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首先,主流投资学理论认为去研究未来的状态收益(比如,如果这家企业把东西都按一定的价格卖出去,那么,他所带来的盈利是多少?即使全部卖不了,那能卖多少?以怎样的价格卖?等等)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无法知道未来它能不能按照事先我们给定的价格或数量将货都卖出去)。所以,把所有可能性都综合进去的 期望收益 (平均水平)看作是投资选择的依据指标。

TOP

虽然按 期望收益 高低来取舍投资对象给人的感觉是考虑问题比较 周全 的做法,但是,在巴菲特看来,这是给投资者的一个误导信息,它不仅不能够逼近未来的真实状态(真实状态的收益才是我们财富多少的衡量),反而它还会错误地指导人们的投资行为 —— 去抛掉不应该抛的股票,去买进不应该买进的股票!巴菲特则看重的是如何做到自己的判断能够不断接近未来的真实状态!为此,它延承了导师格雷厄姆交给他的寻找被大家忽视的、那些价值低估的股票这一 烟蒂投资学说 ,通过自己对企业财务报表和其他有关信息的深度和不懈的挖掘,来寻找出最有可能逼近未来真实状态的那几个凤毛麟角的 价值股 >>

TOP

其次,主流投资学理论把未来各种可能的真实状态的收益与共同的 期望收益 的误差程度看作是投资的风险。因为人们选股是按照期望收益来做决策的,它虽然显得客观和保守,但毕竟代替不了未来真实的收益,所以,从它们的偏差程度上就在一定程度上能判断出按期望收益选股的误差程度,误差越大就代表按期望收益选股出错的风险越大。但投资理论中所描述的这种误差事实上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包含盈亏两种状况。也就是说,要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就是让按期望收益选股所造成的偏离真实状态的误差程度要尽量做到最小。 >>

TOP

但是,巴菲特认为把资产波动当作投资风险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而且在实践中也很难操作。他所认为的投资风险就是选择了没有价值的股票所带来的亏损。在他看来,风险和亏损就是一回事情。但是,他从来不认为价格的波动和亏损是画等号的,相反,他却从另一个侧面来认识波动,把握波动。比如,当股价大幅下挫,人们感到惊慌失措的时候,他觉得这样的波动反而是投资的好机会,很容易找到被严重忽视和低估的股票。而当股票大涨时,人们的贪婪有很容易让自己低估了风险,忘记了风险,从而再次陷入追涨杀跌的亏损陷阱。所以,这时候,巴菲特就会告诫自己市场上的股票很难找到被人忽视和低估的股票,稍不注意就会给自己惹上巨大的麻烦。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也遇到过这样的失败。因此,一般来说,巴菲特遇到好的股票会满仓 持有 ,而在股市泡沫时它会坦然的离场 休息 ,他批评有效市场理论在鼓励大家为了控制风险得到平均收益,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股票 仓位 ,结果助长了投机!而巴菲特自己对波动的这种一张一弛的适度把握,却让他在真正的投资机会面前如鱼得水,所向披靡。

TOP

第三,经典的投资理论对单一股票(企业)的损失( 个别风险 )并不十分 当回事 ,他们主张持有波动特征不同的股票才是减少风险的关键。因为当手中的某只股票因为波动出现了亏损,但是另外一只股票却可能因为波动给你带来了收益,所以你的这种投资组合就麻烦不大。但是,这种控制风险的方法无法解释巴菲特的少量持有却大获成功的做法!另一方面,经典的投资理论关注的是无法通过组合来规避的 系统性风险 ,就是像现在这样遇到整个投资环境都出现了大问题,任何一种组合都会面临亏损。所以,事先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准确的测算这种风险的大小及其可能性,然后通过调整价格提高收益来对冲掉系统性风险,或者衍生出新的证券来分散这种市场风险。

 

TOP

但是,巴菲特认为没有必要将风险分割开来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即使按照经典的学术理论的风险框架,也是个别风险的控制比系统性风险更为重要!任何不花功夫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却大胆的采用什么投资组合的做法最终注定要吃亏!因为客观上不可能找到像理论上所说的完美的投资组合,比如,资金上的约束,基金经理的贪婪,信息把握不充分等等,都会造成对冲效果十分有限,而且常常是适得其反,事半功倍。相反,尽最大努力去挖掘企业的真实信息,按照 内在价值 的尺度去寻找被忽视和严重低估的股票才是真正意义上不会因为自己选股错误所带来的巨大亏损。至于人人都无可奈何会遇到深不可测的 系统性风险 ,巴菲特会从最坏的状态去为自己设定能够承受的 安全边际 ,决不贪婪和相信复杂的技术能够为自己的冒险开脱。尽管目前他也遭遇到了进入投资生涯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损失,但是和其他投资机构相比,他的损失要小得多。

 

而且,和一般投资者不一样的是,为了能够将企业风险控制到极致,巴菲特将自己有限的资金去占有更多所关心的企业的股份,通过对其经营权的渗透来管理企业的业绩,从而起到降低投资风险的最终目的。这也是巴菲特成为世界首富并站稳这个位置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而经典的投资组合理论建议把钱分散到各个股票的做法,在巴菲特看来则完全是 疯狂 愚蠢 的表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3 11:19:36编辑过]

TOP

第四,经典的投资学理论也认为股票市场会给 聪明人 带来获得 超常收益 的空间。这主要是来自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市场个个参与者获得信息的能力不同,所以, 知情 交易者就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寻找对自己有利的实际进行交易从而获得超常收益。而搭桥促成交易的一批专业做市商,则会利用自己报价的特权想方设法转嫁遇到知情交易者后所造成的亏损。在他们看来,承担最终风险的投资者就是那些渴望流动性而不得不交易的无知者。二是市场参与者信息处理的能力各不相同,有些人会显得过分自信,而有些人则很容易去跟风,当然也有一些人是价值观上的投机者,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不断从价值判断方法变成靠图形来做技术分析的方法,或者逆向而变。在这当中因为资金的实力和以往业绩的名誉效应不同,都会使一部分人长期占据上风,获得超常收益。所以,他们认为巴菲特之所以能成为超人,是因为他每天能保持跟圈内的朋友聊天,收集十分重要的内幕信息,才能把握时机买到今后给自己带来无限财富的股票。然后,又根据名誉效应吸引资本投入到自己已经下单的股票上,从而推高了股价,使相关投资者能够获得了账面上的超常收益。而广大非知情的交易者和名不经传的 散户 没有这个条件去获得这种私有信息和站稳市场,所以不得不成为交易的牺牲品。 >>

TOP

但是,巴菲特认为比自己更有条件获得高质量信息的人比比皆是,他们采用的信息处理方法巴菲特都看不懂,有时他们确实显示出了高超的预测能力,通过交易也获得了比巴菲特更为可观的超常汇报,可是,这些并没有让他们笑到最后 —— 他们根本做不倒像巴菲特那样成功。这关键是他们把自己的才能去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而巴菲特则关注的是自己看好的企业,对自己经过冥思苦想判断出来又投资价值的企业,它会想方设法去占有它,通过集资收购闲置在个人手中的股票以求获得参与企业经营的董事地位,有时也会大胆采用管理层收购的办法去直接接管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甚至接管后只是节省企业的运作成本而不改变企业的经营团队,从而获得这种善意合作所带来的巨额回报。他往往把用这样的方法觅到的企业股票当作自己的贴身宝贝而不舍得去二级市场套现获利。他把自己投资企业而不是投资市场的战术解释为:由于林中之鸟的飞行方向无法控制(战胜市场事半功倍),而掌中之鸟的放飞方向却能够较好的定夺(投资有底气,而不会受市场的情绪影响)。

TOP

当然,巴菲特用他自己的行为证实了私有信息对获得超常收益的重要性。巴菲特买股票就像参与一场你死我活的暗斗,时时刻刻必须十分小心才能做到稳操胜券,他制定了严格保密的办公原则,绝对要求每一位员工配合自己做到不能让他人提前看到或感悟到你的行动,甚至包括不能让自己将要收购的企业经营主和自己的合伙人以及自己的亲人事先知道,因为那样很容易因为细小的分歧会打乱自己精心安排的投资计划。所以,为此他的投资团队几乎少到不能再少的地步,其中也包括他自己的亲人参与,这能保证做到对他最大的忠诚。

TOP

而且,它的资金募集方法是采用私募和封闭式的做法,以保证自己的决策不会受到出资人的干扰,当然他确实也用自己优异的运作业绩让出资人对其赶到十二万分的放心。在起步阶段,他的第一批股东都是他的亲人。后来为了建立和外部股东长期稳定的信赖关系 —— 这是他成功的又一秘诀所在,他绝对不做 拆股 股权激励 等破坏原始股东利益的资金管理和运作方式,有时甚至他宁可牺牲经营者的财富利益,也不愿意去损害私募股东的一分利益。正是因为他这种股东利益至上的理念和行为赢得了大家的信赖,不管经济有涨有落,不管他投资决策作对股东透明还是不透明,大家都充分信任他,不会去计较自己眼前利益的起伏,所以,这种良好的信赖关系,能让他一门心思地去挖掘有价值的股票而不会分心。另一方面,巴菲特的股东也充分领会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他们和巴菲特一样,都会长期持有具备成长空间的价值股,而不要求巴菲特为他们去不断套现获利,实事上这样做也让这些股东们充分享受到了巴菲特给他们带来的巨额收益。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