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交行行长张建国:全球语境中的中国节奏

重组——引资——境外上市,交通银行(3328.HK,下称“交行”)踩着标准三部曲,成为中国行业变革先行者之一。但在交行行长张建国看来,一切只开始,交行追求的是在国际舞台上踩出有力的中国节奏,和西方优秀银行相提并论,甚至一决高下。
11月22日,在交银大厦45楼宽敞的会议室,张建国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细述交行在全球语境中的转型。
《第一财经日报》:交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国际公众银行,接下来的转型将包括哪些内容?
张建国:战略转型在我们银行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交行会向资本集约化方向转型,会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零售银行等低成本的业务;其次是走向海外,建立海外分支机构,成为国际化银行;再次就是综合经营,银行混业经营在全球已渐成趋势;此外,我们也需要在市场战略布局方面进行调整。
《第一财经日报》:内地很多商业银行因为资本约束而进行业务结构转型,交行是主动选择吗?
张建国:交行资本充足率达11.52%,不缺资本,我们是主动选择转型。当一国GDP从人均1000美元增长至3000美元时,个人金融会迎来爆发性增长,而中国正处于这一过程。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城市化进程推进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大量业务发展空间。此外,随着资本市场发展,中国银行业正开始面对脱媒现象,今年短期融资券已经发行超过1000亿元了,这些公司首先会用来偿还成本较高的贷款,对公业务有压力。
《第一财经日报》:交行三季报显示,非利息收入占当期收入比重为10.76%,利息收入目前仍是交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交行会怎样改善?
张建国:我们正试图改善这一情况。个人金融业务方面,汇丰银行带来了很大帮助,叶迪奇在零售银行方面有15年的经验,3年内达到我们的预期应该没有问题,目前我们合资的太平洋双币信用卡发卡量已经超过30万张。零售业务方面,近期我们会有名字为“沃德”的全新网点出现,我们将把这些网点塑造成精品品牌。
短债业务虽然对银行对公业务方面形成压力,但也是机遇,我们承销公司债,收取中间费用。其实我们中间业务年增速超过了27%,只是生息资产发展较快,导致非利息收入比例不高。
《第一财经日报》:交行已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对成为综合型银行方面有无谋划?
张建国:在综合经营方面,交行原来就有优势,海通证券、太平洋保险都曾是交行的家庭成员。国际上金融混业渐成趋势,国内也有意试点。我们已经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获得了年金业务的,也希望在CEPA框架下设立保险公司。不过,综合经营还有很多法律和市场上的障碍需克服,我们会在下个月形成一个确定的内部方案。《第一财经日报》:交行怎样在业务发展同时进行风险管理?
张建国: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还是信用风险。交行首先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进行全过程、全范围、全员风险管理。我们改造了原来的风险管理部架构,将其改造成风险监控部和资产保全部。制度上我们用了很多工具,监察名单,好的、差的都监察;我们也用风险过滤,风险容忍度等工具;在IT系统上我们也有所加强,数据大集中的推行就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我们也努力发挥合作伙伴的作用,过去我们一直搞事后审计,但是汇丰实施的是风险导向型的审计方法,我们正试着推行,交行目前的审计体制建设已经非常完善。
《第一财经日报》:由于历史原因,交行分行和网点设置以前是按经济区划布局的,交行会怎样调整?
张建国:我们以前总共有92个分行级别的设置,但总行管理资源和管理能力都有限,因此我们进行了调整,总行现在只管理34个省级分行。交行网点有2600多个,在东北和西部过多。我们会对网点重新布局,“北减南增,西撤东进”。此外,交行要在北京加大投入力度,因为监管机构总部在北京,很多企业集团的总部也都在北京。
《第一财经日报》:汇丰很想增持交行,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和汇丰合作有无矛盾?
张建国:汇丰是否增持有很多约束的,法律有规定,监管政策有限制,还有大股东是否同意,财政部门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不会改变。不经法律和监管允许,汇丰的持股比例不可能上升。
交行和汇丰的整体合作很好,基本没矛盾。上月郑海泉来访,说汇丰银行在内地还是要多设立分行的,我说汇丰重点应该在交行。我想,汇丰在中国的网络上和中资银行是无法竞争的。在具体业务方面,毕竟各为其主,有时双方人员也会斤斤计较,如汇丰介绍给我们客户却想收取费用,当然最后还是没收。
《第一财经日报》:在建行上市后,对是否贱卖国有银行资产有了不同意见,如果把这个问题抛给你,你怎样回答?
张建国:我不认为交行被贱卖了。交行成功上市有两个卖点:我们是中国首家到境外上市的银行,有利于合理定价;汇丰则是我们另一个卖点。我们的定价很合理,1.6倍的市净率,市盈率15.2倍,都高于市场预期。汇丰购买交行股份的价格则是按净资产价格1.76倍定的。
应该说,在引资和上市的过程中,国有资产得到了保值增值,股东的利益也得到了保证。境外上市也不仅是募集股本金,外资确实在理念和技术上给了我们强大支持。
《第一财经日报》:交行日后会考虑内地上市吗?
张建国:交行最初的方案设计是“A H”模式,后因情况发生变化,在香港一地上市。目前交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1.52%,核心资本也是比较高的,有利于支撑交行的业务发展。但交行对A股上市还是有期盼的,会在我们认为合适的时间上市,但目前还没有时间表。
张建国:没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无论愿意不愿意、自觉不自觉,顶着交通银行(3328.HK,下称“交行”)行长头衔的张建国肯定是个金融家,但这不妨碍他的爱好:抽烟、读书、抽空看看《长征》、《康熙大帝》、《亮剑》等电视剧……
张建国于2001年进入交行,加盟交行前,张建国曾在工行国际业务部担任总经理,并参与向工银亚洲注入工行香港分行等重大并购事项。或许,这番经历也为他以后推动交行上市作了很好的铺垫。
谈到对交行上市过程的感受,张建国称:“冷暖自知,什么样的投资者都有,友好的、质问的、敌意的,甚至无礼的。”
张建国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伦敦时,有个伦敦的基金管理人,是捷克人,他说中国有这样的银行和银行家很让他羡慕,捷克要能这样就好了。他告诉我,他所在的机构有国别政策,不投资中国。但作为基金经理个人他有2000万英镑的投资权限。捷克人对伦敦的路演意犹未尽,又飞到纽约和我交谈,最后他利用权限对交行进行了投资。”
当然,世界上不尽是朋友,部分国外投资者就是全面看空中国金融,看空中国商业银行走向国际市场,甚至不作任何客观分析。这让张建国很不快,比如德意志银行的一位分析员对交行过低的评价就一直令他耿耿于怀。
还好,交行在香港上市后的表现良好,迄今为止都让那位德意志银行分析师很失望。
顺利在香港上市后,张建国仍为两个问题烦恼:战略和企业文化。
尤其是后者,张建国看了很多书,请教了很多专家和朋友,但答案仍然在寻找中。正因为此,他的办公桌上放了本《企业中的羊性》;也正因为此,他能够记着《大宅门》中那幅彰显企业文化的对联:“百年老店,质量第一”……
张建国认为当交行行长,责任是第一位的。他喜欢《真心英雄》中的歌词“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企业也是如此,付出才有回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