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137
- 帖子
- 568
- 主题
- 509
- 注册时间
- 2011-5-20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2004年8月,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受命对德隆实施全面监管,总裁杨凯生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人物。
自华融始,以资产管理公司对问题金融机构实施托管,渐渐成为一种模式。然而,对于资产管理公司在发挥这种功能中的角色冲突问题,外界多有质疑:如何保证华融在重组中保持中立,不越俎代庖,甚至亲自出面重组德隆? 杨凯生坦言,华融公司将转向一个商业化运作的金融机构,一个具有投资银行色彩、以处置不良资产为主业的金融机构。杨凯生说,“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要经得起历史检验。” 2004年9月10日,中国工商银行正式宣布,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杨凯生出任工行常务副行长兼党委副书记。离开工行副行长的位子“隐身”5年的杨凯生再次重回工行前台。 杨凯生曾历任工行规划信息部主任、深圳分行行长、总行副行长。1999年,杨凯生是接手工行4000亿元不良资产而前往华融担任总裁的。 华融接管新疆德隆集团后,大量庞杂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正等待进行。在这一关键时刻将杨凯生调回工行,决策层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 业内人士分析,此举一方面表明决策层对华融数年来工作业绩的认同,另一方面也表明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居首的工行如何处置不良资产,仍是其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关键。与国有银行股改试点失之交臂的工行,至今背负着8500亿元不良资产的重负。 看来,华融处置不良资产的5年,对杨凯生来说,是积累经验的5年,也是承前启后的5年。重回工行,对杨凯生而言,将意味着更大挑战。 1 勇闯德隆“迷宫” 2004年,华融托管中国最庞杂的金融产业“德隆帝国”。他成为德隆控制者之外最熟悉其资产“迷宫”的人 德隆,中国最庞杂的金融产业帝国,2004年从神话坠入恶梦的深渊。 2004年4月14日,著名的德隆系股票湘火炬、合金投资和屯河股份首度全面跌停。4月上旬,德隆在1个月的时间内,将其所持上市公司的所有法人股全部质押给地处新疆的各家银行。其他各地企业和银行纷纷起诉德隆,四处保全资产。8月26日,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与新疆德隆、德隆国际、屯河集团签订了资产托管协议,这3家公司将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不可撤回地全权托管给华融。随后华融组成托管组进驻。9月4日华融接受中国证监会委托对德恒证券、恒信证券、中富证券进行托管经营。 对于华融的出面托管,一家证券公司的负责人称“是最好的方式”,首先,资产管理公司有钱,可以再贷款维持德隆的生产;其次,可以稳定局面减少债权人的慌乱;再次,它的投行经验可以帮助梳理德隆的债权债务,托管经营。 德隆系旗下公司林立,股权关系盘根错节,资产负债状况云山雾罩。据不完全统计,仅德隆属下金融机构的债权人就遍布全国20个省区市。该集团尚余多少资产,资产状况如何,显然是德隆的债权人最为关心的事情。 当时,杨凯生对媒体表示:“按照德隆内部人员的说法,如果把德隆的所有公司写下来,一面墙可能都写不完。我们要根据理清单个法人关系的办法,把它梳理清楚。” 在8月到11月的3个月里,华融成立7个专项工作组,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德隆风险处置的规章制度,开展了实业类资产的接收、清查和托管工作,对金融类机构实行了停业整顿和托管经营,金融机构的债权登记稳步开展。 此后,杨凯生开始对德隆系的资产情况初步心中有数,成为德隆的控制者唐氏兄弟之外,对德隆“迷宫”最熟悉的人。 其实,德隆重组的大戏还刚刚揭幕。今年以来,华融重组德隆步伐开始明显加快。 从1月份开始,印尼三林集团频频与华融接触,表示出对德隆重组的巨大兴趣。 2月28日,德隆系旗下的深圳市明思克航母世界实业有限公司宣告破产,成为德隆系被华融整体托管以来,第一个被处置并宣告破产的企业。 4月7日,华融在《经济日报》刊登大幅公告称,“为体现市场化、公开化的重组处置原则,现面向社会进行广泛招商,招商期内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受理有关咨询事宜。”在其开列的德隆系非上市企业详细名单上,属于新疆德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屯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山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40家,其他的60家,总共100家整。 2 激辩资产处置 关于华融的资产管理角色,外界多有质疑,他对此多次公开论述 “我不是坐在资产管理公司总裁的位置上喊冤枉,但是如果给我们更灵活的机制,给我们更充分的手段,我们的不良资产回收率会更好。”杨凯生关于不良资产剥离和处置制度性缺陷的这段论述已经成为他的标志性名言。 自华融始,以资产管理公司对问题金融机构实施托管已渐渐成为一种模式。然而关于资产管理公司的角色冲突问题,外界多有质疑:在托管德隆的过程中,华融既受德隆委托,又接受监管部门委托,而华融自身又面临着业务转型的需求,如何保证华融在重组中保持中立者的姿态,不越俎代庖甚至亲自出面重组德隆? “华融在整个重组里面实际上没有任何一己私利。”杨凯生说,华融确实面临业务转型的问题,将转向一个商业化运作的金融机构,一个具有投资银行色彩、以处置不良资产为主业的金融机构。 杨凯生称,华融始终坚持两个原则:第一,处置每笔资产都要实现价值最大化;第二,处置实业企业的过程中,尽量保持企业正常运转,尽量避免工人下岗,尽量避免给上游原材料提供者例如农户带来困难。到目前为止,华融已向德隆旗下的相关企业发放了5亿元的过桥贷款,以维持其正常运转。 其实,关于不良资产处置的激辩一直就没停息过。2003年,杨凯生在一次论坛上打了一个“经典比喻”:“一辆汽车由于放得时间长了,没电了,拍卖的时候,一插钥匙汽车不动,结果只卖5000块钱,实际上谁都知道只要花800块钱换个电瓶这辆车可能就卖3万块钱,但是资产管理公司就是不能花800块钱换个电瓶,因为这是再投资,这是违规的。不能再投资,是因为认为再投资有可能制造新的风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责任就是要把不良资产卖出去。这种状况下,资产管理公司的回收率究竟应该怎么衡量?” 也许正是因为资产管理公司还很稚嫩,还存在很多制度亟需完善。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被卷入一年一度的审计风暴。6月28日,审计署披露对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历时近一年的审计结果称,2004年4家资产管理公司存在“三大问题”:违规剥离和收购不良资产、违规低价处置不良资产和财务管理混乱。 华融对审计结果很快做出了积极回应。华融表示将切实落实审计部门建议,严格执行审计决定,对查出的内部不规范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整改,举一反三,进一步提高内控管理水平和有效处置不良资产的能力。 为了做好审计整改落实工作,华融已采取了三项具体措施:一是总部和各办事处分别成立由总裁和办事处总经理为组长的审计整改领导小组,牵头负责整改工作的组织协调;二是明确各办事处负责人为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公司总部审计部加强对办事处的督促和指导,对整改结果进行检查和验收,对有些问题,总部将直接组织或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6月29日,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主任阎庆明表示,4家资产管理公司从诞生开始就缺乏良好的公司制度,资产管理公司需要改革,如果不改革最终也很难走出困境。资产管理公司的高层则向记者表示,资产管理公司的产权改革应尽快开始,否则,4家公司之间的过度竞争会给国家带来风险。据了解,财政部也正在研究4家资产管理公司产权改革的事情。 看来,除了更灵活的机制和更充分的手段外,资产管理公司也许还需要彻底的改革和严格的监管。 3 “幕后英雄”重回前台 从1999年就任华融总裁后的5年多里,他从未真正离开工行,因此被称为“幕后英雄”。如今他再次登上前台,直面处置工行8500亿元巨额不良资产的挑战 杨凯生1999年接手工行4000亿元不良资产,就任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但事实上,5年多以来,杨凯生从未真正离开工行,在其华融总裁的公开身份背后,依然享受着工行副行长级的待遇,同时位列工行9位党委委员之一。杨凯生因此也被人称为工行的“幕后英雄”。 在华融,在工行,甚至在决策层,杨凯生一直被认为是具有国际化观念又能解决国内实际问题、业务素质全面且思维敏捷的专家型领导。 2001年开始,华融按国际化的操作流程向外资打包拍卖不良资产。当年通过国际招标分别向摩根士丹利投标团和高盛公司出售了账面价值128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开创了中外合作处置中国不良资产的模式,至今类似的尝试已大规模地进行了3次。 2003年6月,华融又与中信信托率先合作成功推出了账面价值132亿元的不良资产打包处置信托项目。该项目借鉴资产证券化交易模式,通过以债权资产设立信托、转让信托受益权的方式,成功实现了加快处置资产、提前回收部分现金的目的。此举首开资产证券化之先河。 2004年,华融不良资产处置综合收现达156.4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按财政部债权资产处置目标考核责任制口径,华融公司2004年共处置债权资产545.04亿元,回收现金102.74亿元,现金回收率为18.85%。 5年多来,在杨凯生的带领下,华融处置了近2000亿元的不良资产。 与此同时,工行却依旧深受不良资产之累。工行年报显示,2004年年末,全行不良资产余额8122.23亿元,不良资产率降至14.32%,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8.99%。2001年至2004年工行非信贷类不良资产的处置保持在年均约250亿元的速度。 为了跨越不良资产的门槛,工行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2006年底前完成财务重组。 杨凯生到任,无疑将成为姜建清的左膀右臂。 4 工行股改任重道远 他回到工行后,工行股改步伐开始提速。6月,工行4600亿元可疑类不良资产拍卖顺利完成,为其股改财务重组扫除“拦路虎” 他提出,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当前的重点是存量如何处置,其次才是增量怎样控制。把不良贷款的包袱彻底卸下来是国有银行改制上市的前提。采用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贷款是必然的选择。 如果说当时他还只是国有商业银行股改的“旁观者”的话,那么,现在的杨凯生更多的是要做“实干家”。 杨凯生重回工行后,工行股改步伐开始急步提速。 4月,国务院批准了中国工商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的方案。 国务院要求,工商银行要按照国家支持与自身努力相结合,改革与管理、发展并重的原则,稳步推进整体改制工作。通过运用外汇储备150亿美元补充资本金,使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6%,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使资本充足率超过8%。 工行股改方案获批后,中央汇金公司为其注入新的资本金1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40亿元),保留财政部原在工商银行的资本金1240亿元,其余作为风险拨备,从而使工商银行的核心资本达到2480亿元。 但是由于工行不良资产的规模估计在400亿到500亿美元,坊间有传闻“工行将获第二次注资”。4月26日,在第一届中国金融改革高层论坛上,杨凯生对这一猜测予以否认。 6月27日,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与工行签署接收协议,工行4600亿元可疑类贷款全部剥离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工行可疑类贷款的招标终于一锤定音。 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标得了总共35个不良资产包中的17个,债权金额在2000亿元以上,几乎占去了工行4600亿元可疑类贷款的半壁江山。第二大中标者为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标得10个不良资产包,债权金额为1200亿元。在中、建两行可疑类不良贷款出尽风头的信达中标5个不良资产包,债权金额600亿元。 此前,业内人士预计,杨凯生仍兼任总裁的华融将成为最大中标者。然而,华融却出人意料地只获得3个资产包,债权金额约在800亿元。但是,早在5月中旬,工行将其损失类贷款约2460亿元剥离至华融。 这是1999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我国最大规模的一次不良贷款处置行动,也为工行定下的完成股改财务重组的目标扫清了最大障碍。 根据时间表,工行将在年内完成工行股份制改造,然后创造条件择机在境内外公开上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