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801
- 帖子
- 238
- 主题
- 115
- 注册时间
- 2011-5-24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证监会正力图主导券商们发动一场“自下而上”的自我拯救运动。 2005年4月14日、15日,中国证监会机构部有关官员亲赴上海佘山大众国际会议中心,邀集中信、光大、国泰君安、申银万国等12家大中型证券公司研究机构人员召开座谈会。 会上,中国证监会机构部希望券商在面临全行业信用与生存危机时,立足证券公司发展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发起自下而上的宣传运动,振兴民族证券业,引导各个部门对证券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有足够重视与合作。 这是本月内连续召开的第二次券商会议。 4月2日,中国证监会机构部已召集上述12家证券公司负责人赶赴北京进行了交流,并确定了大致的研究工作机制、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 据“14日会议”的与会人士透露,按照证监会要求,每家券商必须在一周内把研究的具体工作与宣传的内容上报机构部,这项重要任务将由每家券商的分管老总负责、研究所牵头,其他部门积极配合。 一场自下而上的券商自我拯救运动拉开帷幕。 券商如何自救 在上海大众会议中心,依山傍水,乡村休闲美景丝毫不能减缓这次会议的凝重气氛。 在券业面临2004年全行业亏损,保底委托理财业务被全面否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将设立自己的基金管理公司,券商生存空间被不断侵蚀之际,今后券商到底将何去何从? 与会人员的心境怎样也轻松不起来。或许,证监会机构部有关人士的心情比券商更为焦虑。 “为了鼓舞券商宣传与研究的积极性,证监会机构监管部吕晓宁处长的演讲几乎占了一大半时间,忧虑之心溢于言表。”与会人士透露。 会议中,证监会基本定调——“在证监会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拯救或发展券商政策的同时,券商自己也要自下而上地呼吁与研究——证券公司是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该与会人士介绍,会议主要讨论了券商被挤压的生存空间与今后在业务上如何定位两大主题,包括券商与银行、保险公司微妙的竞争与发展状态,以及证券市场的定位、券商的定位、券商研究所的定位。 同时,证监会分派了数个理论研究课题:券商在市场中的定位、功能与作用;国内外券商发展比较;券商如何在金融业混业与开放中把握时机;券商的内部控制管理等,并鼓励弱市中的券商“出钱、出人、出力”做宣传。 但大部分券商期盼已久的、被舆论热炒的券商注资或扶持券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在会议上没有被提及。 会议的气氛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12家券商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希望证监会尽早落实行之有效的政策推动券商发展,他们认为仅靠券商本身的宣传力挽狂澜的可能性并不大。 湘财证券的金岩石博士,作为业界的代表,在会上集中提出了四大创新业务的设想:国内资本市场需要做市商、需要融资融券渠道、需要合理的银证关联业务、需要券商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创新。 他认为,目前做市商制度已实际存在于银行间市场,而券商推行做市商制度必须依靠三个步骤:法规承认、证监会交易所推进、银证合作,目前券商可以退市板和中小盘为试点推行做市商制度,并以资产证券为载体开放券商间报价交易。 一边是证监会鼓励券商发动自身力量从下而上宣传,另一边是券商对证监会将赋予自己怎样的特殊政策更感兴趣。 显然,无论是流传的600亿券商注资,还是融资融券、资产证券化,或者保险公司的席位问题,都不是证监会可以单独解决的,其中涉及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保监会等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助。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利用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保险公司在入市之际与券商之间树立了高高的席位防火墙。 “证监会在努力与各个部门沟通的同时,更希望整个券业能够一同向各个部门呼吁,重视券商的生存与发展。”国泰君安有关人士认为。 “券商宣传、证监会分类监管,再加上行业自律,三管齐下,一定能改变业界对券商的看法”,申银万国某高层表现得很有信心,“券商需要把经营理念的改变、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告诉公众,这不是一件虚的事情。” 而真正来自高层的拯救券商——注资运动,预计要到下半年才会展开。 2004年9月,由证监会机构部与各地证监局联合下发的《关于摸清证券公司底数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显示,要求每家券商高度重视这次自查工作,认清自查与被查、早查与晚查、深查与浅查的关系,对数据准确性严格把关,详细披露当前的财务状况、存在的风险、违法违规情况、历史遗留问题并珍惜自纠机会,不得故意隐瞒。 “去年9月开始的证券公司摸底自查工作仍在进行,按要求初步到2005年4月底结束。随后,证监会将汇总所有自查整改报告。如在6月底之前,券商有内容补充,依旧可上报证监会。”中国科技证券人士表示。 “证监会在对证券公司家底,尤其是表外的资产管理业务没有摸清之前,怎么注资,注多少,现在不可能确定,况且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制度尚未出台。当然,券商问题要解决,但时间应在下半年。”中国科技证券人士分析。 扭曲的关系 券商的信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地位低是不争的事实。也许,这是证监会急迫要求券商树立正面形象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中国人民银行、保监会等部门一面在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发展,一面又在防备着资本市场的参与主体——证券公司的违规行为。 也许,银行资金与保险资金“变道”被券商挪用而烟消灰灭之后的切肤之痛,造成了银行、保险公司“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 在保险公司入市大力支持资本市场之时,“保险公司独立席位”的出现使得原把保险公司当成大客户的券商不仅受惠于600亿的新资金希望渺茫,更令券商难堪的是,不少保险公司的存量资金也正在逐渐撤离。 “这不是一种健康的合作模式。”不少券业人士感受到了一丝不愉快与生存的压抑。 2月15日,中国保监会联合证监会下发的《关于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向证券交易所申请专用席位”。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已有人保、人寿、华泰、中国再保险成立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并向沪深交易所分别申请独立交易席位。 以上四家公司管理的资产加上平安保险公司的资产,已占中国保险业1.18万亿总资产的90%左右,这意味着所有券商将拼命竞争大约10%的保险入市资金。 “即使在这10%左右允许入市的保险资金内,保监会仍建议没有设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保险公司租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席位,或者中金的席位。”湘财证券有关人士说。 目前,某大型券商正在积极寻找中小保险公司谈合作。“保监会的态度是首先让小保险公司选秀,在他们认同与我们合作之后,再由保监会审批”,这位券商的有关领导表示,“这就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而金岩石博士表示,“目前银证关系是一种扭曲的合作关系。” 他分析,中国证券公司亏损的原因很复杂,在系统研究了现行的证券交易流程之后,发现问题的表象虽然在券商席位交割制和挪用客户保证金等环节,但深层次的原因却在于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制度性分割。 “这是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原罪’,也是证券业形成巨额亏损的源头。”金岩石认为,“在中国现行的银证分割体制之中,证券业成了银行信贷客户殿堂之外的劣等公民。证券业被迫隐姓埋名,通过银行的机构客户苦心经营变态违规的保本理财市场,以高风险的坐庄收入支付高息委托投资的资金成本。” 证券业一位资深人士痛陈:“我们都在为高利贷者打工。” 在两种不同的制度下,证券公司的地位迥然不同。 “在美国,证券业是银行业的天然盟友,不仅享有最优惠的信用资源和贷款利率,而且共同经营着银行间的债券市场和衍生证券市场。在交易所市场之外形成的各种做市商市场,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银证合作的交易平台。”金岩石介绍,“因此,在美国证券业的成本和收入结构中,占第一位的收入是证券关联交易收入,可想而知,在美国证券业的证券关联交易收入中,银证关联交易是最重要的运营模式。” 但是在中国的银证分割体制内,证券市场实际上被限定为公司股权的交易所现货交易市场,从而在社会金融体系的投融资活动中,逐步成为金融风险的最大承受者。 “而打通银证、银保之间的扭曲关系,是解决目前中国证券业困局,化解信用危机的必然选择。”他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