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144
- 帖子
- 433
- 主题
- 326
- 注册时间
- 2011-5-20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新医改政策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消除,在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作为业绩增长明确、防御能力强的非周期性行业,医药行业具有较大的投资机会,2012年下半年仍是介入医药行业的合适时点。
短期内医药行业的政策影响已经触底
药价政策预计将趋于平和
新医改核心的基本药物制度自2010年开始实施,其后在基本药物的招标过程中,由安徽省带头采用了至今仍争议不断的“安徽模式”,其突出特点有双信封制招标、量价挂钩、单一货源承诺、一品三剂型两规格等。其中的“双信封”模式由于技术标约束力较弱,起决定作用的是商务标,因此造成了基本药物招标“唯低价是取”的尴尬局面。
经统计全国的基本药物中,1元以下的占30%,1-5元的占33%,5-10元的占10%,大输液不如矿泉水、药品价格不如原材料的现象比比皆是。福建省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价格平均降幅45.78%,四川首批基本药物招标价格降幅54%,黑龙江招标采购基本药物中标药品平均价格降38.4%,药品的降价幅度成为招标成功与否的唯一指标。由于基本药物的非理性低价背离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导致生产企业不愿意参与投标和配送,使得基本药物量价挂钩、单一货源的初衷难以实现。
如果说2011年为基药年,则2012年将成为非基药年。2012年已经开始进行招标的有吉林、安徽、湖北、广东、海南、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9个省,预计北京、天津、黑龙江、辽宁、上海、江苏、江西、山东、湖南9个省市也很有可能在下半年启动非基药招标。如此多的省份将在今年进行非基药的招标,因此非基药采用的招标方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根据4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监控等政策;加上青海省于去年11月下发《2011年度青海省医疗机构非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文件》,宣告非基本药物招标(简称“大标”)同样采用“双信封制”,因此引发了业内对大标复制“双信封”的担忧。
从当前的大标总体情况看,我们认为各省非基药同样采用“双信封制”的可能性很小。首先从已经启动非基药招标的9个省来看,除了安徽和青海,其他7个省并未采用“双信封制”。其次青海的大标“双信封”与基药“双信封”的思路并不尽相同,青海大标在中标数量上并未承诺单一货源,而是采取一个竞价组3个品种中标的模式,这相当于修正了“最低价中标”的极端模式。
由于非基药比基药更加复杂,需要考虑到各级医院尤其是大医院的用药需求及筹资需求,在“以药养医”模式没有发生变革以及补偿机制尚不完善的背景下,直接使用“双信封制”进行大幅砍价,将对医院及医生的收入造成重大打击,从而影响到医院的运营。因此预计各省市在自行探索大标模式时更多的将采取谨慎态度,一方面等待国家政策的明朗,另一方面继续观望“双信封制”的执行效果,也就是说在全国范围内非基药复制“双信封”模式的概率较低。
限抗令的政策效果基本实施到位
2011年史上最严限抗令的出台,虽然对于我国抗生素滥用的现象起到了积极的遏制作用,但同时对抗生素行业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据样本医院用药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同比增长-4.34%,不仅是其用药金额历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时也与我国药品整体的增速水平14.1%严重背离,除抗感染药物外的其他非抗类药物同比增长率平均达20%。从多年的数据监测看,作为我国最大的药物类别,05-10年全身抗感染药物的增长速度接近于样本医院整体药物增长速度,走势基本保持一致。但从11年2季度开始,全身抗感染药物首次出现下跌拐点,增长率由1季度的13%下降至-2%,3、4季度的下降趋势更加明显,分别变成-13%和-14%,整体下跌拐点出现的时间点与专项整治及价格调整政策出台时间相吻合。从品种上看,2010年多数全身抗感染药物用药金额还在增长,但2011年专项整治后,271个品种中只有102个品种的用药金额同比增长,其他169个品种的用药金额同比下降,占比达到62%。从市场份额上看,2011年样本医院的全身抗感染药物市场份额为19.59%,较2010年减少3.77个百分点,市场份额缩小速度远超历史水平。
在全身抗感染药物的6个亚类中(抗分枝杆菌药、免疫血清和免疫球蛋白、全身用抗病毒药、全身用抗细菌药、全身用抗真菌药和疫苗),全身用抗细菌药就是我们俗称的抗生素,其2011年占比达到全身抗感染药物的85.59%,而作为此次专项整治的主要目标,它2011年-7.48%的降幅导致了抗感染药物的整体下降。在全身用抗细菌药的9个子类中,我国最常滥用的几类抗生素用药金额均出现了明显下滑,如喹诺酮类为-16.38%,大环内酯类和林可胺类为-9.4%,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