥克斯利法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可度量的手段,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平衡,从而最终强化企业的透明度和责任感,使得企业对投资者更富有吸引力。如果未来要在美国上市,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无疑增加了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的难度,如果公司一开始就在公司治理和法律机构、内部控制方面做到与海外资本市场的要求相符合,这不是太难,毕竟在“发展中纠错”的成本要远远的高于一开始就规范。 第二,建立一个能够不断扩大市场容量,具有相当想象空间的创新商业模式,或者用速度去占领一个刚刚被其他竞争对手发现的市场,做到老大。不管是携程,还是如家、百度、分众,他们都有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这些创业模式都是在不断发展中完善改变的。虽然用的商业模式并不是他们首先发现的,但是他们用速度超越了目前的竞争对手,比如当如家开始创业时,锦江之星已经做了五年了,但是如家用了3年的时间就超越了锦江之星,并且第一个上市。从这个方面来说,要么是创新一个商业模式,要么是模仿,但发展速度要远远的超越市场的先进入者。有好的商业模式之后,能不能上市还是需要想象空间。 第三,公司的财务制度从第一天开始就规范,聘请四大做财务审计。如家从上市准备到最后上市仅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财务审计很快就能够完成,并且能够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认可,其主要原因就是公司从开始创立的第一天就使用了普华永道做公司的财务审计,使得如家的财务非常规范,符合国际财务会计准则,这样在准备上市过程中,就不会碰到太大的问题。 第四,研究中国关于海外上市公司的相关法律和文件,同时也研究美国对海外公司在美国上市的法律要求,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利用相关的技术操作来规避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和美国证券监管机构可能的相关法律带来的海外上市障碍。如家在一开始创立的时候,就是在香港注册的公司,国内的公司都是以香港的公司在大陆的投资来进行的,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技术操作,给如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按照2006年9月8日起实施的六部委《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有关要求,境内企业在境外红筹上市不仅要面临商务部、外管局、工商局等部门的一系列严格审批,而且需要经过证监会的全面审查,而新东方就是赶在这一规定实施前完成了上市,这也使得如家的上市受到额外关注。在如家提交的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中有一小段文字值得注意:目前上述有关规定实施细则尚不明朗,公司并不认为自己需要提交有关文件交与中国证监会审查,因为在国内的投资项目是通过投资而非收购的形式获得。不过如家依然强调,自己不能确保中国监管机构的想法与公司一致,公司可能面临中国证监会等有关监管机构的审查。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监管部门将可能对公司采取罚款或限制某些经营权限等处罚措施,这将可能对公司的运营、财务以及股价都带来不利影响。实际上,如家也“跳”过了这个环节,这样的一个“跳”实际上得益于几年前公司创立时的一个精心设计。在近几年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案例中,大多数都是在上市前通过在海外注册公司收购国内资产这样一个技术操作来完成的。 第五,良好互补性的创业团队,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人才,这样才能使得企业更好地、快速地发展。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出,创业携程、如家的几个人组成的是一个互补性的团队,沈南鹏负责公司的财务、融资以及资本运作,季琦是一个良好的创业者,在携程、如家创业的过程中,他都是打先锋的,带领企业创业,而梁建章一方面是技术出身,另一方面又是一个良好的管理者,携程的CEO范敏则是专业人才,在携程、如家发展过程中,公司的CEO、CFO都做了调整,这也是根据公司发展和资本市场的要求做的调整,可以说这样一个调整使企业发展得更快、更好。 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其实并不难,最重要的是对海外资本市场的熟知以及“游戏规则”的了解,如果说沈南鹏等人正是因为对这些规则的熟知,才使得他们不断带领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的话,那么我们相信未来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在美国上市,同时中国的企业也会越来越了解美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减少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的障碍,不断地创业海外上市公司,做连续创业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