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银行领域的朋友给些建议
下一主题:央行发350亿短期票据 有助缓解资金过于充裕状况
返回列表 发帖

  当中国银行业一时间弥散着通过上市、政府注资、坏账剥离等手段即大功告成的盲动气氛时,标普的声音虽尖利,却像是一剂清醒剂。

  中国银行界在倾听一个声音:标普的声音

  2003年11月26日,国际权威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在北京发表了“中国金融服务业展望2004”报告。结果标准普尔给出两个东西让世人颇为震惊。其一,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在内的12家商业银行的信用状况全为投机级(即BBB-以下)。其二,标准普尔估计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比例大概在44%~45%。这与目前国内官方发布的数字22.9%相去甚远。

  标准普尔的评判对中国银行业,无疑是兜头一盆凉水。正当几大国有银行频频向世人宣布不良贷款率逐步下降,效益逐步回升,政府再次注资可期的时候,正当几大银行机构即将在国内外资本市场掀起新一轮融资潮的节骨眼上,标普带来的坏消息实在太不是时候了。然而标普的亚太区总裁陈令勤表示,“或许我们发表的时机并不是最好,但标普必须在自己完成评级后即向公众公布,而不是选择时机。”

  十二家商业银行无一获得投资级评级

  在标准普尔公布的评级中,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评级为BB+,农业银行为BBpi;八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均为首次入评,交通银行的评级为BB,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为BBpi,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为Bpi,广发银行为CCCpi。在评级后面出现的“pi”是指标普根据该银行的公开财务资料和公开信息进行评级,未与银行当局沟通。

  上述十二家商业银行没有一家获得投资级评级即BBB。仅有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这两家政策性银行因政府的支持获得与中国主权一样的评级BBB。

  对于同样拥有国家信用作保障的四大国有银行,标准普尔并没有给出与主权评级一致的评级,而是向下浮动两级。标准普尔认为,其所坚持的评级标准是银行对所有的债务都要及时清偿,还本付息准确及时。四大银行虽然有国家信用作保障,但机构投资者并不一定能向居民个人那样获得国家的还款请求。至于近年政府财政注资2700亿元、剥离14000亿不良贷款以及四大银行盈利猛增、不良贷款率由35%大幅降低至22%,标普认为,这一切还远远不够,不足以将国有银行信用调高。

  股份制银行普遍获得的评级则比国有银行还要低。对此,计划在香港发行70亿H股的民生银行认为,标普无视民生近年来强劲的增长势头,将该行保守地评为Bpi,将直接影响海外融资的进程。的确民生银行以不良贷款率不足2%傲视业界,近年盈利能力亦实现60%的增幅。然而标普认为,民生银行在市场占有率和国家支持方面仍处在相对不利的地位,而股份制银行在迅速成长的同时,寻找较高利润来源的业务越来越难。

  主权评级:是中国的尴尬还是标普的尴尬

  标普这次继续坚持中国主权评级BBB是最遭众人诟病的。在错综复杂的信用评级体系中,一国主权信用评级是一国不同金融机构、产品信用评级的核心,其变动影响重大,决定着其他金融机构信用评级的基准,也是决定一国发行国际债券成本高低的重要因素。标普自1999年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BBB+调低至BBB以来,一直保持不变。纵观十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这样的评级水平并不能充分反映中国经济的积极变化。

  这已不是标普第一次遭受这样的尴尬。早在2003年10月,中国财政部再次全球发行15亿美元主权外债时,国际市场认购踊跃。另一权威评级机构穆迪公司适时把中国主权债券的评级由A3上调至A2(相当于从标普的A-调高至A),但标普依然维持对中国主权债券的评级为BBB级,受到市场广泛质疑。高盛有关分析人士认为,“标准普尔维持10年对中国主权外债BBB评级不变,这已经成为了市场中的一个笑话。”事实上,此次中国发行主权外债最大的特点就是风险利率降低了很多,其中10亿元 10年期债券定价为当期10年期美国国债仅加53个基点,已经接近了A2的评级。

  自从1988年获得国际债信评级以来,中国的主权信用级别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期间,标准普尔还在1999年调低中国评级,而穆迪则在不同时期逐步调高中国的信用级别。目前中国主权评级为:穆迪A2,标准普尔BBB,其中标准普尔的评级结果比穆迪低三个级别。将各家机构的评级结果综合起来看,中国主权评级在亚洲国家中处于中上位置,评级低于新加坡(Aaa1/AAA)(括号内前者为标普评级,后者为穆迪评级)、日本(Aa1/AA-)、台湾地区(Aa3/AA-)、香港地区(A1/A+)。与韩国(A1/A-)、马来西亚(Baa1/BBB+)大致相当。

  作为世界经济新的引擎,中国稳定的政局、快速的经济增长和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形象。然而标普仍然注意到中国财政赤字的增加、隐形债务较高的问题,并怀疑国有银行商业化过程中的政府所给予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标普认为,中国政府用于金融体系资本重整所需的支出将超过目前国内生产总值的80%。这正是标普维持中国主权评级BBB的最重要原因。作为比较,穆迪则于近日对中国的主权及有关金融机构评级作了重大调整,把四大国银行的信用评级从原来的Baa1调升至与中国主权信用一致的A2级,理由是四大银行有国家信用担保。

  好在标准普尔还是给自己留下空间,特地在报告说:“正面评级展望反映了标准普尔预期中国能继续推进体制改革,而体制改革正有助于中国建立起一个更为市场化的经济体制,逐渐摆脱利用政府财政支出来维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依赖。”

  不良资产之争:45% 还是20%

  标普维持四大国有银行低评级的主要依据是中国银行业的贷款不良率高,拨备不足;盈利能力弱;资本金不足这三条。尤其对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标普极为关注。

  根据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和11家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低于20%,其中,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22.19%。

  标普的估计则与此大相径庭。标普估计,2002年底中国金融体系不良资产可能几乎占据贷款总额的一半。在说明中国不良资产比率估计为44-45%时,标普强调:一,所采用的指标为不良资产率而非不良贷款率;二,45%的不良资产率是当前数字,并不包括1998年早已剥离的14000亿不良贷款。较之标普以前50%的估计有所下降,但是依然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

  标普所强调的不良资产,不仅包括已发生拖欠的不良贷款,还包括待清理抵债资产、债转股股权和逾期未还的应收账款利息等必须打折扣的资产。标准普尔认为,即使目前中国银行业公布的不良贷款数据是真实的,口径上也过小。原因主要是银行体系的分支机构很多,在报告不良资产数据时有意瞒报,可能存在低估倾向。这也与中国刚刚推行五级贷款分类法,以替代原有的“一逾两呆”分类法有关。此外,除了四大银行的不良资产,还应考虑新兴商业银行、信用社等庞大体系形成的不良资产数额。

  标准普尔还对整个金融业的不良资产总额作出估计。2003年6月底,中国整个金融机构的发放的贷款总额为16万亿,按中国官方计算,银行不良贷款达到3.18万亿;若按标普的45%比率计算,不良贷款为71600亿元。而截至2003年6月底,中国银行业的实收资本为9050亿元。上述两种不良贷款估计值,分别是中国银行业的实收资本的3倍多和7倍多。为此,标普力促中国政府及时对国有银行进行资本重整,不宜贻误改革良机。

  虽然标准普尔44%的数据准确与否尚有待商榷,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国有银行多年累积的几万亿元不良资产的确非常复杂与庞大,这足以警醒中国政府正视金融改革的压力。

  四大国有银行vs八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标准普尔还注意到国内股份制银行的快速发展。这些银行的资产约占整个银行体系总资产的比率已达14%,虽较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59%的水平还很小,但较过去几年所占的比率,足以显示出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整个银行体系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标普还就市场地位、资产质量、融资与资金流动性、资本率、盈利、政府支持等方面作一对比。

  四大银行除在市场地位、融资和资金流动性和政府支持方面整体优于股份制银行,在其他方面均未表现出强势地位。例如在资产质量方面,工商银行竟然和农行、广发行一起被列为整体信用风险最高的一组,而招商银行等五家上市银行则被视为整体信用风险相对最低的。标普所依据的准则是不仅要看不良资产的绝对额和比率,还要考虑贷款的增速及成熟度、呆坏账拨备、其他资产、递延支出等因素。工商银行不良贷款总额最大,但2002年拨备水平仅占不良资产的1.8%,所以被列为整体风险最高的一组。

  又如在资本金充足度方面,既考虑了资本的构成又根据呆坏账拨备作调整,这样工商银行又与农业银行、广发银行一起被列为最弱的一组,而五家上市银行被认为优于其他行,但评价也只是“一般”。

  在盈利能力方面,招行、华夏、民生、浦发优于其他行,但标普指出,这些上市银行盈利增长速度与其资产规模的扩张并不相称,有的资产收益率在下跌,显示盈利能力下滑。如民生银行2002年资产收益率由2001年的0.58%下跌到0.46%。华夏和招行也存在这种情况。工行、农行、光大、广发则被归为盈利能力最弱的一组。标普表示,虽然这些银行拨备前的利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资产收益率仍是评估银行绩效最重要的指标。四大国有银行2002年平均资产收益率仅为0.18%。

  作为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中最保守的标准普尔一直对亚洲国家评级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可以看出,就同一评价指标,标普总是从最保守的角度,剔除可能带来虚盈成分,甚至不惜扩大对损失的估计。特别是在对待中国主权评级的保守立场让业内人士扼腕。然而,当中国银行业一时间弥散着通过上市、政府注资、坏账剥离等手段即大功告成的盲动气氛时,标普的声音虽尖利,却像是一剂清醒剂。正像这次标普出版的《中国金融服务业展望2004》封面主题——中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上天——所展示的那样,中国既然能够跻身于少数征服太空的国家,为什么没有能力解决金融业的难题?

请问,交通银行的情况怎么样?

TOP

没有人回答?自己顶!!!!!!!!!!!!!!

TOP

评比的结果还是较为客观的。

TOP

其实中国银行的评分可以更高

TOP

银行绩效分析是银行评级的重要手段。

TOP

中国银行的评级分数应该高些

[em01]

TOP

评级所采用的基础数据可信度有多高呢??

TOP

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吗? 风险度量、评级模型的实际应用如何

TOP

都是会计帐面数据,可信性强不强啊

TOP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银行领域的朋友给些建议
下一主题:央行发350亿短期票据 有助缓解资金过于充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