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摩根士丹利的中金算盘

摩根士丹利在中国正连连落子。
经过半年时间,摩根士丹利入股巨田基金一事终于落下帷幕。6月16日,巨田基金发布公告称,经过证监会、商务部批准,摩根士丹利正式入主巨田基金,巨田基金也正式更名为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这意味着摩根士丹利很可能已为与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简称:中金公司)分手做好了准备。
摩根士丹利阳谋
一直以来,摩根士丹利在中金公司的地位可谓“尴尬”。虽然摩根士丹利与中金合作战绩彪炳,曾共同参与中石化、中国联通等多个大型国企民营化的上市项目,但在中金公司内部,摩根士丹利只有分红权,没有实际控制权。摩根士丹利是中金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持有公司34.3%的权益。
不过,由外资全面主导的高盛高华及瑞银证券的模式,令这家1995年便成为首家入股中国国内合资投资银行的跨国投行羡慕不已。在传出欲与中金分手的同时,在2007年9月,也传出摩根士丹利拟出资40亿元人民币,从上海仪电控股集团手中收购华鑫证券1/3股权,摩根士丹利同时要求拥有华鑫证券董事会半数以上的董事席位,以获得华鑫证券的实际控制权。但按照相关说法,如果不出售中金股权,监管层不允许摩根士丹利开展其他业务。
中金公司的股东之一——中国建银投资公司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摩根士丹利在中金公司一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实际控制权,有点类似财务投资者,并不符合其中国业务开展的需要。
不过,新的合资券商想要从事投行业务,还得突破《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试行规定》这一政策瓶颈。华鑫证券即使通过在国内市场上增资扩股满足净资本的相关要求,但想要 “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不低于行业中等水平”,还尚有距离。
并且,中国管理层一直以来都对金融业开放持十分谨慎的态度。从目前几家合资券商的经营情况来看,除中金公司、中银公司享受特殊安排从事 A股经纪业务外,其他合资券商都不能开展经纪业务。
外资投行争购中小券商
因此,新的合资券商想要大展拳脚,还有艰难的一段路需要走。
目前华鑫证券还是一家全国性综合类证券经营机构,经营范围主要是发行和代理各种有价证券;自营和代理买卖各种有价证券;企业重组、收购兼并;投资咨询、财务顾问等。
而对于摩根士丹利可能开展的投资银行业务,华鑫证券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环球财经》记者,“正在积极开拓中。”
除摩根士丹利已与华鑫证券签署框架性协议外,多家外资投行已向本土券商伸出了“橄榄枝”。如今年1月24日,花旗集团与中原证券在郑州签署合作协议,拟于近期申请成立合资证券公司,从事投行业务。同时,也有不少本土券商正在积极接洽外资机构,希望能在合资事项上有所突破。
为何外资机构似乎都将目光投向了中小券商?中投建银分析师赵明勋分析说:“本土券商具有明显的地区优势,在政府资源、客户关系、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外资券商参股内资券商,可以快速获得这些资源。中国的券商也很重视投行业务,但中小券商并不具有市场竞争力,外资券商的品牌和专业优势,也是本土券商所需要的。
华鑫证券一直也都在积极开拓投资银行业务,如业务股份制改造的咨询与策划;股票承销(A股承销、B股承销、创业板股票承销、配股承销和增发承销);上市公司推荐与上市辅导;证券承销;企业购并重组的财务顾问;企业海外融资给海外上市中介服务等。
合资券商已成IPO主力
业界人士推测,摩根士丹利入主华鑫证券后,也必然会想办法将投行业务继续做大。在中投参股后,摩根士丹利是否会借用这层关系绕过政策壁垒也未可知。《环球财经》记者就这些疑惑,数次致电摩根士丹利香港办公室,但都没有得到明确答复。
2007年,红火的中国 A股市场,打造了令全球投行艳羡不已的4470亿IPO盛宴,创造了89亿元发行承销费。
从IPO市场来看,合资券商份额有增加的趋势。2006年承销市场份额前10名的券商中,还只有中金公司和中银国际两家合资券商,而截至2007年11月,又有高盛高华、瑞银证券首次进入前五位。其中,瑞银、高盛两家具有国际大行背景的合资券商,合计取得A股融资市场16.8%的份额。如果再加上中金公司、中银国际,合资券商承销市场份额已经占到超过37%。
国泰君安分析师董乐认为,由于业务范围仍未完全放开,并且外资进入资格要经过监管部门审批,外资参股上市证券公司大门重新开放后,不会出现外资机构蜂拥而至的情况。但对国内券商而言,外资参股可以获得经营全面业务的机会。对摩根士丹利来说,与中金公司分手固然可惜,但从长远的角度讲,能够控股一家券商,从而在诸多领域大展拳脚,则是一笔划算的大买卖。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