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这一年通过了三级,很欣慰。
纯数学专业本硕博,之后工作是新能源市场分析。已婚无娃,老婆提供一定精神以及物质食粮支持。博士最后两年加工作第一年备考,三年三级均一次通过:成绩一次比一次差……
总结经验教训流水账如下,供后人参考批评。 个人感觉的最重要的经验: - 1.
看书(教材或notes都可以),做题,总结错题本,用quicksheet帮助总结。 - 2.
考前总结重点难点,比如带人名的结论,使劲背。 - 3.
报名时就订好离考场最近的旅馆——报名时并不知道考场具体位置,想办法找到。 - 4.
定好计划,想办法严格完成。 - 5.
劳逸结合。中途休息一下,比如周末游。 - 6.
找到节约时间的做饭吃饭途经,比如好心的师兄。 - 7.
考试前一天一个红牛,背书精力加倍;当天早晨再一个,中午又一个。
2015 一级 背景纯数学专业本硕博,博士在读,时间比较充裕,五月基本可以脱产。
后勤:四月和五月下旬到六月初老婆放假,全程照顾饮食起居。学校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没人管我在里面干什么。
休息:三月底去巴尔干半岛旅游约十天,当时刚刚看到财报分析。 过程六月考试。
十二月听说CFA为何物。决定考一烤,以期扩大知识面以及能对求职有所帮助。
一月初报名,巨贵
二月初开始在网上搜集经验,决定看教材还是Notes
二月底开始看notes,正常顺序,道德开始——不是很理解这个道德体系,尤其是NMInfo,觉得建老鼠仓才是人之常情啊~~
看得比较仔细,例题都看懂,每节之后的习题都做完。
五月初开始做题。先做了Notes第六册V1的三套题,发现很扯,题目难且偏。又做了三套mocks,感觉正常多了,正确率从60%左右提升到70%出头。
结合Quicksheet做复习笔记(错题本)
第一天晚上做半套题(120道),第二天复习,如此往复,周三晚上休息,跳水。
最后两周几乎脱产复习
周六考试,
五月初得知考场具体位置,附近旅馆已经满员,只得订了一个一公里外的——考试当天早晨恰逢大雨……
周四晚上卧铺火车去Oslo,
周五在图书馆恶补式刷错题本和quicksheet,考场考察(Oslo Kongressenter),又做了一点点道德mocks,
周六早晨六点起床再看看。中午考场边麦当劳休息,再看看!
当场节奏:每做完十道题填一次机读卡,中途去一次厕所,活动一下;两个半小时完成,然后检查到考试结束。
下午考完人都软了,瞬间就什么都忘了。考场边餐厅(Fiskeriet Fiskebutikk)和老婆吃了一打生蚝,炸鱼,青口,配白葡萄酒——新鲜生蚝一点都不腥,吃完嘴里是甜的。
当时感觉:还可以,有一个没见过的概念(居然只有一个?!)Alternatives内容感觉比较新鲜——才想起来用的是之前一年的Notes! 结果9A1B。只有Alternatives是B 经验看Note就可以(一年前的都可以),教材当作参考
找一个考场边上的靠谱旅馆很重要!
有时间的话当然越仔细越好——刷题改错找参考的时候会比较轻松。
一定要留出时间做题,开始的两三套不用在乎时间,但求看懂题目,熟悉套路之后自然能够合理安排节奏。
关于专业背景:每套题都会有几道数学题闭眼都能做出来,但仅此而已。估计大部分考CFA的人都有与CFA相关的背景,都会在某些方面有特殊优势——所以平均而言可能学金融/经济/财会的人最有优势。
网传:“考过CFA二级后再学金融硕士觉得很简单”,“金融硕士背景考CFA前两级很简单”。所以,这两个东西应该重叠很大!
2016 二级 背景一级通过后马上报名二级,便宜多了!而且赶快订了距离考场一百米的旅馆。
考试,写博士论文,找工作。三座大山——差点要命!作为普通青年,同时干两件事还好,只需要牺牲业余时间。同时干三件事就有点抓虾了。
后勤:没有老婆照顾。经常在学校附近居住的师兄家蹭晚饭,然后再回办公室复习。有自己的办公室,所以也没人看到我在干什么。
休息:呵呵……
过程选择看“原汁原味”的官方教材
貌似三月初开始看,仔细看了道德,发现居然例题都和一级有重复,于是草草翻过
之后时间有限,所有内容:仔细阅读讲解部分,仔细看一两个例题,跳过其他例题,跳过细节,跳过课后习题!看看效率的极限在哪里
如此三联跳,阅读过半才发现虚线标明的是选学内容——之前还以为是淘宝印刷质量问题。不过,继续跳。
时间有限,但还是五月初开始刷题。找工作不利,心情不好,外加五月27提交论文。所以只做了三套mocks而已,正确率徘徊在50%。总结错题本,复习quicksheet。
外加考试前一天总结了四页“难点”—— - 1.
forward定价公式, - 2.
temporal vs. current rate记账的定义与区别, - 3.
equity估值模型(FCFF,FCFE,Residue income的各种定义), - 4.
pension记账的各种定义与公式。
事实证明这些公式非常有用!尤其是早晨没考XXX,中午恶补,下午果然考了!
居然没再做题就上场了:上午时间紧张,最后一刻才勉强做完,没时间检查;下午大家普遍觉得难度下降,两个半小时完成,中途去了厕所,之后检查。
考后整个人当然还是软了。
一个月后突然想起的错误:ex ante(from before)指“事前”,之前一直记反了。Ex post 才是事后。
不过无所谓了。考后在Grand Hotel 8 bar的party还不错,有Norway CFA Society的老司机陪聊。第二天发现Tjuvholmen这一块新兴的风水宝地。 结果4A5B1C,比我预想的好——曾经以为要挂。据说A=1, B=0, C=-1,加权平均大于0就能通过。Corporate finance是C,事后再看错题本,发现这方面的笔记只有区区半页纸! 经验看来这样复习也能过:只看教材重点,做三套题,建立错题本,quicksheet。
一级的时候经验不足,其实没必要花那么多时间考那么好。不过也可能是一级打下良好基础,二级才能高效通过。
酒店(Clarion Collection Hotel Folketeateret)在考场附近非常有利——考试当天至少多出一个小时的复习时间——不到那一天不知道每一分钟都是黄金。然鹅,记得确定房间里有书桌!我订了最便宜的房间,只有床上懒人桌,腰都快断了。但是前台小妹同意免费提前入住:当时是早晨八点——特大好评!
由于考试形式与一级不同,错题本不再那么好用,需要直接复习做过的卷子。
算bonds分红贴现时不会用factor,所以耽误了好多时间。
2017 三级 背景博士毕业开始在Oslo工作,某新能源相关公司行业分析,与金融没太大关系。朝九晚五,一般不加班,得以有时间在晚上复习。考前周五请假一天。
后勤:没有老婆照顾。五点下班,采购食材,六点到家,七点吃饭,八点吃完刷碗。九点左右开始复习。看到12点左右,偶尔看到一点,但第二天会很累。用Keep简单健身。后来争取朝八晚四上班,下班后时间稍微多一些。总体比较疲惫,刚刚三月时同事就已经发现我总是很累的样子。
休息:四月中旬看完教材第一遍(也是最后一遍),复活节回国休息两周到四月底。四月初和五月初休息了两个周末出去玩。 过程二级过了三级必然要考啊,否则多遗憾。其实二级假如不过会是最纠结的,三级只能死磕到底走到黑了。九月就报名了三级,订了考场边上的旅馆——上次最便宜的房间没有书桌,这次特意定了高级房,居然不止有书桌,还有阳台。
二月中旬开始复习,选择了教材而不是notes。一天50页,跳过大部分例子,没做任何书后习题。四月中旬完成。
四月底开始做题,选择了之前三年的mocks,和之前三年essay原题,一共九套。事实证明,差点悲剧:考试中有很多考点没复习到——因为之前的mocks或essay里没有!
最后总结错题本,结合quicksheet背GIPS,还有带人名的公式定理:Grinold-Kronor, Taylor’s rule, Sigur-Terhaar, H-model, Cobb-Doglas,Yardeni, Fed, Tobbin’s q, Sharpe, Treynor, Sortino, M2。事实证明记住带人名的公式定理非常有用——数学老师教授的抓重点不二法则!
不知道为什么,三级错题本还是挺有用的。Essay自然还需要看标准答案的套路。
CFAI网站上有个风控补充习题——我仔细做了,但并没有什么用! 结果通过。Essay: 3A2B5C, Item: 4A3B2C。Item有十个题,不过某个B里有36分。
所以,Essay其实基本就是挂了,全靠Item找回来。最终7A5B7C。传说A=1, B=0, C=-1, 加权平均大于0即可通过,所以我这次真的是低空飘过——印度同事6A5B8C,就挂了。本来他情绪尚且稳定,但得知跟我就差那么点儿之后就不淡定了。如果我是0分,他是-2,
在没过的人里排名80%。
感觉Essay偏难,我当时3小时没有任何休息,勉强做完,还有不少不会的。
下午Item比较简单,会做的部分两个多小时就做完了,包括填机读卡——我一般是每个item做完之后马上涂卡。剩下的就是完全不会的,瞎蒙一个答案。
之后还有当地CFA 协会组织的party,不过我没去,累了。
经验看一遍书就可以,但是需要多做题。往年essay以及mocks真题可能覆盖不全,我觉得需要当年notes的习题。所以,复习要全面。Mocks里有很多重复习题——不祥征兆!
总体过程:看书 -> 做题
-> 错题本 + quicksheet -> 考前狂背
Essay可能偏难,但是不要放弃,中午再背一背,下午再接再砺还有希望!
考场边的酒店(还是Clarion Collection HotelFolketeateret)非常重要!周五到周日订两个晚上!千万别省这个钱!我即使住在Oslo同城也还是订了旅馆。
因为已经参加工作,不可能在办公室开小差,考前的周五我请假了一天用来最后突击。个人认为非常有必要。
开始复习时有点怠惰,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于是在书桌上贴了小纸条:每天50页。于是状态改善。后来刷题时又有点怠惰,于是在日历上标明最后三周每天下班之后具体干什么,于是也做到了。所以,订好计划并且写出来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