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调研数据显示,只有2%的客户经常使用循环信用,85%以上的客户每月全额还款
硝烟弥漫的“信用卡授信额度大战”恐 怕只是银行的一厢情愿。麦肯锡全球副董事王颐昨日表示,虽然各银行将授信额度作为抢夺客户的卖点,但该公司在对中国信用卡市场调研时发现,中国信用卡客户每月人均刷卡开支近1400元,只是发卡商提供的平均信用额度的1/8,远低于《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最高授信额度5万元。
目前,市面上最高授信额度超过5万元的信用卡已不在少数。民生银行在推出首张信用卡时,将最高授信额度定为10万元;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和工行为白金卡客户提供“5万+n”的临时授信,来变相提高最高循环透支额;而最为“贵族化”的中银长城国际白金卡,其授信额度更高达10万美元。
信用卡5万元的额度屡屡被突破,但监管部门的态度却颇为宽容。银监会政策法规部一位官员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由于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幅度提高,原来规定的5万元标准已经不适用了。新的《银行卡管理条例》即将出台,将改变现行《办法》中不超过5万元的规定,由银行视自身风险状况和持卡人具体情况决定。
信用卡授信额度真的已经不够用了吗?麦肯锡调研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发卡商提供的平均信用额度是1.1万元,但这已是客户每月人均刷卡开支的8倍,绝大部分客户根本用不完授信额度。
王颐表示,在额度宽裕的情况下再放开,将导致不必要的资本储备和风险敞口。他指出,国内很多发卡商的授信额度管理有待改进,在这点上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国外发卡商最初给客户的额度通常不会很高,在跟踪了客户的还款行为和消费习惯后,会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调整额度。
与信用额过早“贵族化”形成鲜明反差的还有国内信用卡循环信用“平民化”。麦肯锡调研数据显示,只有2%的客户经常使用循环信用,85%以上的客户每月全额还款。循环信用产生的透支利息是信用卡盈利的重要渠道,美国信用卡发卡商的利润中有60%来自这一块。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张乐蒙也指出,国内循环信用这一块的市场是具有潜力的,前提是国内银行必须强化风险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银行可以将高收入、高消费人群做为拓展的客户群体。
麦肯锡2005年中国信用卡调研结果
●中国信用卡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到2013年,信用卡将成为仅次于房贷的第二大零售信贷产品,占零售信贷利润总额的22%,约130亿元。
●信用卡的盈利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一半以上的客户将永远不会给发卡商带来盈利。主要原因有三个:循环信用的使用率低,商户手续费收入低,而营销及客户获取成本却在增加。
●过去两年,大多数国内发卡商重视的是抢占市场。要避免中国信用卡市场整体走向亏损边缘,发卡商应把战略重点转移到账户的盈利性管理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0 11:32:3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