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抄底锁定6大周期性行业龙头股(荐股)

国信证券:周期性行业仍是下半年主角

  国信证券11日发布宏观策略周报表示,企业资金支持产品价格,周期性行业仍是下半年主角,具体如下:

  企业资金支持产品价格

  企业资金与产品价格存在密切关系,资金面越宽松,企业定价心态越强健,有时即使面对成交的下滑,由于并不急于降价回收资金,最终结局往往是买家开始让步,形成价格继续上涨。目前,产品价格是周期性行业股价的重要催化剂,由此,企业资金状况影响产品价格,从而影响企业股票价 格。统计显示,地产、采掘、化工、黑色、有色金属企业的资金状况(经营净现金/营业收入)与相应分类指数涨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化工行业:下游行业复苏有望拉动价格上涨

  投资要点:

  7月份国际原油价格呈先抑后扬的走势,成交均价略有回落,7月份WTI简单算术平均价格64.29美元/桶,环比下跌-7.75%,同比下跌51.83%。原油价格经过连续四个月上涨后,出现月度同比下跌走势,8月初,原油又重现站上70美元/桶的高位。

  国际汽柴油价格7月份双双回落,去年7月份之后汽柴油价格随原油价格大幅回落,今年下半年能否超过去年同期水平,还要看原油价格能够继续上涨。7月份国家发改委下调成品油出厂价格,7月28日汽柴油出厂价各下调220元/吨。7月份汽柴油-原油价差环比有所加大,下调成品油价格后,8月份的价差将有所缩小。

  7月份石脑油价格略有下降,下游烯烃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芳烃价格上涨幅度较小。从原油、石脑油、烯烃和芳烃的价格走势来看,石脑油价格基本上能够和原油价格保持一致,而烯烃、芳烃要滞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下游石化产品虽然与原油价格走势密切相关,但下游的需求将最终影响石化产品价格,进而传导到原油的价格上去。因此,石化产品的价格走势更能反映出世界经济复苏的力度及进度。

  聚氯乙烯价格7月维持小幅上升势头,连续三个月上涨。相关上市公司有英力特、中泰化学、氯碱化工聚氯乙烯产品盈利能力开始增强。

  8月份关注国际经济回暖带动出口业务比例较大的产业复苏带来的投资机会。

  本月增加了湖北宜化、浙江龙盛进入重点关注公司,久联发展月底公告由于重大资产重组申请停牌,调高目标价18元,红宝丽、丹化科技上调目标价分别为22、30元。

TOP

房地产:量价变化符合预期 趋势仍在持续

  报告提要:

  从环比上看,6月的全国楼市交易量会是今年的顶点,而由于基数原因,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同比增速高点会出现在今年10月

  7月的全国房价涨幅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全年房价环比增速的峰值可能出现在9月

  7月的新开工面积小幅回落是在正常的波动范围之内,迄今的证据仍然显示地产活动处在恢复通道中

  在建面积同比增速的下滑源于开发商密集的“赶工”,使得竣工面积显著增加,而我们跟踪的“新开工意愿指数”在7月仍有小幅上升。我们将中性情形下的全年地产投资同比增速预测上调至16%,并维持乐观情形下22%的增速预期。

TOP

煤炭行业:需求回升与资源整合提高安全边界 荐7股

  煤炭板块的投资评级为“推荐”。从长期看中国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煤炭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煤炭呈现大体供需平衡的局面,同时局部地区、部分煤种、个别时段出现供应偏紧的情况会经常发生。短期内煤炭供给总体平衡,国际原油价格上涨、通涨预期支持煤价上升。煤炭资源整合、资产注入给煤炭上市公司带来了机遇,其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目前煤炭股估值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边界,建议买入,中长期持有。

  煤炭行业长期向好,短期内煤炭供需平衡,国际原油价格上涨、通涨预期支持煤价上涨。今年上半年我们煤炭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基本特点:一是煤炭生产、运输和需求处于低位运行。二是煤炭供需关系基本平衡、略为宽松。三是煤炭库存处于相对高位。四是煤炭市场价格稳中趋降。五是煤炭行业经济效益开始回落。短期内煤炭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

  煤炭总量过剩压力继续加大。(二)部分电煤合同未签订影响正常结算。(三)政策性增支因素过多。从长期看,我国煤炭呈现大体供需平衡的局面,同时局部地区、部分煤种、个别时段出现供应偏紧的情况会经常发生。

  煤炭行业的盈利能力从高速增长走向平稳。2001年以来我国煤炭行业的盈利能力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综合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等四个方面综合比较显示,中国神华、大同煤业等公司的历史效绩好于行业平均水平。煤炭行业的业绩增速放慢,仍将高位运行。

  2009年下半年煤炭行业的投资主题:产能扩张与煤价相对坚挺,焦煤公司投资机会要好于动力煤公司。煤炭在我国能源中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煤炭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可能;技术创新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动力,我国煤炭行业正面临大好发展机遇。在煤炭资源整合、产业结构整合的过程中,煤炭上市公司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其发展空间不断扩大,投资价值与日俱增。煤价易涨难跌的公司抗风险能力强,业绩提升快,更具投资价值。随着钢铁行业的复苏,焦煤价格可能有较大幅度的上涨,相关上市公司投资机会较多。

  维持煤炭板块投资评级“推荐”。重点煤炭股推荐:中国神华、大同煤业、西山煤电、开滦股份、中煤能源、潞安环能、平煤股份等。国元证券

TOP

4、风险提示:

  1)监管当局政策的过度调整或市场的过度解读;2)半年报业绩未必能满足市场部分过于乐观的预期,特别是部分中小银行,原因是许多积极因素的作用更多将在下半年。

  联合证券

TOP

钢铁行业:钢价走势仍持乐观态度 增持评级

  方正证券8月11日发布投资报告,维持钢铁行业“增持”评级。

  方正证券指出,钢材价格至今已连续十五周大涨,本月涨势更加猛烈。各种钢材的涨幅上,建筑钢材仍旧领先,板材紧随其后,型材暂时居后。期货市场上钢价表现十分显眼,7 月份累积涨幅达500 多元/吨,巨大的价格溢价对现货价格将产生引导作用,后市钢价仍有上涨预期。

  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维持高位,累计同比达到全年最高值。7、8 月虽是传统淡季,但市场对9、10、11 月开工预期良好,市场表现淡季不淡。汽车、家电、船舶生产连续实现环比增长,必将有力拉动板材产品盈利能力释放,三季度盈利能力值得期待。

  需求引领下,6 月粗钢产量创历史新高,长材产能达到满产,板材产能陆续释放。同时库存呈平稳下降态势,长材库存已降至历史平均水平之下。预计长材下半年需求将偏紧,板材需求在家电、汽车的拉动下渐入佳境。

  在钢价上涨、钢厂开工率提升以及贸易商涨价预期的带动下,上游原材料价格均维持了6 月份的涨势。国内铁矿石价格单月涨幅为10.46%,焦炭价格涨幅为12.27%。这样,一些兼具铁矿石与焦炭资源的公司将享受一定的资源优势溢价。

  虽然7、8 月是钢材市场的季节性淡季,但在后市需求向好的预期下,方正证券对钢价后期走势仍持乐观态度,预计整体仍保持升势,同时期待价格上涨提升钢企三季度盈利能力。因此,维持钢铁行业“增持”的投资评级。

TOP

有色金属:2009年8月份投资策略报告 荐3股(研报)

  1、7月份板块走势回顾及成因。7月份,有色金属冶炼Ⅱ(申万)涨幅为31.35%,上证综指涨幅为13.43%,涨幅跑赢大盘17.9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中、美公布的经济数据使经济转暖预期的进一步明确,对金属的需求形成有力的支持。另外,充裕的流动性及美元的走低也助金属价格的反弹一臂之力。

  2、行业景气度在提升。全球金属供求过剩的局面虽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但过剩的量在减小,“中国因素”与发达国家经济的转暖对金属的需求支撑有力。目前,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并未走出萎缩区,短期内需求还将受之影响,但经济转暖大趋势难改。充裕的流动性会继续维持,美元很难在短期内升值,这些因素都有利于金属行业景气度的提升。

  3、长期关注黄金股。黄金价格的走势一看避险二看通胀三看世界货币体系的重建,这三个因素使金价中长期看好。经济转暖迹象明显,市场的风险偏好上升,美元的避险功能下降,美国CPI环比增高,通胀迹象已现。受此影响,黄金价格仍将维持高位,金价远高于其生产成本,只要金价保持高位震荡状态,黄金类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预期就是明确的,而且黄金类个股基本上都有资产注入的预期,值得长期关注。

  4、投资策略。宏观经济转暖的迹象已经逐渐显现,基本金属的供求的基本面在改善当中,行业景气度得到提升,盈利增长预期的确定性增强。我们维持有色金属行业的投资评级为“增持”。重点关注山东黄金、中金黄金、江西铜业。

  5、投资风险。宏观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不能如期转暖;中国经济复苏程度低于预期;板块估值压力。

TOP

银行业:货币信贷政策微调或致行业绩提速

  1、货币信贷政策,微调进行中

  今年以来,贷款增加了7.4万亿。而随着贷款的不断超越预期,市场对于监管层政策微调的预期不断上升,而事实上,监管层确实也在不断动作。

  虽然央行不断重复货币政策的一致性,但定向央票的发行和1年期央票的重启,货币市场利率的不断走高,都表明央行对于过度宽松货币的谨慎。

  当然,更多动作来自银监会,原因如我们之前的报告(《波澜不惊——近期事件及传闻点评》09/06/25)所述,“自03年银监会成立后,人行主要职责转为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银行风险监管则成了银监会的事情。”近期银监会的系列动作,包括不断的风险提示,二套房贷政策的重申,拨备覆盖率的提高,信贷资金支付的监管,次级债交叉持有的资本计算,一次又一次触动投资者的神经。

  对于货币政策的微调,我们并不感到奇怪,事实上,早在3月初,我们就曾预计到下半年伊始的货币政策微调,而且我们也欢迎这种微调,不管是对于实体经济还是银行。而银监会的许多举措,更多是希望避免银行风险的过度承担,这也同样是我们乐于见到的。

TOP

2、贷款放缓情况下,业绩的驱动力

  接下来的问题是,上半年贷款发放这么多,而业绩也不见增长,下半年贷款增长明显放缓的情况下,后续业绩增长的动力在哪里?

  1)即使贷款不再发放,平均余额仍将较快增长

  关于上半年贷款增长和业绩的问题,除了息差大幅下降的原因,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贷款平均余额的概念。对于银行来说,贡献业绩的是贷款平均余额,不是简单的贷款增量。5.7万亿的一般贷款增量(扣除票据),其对于上半年平均余额贡献仅为2.7万亿。事实上,如果考虑到上半年贷款大多在月底发放,则贷款平均余额对于上半年的贡献可能更低。

  换言之,即使下半年贷款不再发放,结构也不变化,则一般贷款平均余额也将比上半年增加3万亿,或者更高。当然,如果贷款结构发生变化(即票据融资向一般贷款转换),其一般贷款平均余额的增长会更高。应当说明的是,这里的估算,并不包括下半年贷款余额的正常增长。

  2)主要驱动力,可能来自于息差

  当然,真正驱动业绩可能超越预期的动力,还是息差。正如我们一贯强调的,短期而言,息差相比规模,对于业绩的影响其实更大。今年银行整体税前ROA大致在1.4%上下,亦即,14BP的息差变动将导致业绩10%的波动。

  换言之,如果成本与规模成正比,则14BP的息差变动,将与10%的平均规模变动相仿,而对于下半年来说,如果假设规模匀速增长,则意味着一般余额20%的增长,或者说7.4万亿的额外增长。而正如我们看到的,上半年一般贷款余额的增长也仅为5.7万亿。

  正如我们之前的报告反复强调的,央行和银监会对于资金供给的管制,无形中可能提高资金提供方银行的溢价能力,进而提高银行的息差水平(具体参见我们前期的报告《是小波,还是大浪——评货币政策的可能微调》09/07/09)。

  当然,定期存款重定价的继续,以及存款的活期化(包括对公存款和储蓄存款,具体参见我们前期的报告《流动性应无大碍》09/07/29),将带来负债成本的下降,从而对息差的扩大带来额外的贡献。

  3)即使没有加息,息差的扩大仍有可能大幅超越预期

  对于息差的问题,市场关注的通常是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变动,而事实上,由于供给变化的原因,可能导致资金价格的上涨超越预期,从而带动息差的上涨超越预期。

  从04年2季度到05年2季度,贷款基准利率仅上升27BP,而人行披露的1年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上升高达176BP。换言之,扣除基准上升的27BP,由于信贷收缩导致的贷款利率上升达150BP。而市场利率(包括同业,债券和票据)的变动,在存贷款基准利率没有改变或变化很小的情况下,上升或者下降几十甚至上百BP,同样也不少见。

  通过分析银行业息差变动的来源,我们发现,07至08上半年息差的扩大,很大程度来自于存贷款基准利率之外的变化,如同业、债券及票据利率的变化。这是容易理解的,央行的加息,基本上都是对称的,其结果是,贷款利息收入的增加很大程度被存款利息支出的增加抵消了,边际或者说额外的贡献,主要也就由其它因素所引起。

  在04-05年,我们看到的是极度宽松的货币和紧缩的信贷,结果是收益率曲线的下移和实际贷款利率的上升;在05-06年,我们看到的货币和信贷的回归正常化,结果是收益率曲线的恢复性上移和实际贷款利率的下降;在09年上半年,我们看到的极度宽松的货币和同样极度宽松的信贷,结果是收益率曲线和实际贷款利率的共同大幅下滑。

  在09年下半年,我们也许不会看到货币和信贷政策的真正收紧,但我们可能至少看到其相对于09年上半年的微调。对于货币和信贷,我们判断货币的收缩会相对多些,而信贷则可能由上半年的过于宽松逐渐向相对合理的水平过渡。结果是,我们将看到市场利率较为明显的回升,与此同时,相对于上半年,实际贷款利率也将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关于市场利率,在过去的1个月中,已有较为明显的变化。隔夜拆借上升到了1.3%,而1年期央票也到了1.7%,票据直贴和转帖则上升到了2.3%和2.0%,与一个月前相比,基本都上升了40-50BP。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市场利率对应的资产(包括同业、债券和票据),占据了银行资产差不多40%(当然,扣除同业负债中利率较为敏感的部分,该比例稍微下降一些),并不比一般贷款占比低多少。换言之,市场利率平均50BP的上涨,将最终导致息差20BP的扩大,进一步,将带来业绩14%的额外增长(按照税前ROA1.4%测算)。

  假设规模增长15%,其它条件不变,则息差20BP的扩大,将导致业绩31%的增长,具体计算如下:(1+15%)*(1+14%) -1=31%,其中15%为规模增长,14%为税前ROA增长,31%为最终业绩的增长,而14%的税前ROA增长则来自于息差20BP的扩大。

  关于贷款利率,由于我们认为下半年的信贷紧缩不会太严重,因此类似04-05年在基准利率不改变的情况下,实际贷款利率上升150BP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不过,即使实际贷款利率只有20BP的上升,也将导致息差10BP的上升,从而带来业绩7%的额外增长。而如果结合上述市场利率上升50BP的假设,则业绩增长将达40%(仍假设规模增长15%)。

  另外,正如前面所讨论,息差的额外贡献可能来自定期存款重定价的继续进行、存款的活期化、资产结构的调整(下调低收益资产)、贷款结构的调整(票据向一般贷款转换,这将导致两个结果,一是转换本身带来息差的上升,二是这种普遍的转换将导致票据利率的上升从而带来息差的进一步上升),等等。

  当然,我们这里的讨论,并非想说明息差一定能够大幅提高,因为未来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我们想说明的是,息差变动的弹性,存在导致业绩增长超越预期的可能,即使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对此不能忽略。

TOP

3、息差的可能不利因素

  对于息差的一种疑虑:如果CPI持续走高,是否会导致央行的加息?

  而由于企业盈利可能没有明显改善,会否是非对称的加息?即存款利率的上调多于贷款利率的上调。

  关于CPI上涨导致的加息,我们觉得有必要区分成本推动还是需求拉动。如果是成本推动,即更多是由投资过热导致(当然,也可能是供给因素导致,但我们觉得可能性不大,并且和我们现在讨论的货币因素导致的通胀预期不在同一层面),那么调控的应该是投资。在这种情况下,更为合理的做法,应该是上调贷款利率而非存款利率,或者说,应该是贷款利率相对于存款利率的非对称性上调,而非相反。

  事实上,非对称性上调存款利率,只会导致居民消费的进一步下滑(如果存款利率的上调确实有效),而对于投资影响不大。其结果,自然也就无法有效降低过热的投资,降低成本从而降低CPI。我们的看法是,通过居民消费需求的大幅下降来抑制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不但不合逻辑,也将适得其反。

  只有需求拉动下的CPI上涨,非对称性上调存款利率,理论上才更为合理。但是,在中间部门产能明显过剩的情况下,我们并不认为,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动,会最终导致下游的需求可以令得过剩的中游产能变得供不应求。我们的判断是,这种情况似乎不太可能,也太过于乐观。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