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中国第一分析师”张化桥的民企情结

偏执狂才能生存

张化桥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直率而张扬,肢体语言丰富。也许是多数中国人较为含蓄的原因,张化桥的直接往往能起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尤其在谈起令他又爱又恨的中国民企时。“当我发现我研究了几个月的上市公司的业绩竟然是通过作假得来的,我就会感到非常恶心,真想拿刀子把这些公司的总裁杀掉。”日前张化桥同记者谈起上市公司作假问题时作了以上表述。

总是自称为“湖北农民”的张化桥1963年出生于湖北荆门。1993年,张化桥来到香港,先后在东方汇理、里昂、汇丰证券等公司任职。而后,他来到瑞银华宝担任中国研究部主管,对中国民企开始了深入的研究,逐渐在业界崭露头角。2002年初,由于张化桥发表质疑香港上市公司格林柯尔管理不透明、产品存在环保节电问题的文章而受到起诉,虽然最后是赔钱了事,但也令其名声大震。随后,他对欧亚农业的质疑也差点为其带来了另一场诉讼,“杨斌后来有点焦头烂额,最终被抓了起来,没来得及告我。”张化桥在谈到官司问题时显得非常轻松。

中国证监会的担子很重

当记者问及张化桥早期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的经验是否会对他目前的工作有帮助时,张化桥表示,在中央银行的工作经历使他对中国的一些问题看得更加透彻,比方说银行坏账的问题。中国的很多问题都是有特定历史原因的,很难一蹴而就。

由于同国内的一些政府部门、监管机构长期打交道,张化桥对国内近些年的变化感受很深。他对记者说,前些年他同证监会某些部门进行电话联系,必须选在下午5点钟以前,晚点就找不到人了。而现在,证监会晚上9、10点钟还有人,他们工作的辛苦程度比起证券分析师来也丝毫不差,担子很重。令人欣慰的是,中国证监会的专业程度目前已非常高,“他们都非常专业、敬业,而且只拿那一点公务员的工资,我很钦佩。我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前途充满信心。”(赛晓光) 

人物档案:张化桥

出生于湖北荆门。大学毕业后,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计划司工作了5年,后于1989年被公派到澳洲国立大学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3年,张化桥来到香港,先后在东方汇理、里昂、汇丰证券等公司任职。而后,来到瑞银华宝担任中国研究部主管,现任瑞银华宝执行董事、中国研究部主管,负责研究中国民营股和消费股。有7年的证券业从业经验。最近两年连续获《机构投资者》杂志选为排名第一的中国分析师。

TOP

只关心基本面的明星分析员

张化桥的自信源自于他的努力得到了业界的肯定。在过去两年间,美国金融投资专业杂志《机构投资者》刊出的中国区股票分析员的排名中,张化桥连续排名第一。而去年瑞银宝华压倒大摩、美林成为亚洲最佳证券研究团队,张化桥功不可没。张对中国民企的深入调查以及对中国宏观政策的把握被认为是独到而有远见的。

虽然民企中也存在作假行为,但相对于国企,张化桥对中国民企更多的是推崇和赞美。张化桥认为,民企老板的生意是自己的,因而都看得很紧,会想尽一切办法把业绩搞上去。民企虽然通常没有政府背景,但由于在市场中受到了洗礼,因而生命力更顽强。正因为对中国民企的这份信心,他在瑞银华宝首先推出了中国民营企业指数,即“P股”,纳入了12家中国民企。而1年之后,这些民企已有了42%的升幅。

张化桥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热情,他对记者表示,他一个月平均要到近100家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其中既有香港公司也有内地企业。“有些内地公司像欧亚农业,我有时一去就会呆上十天半月,不然很难真正了解它。有些分析员分析得不准确,是因为没有去做过实际的公司访问。”张化桥笑着对记者说,“没去过公司实地就得到的分析结果大都是错的!”

张化桥的股票分析只看公司的基本面,这和内地众多股票分析师动辄“超买超卖”等技术术语挂在嘴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表示,公司基本面是根本,所谓行业、入世、QDII更多只是一种概念,公司的业绩不会因之有实质增长。对于QFII规定的出台,张化桥表示,虽然从长期来说会对中国证券市场起到积极影响,但目前国际上的大金融机构并不会立即把钱投进来,即使将来真有资金进来,也只会投比例非常小的一部分公司。这类公司大约只有几十家,主要是自然垄断以及占有稀缺资源的一些公司,而大多的国内上市公司根本就对国外大机构资金没有任何吸引力。

张化桥对金融市场中的任何虚假行为和言论都极为反感。“说什么国际上有上千亿美元的游资,就等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这很明显是不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啊!我们国家过去很多年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假大空的风气,如果把这种风气带入证券市场,后果则不可设想。”“民营企业一定不能好大喜功,高估自身的能力。如果轻视风险,造成过分借贷和不必要的扩张,那么这种企业没有办法长存。”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