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thanks

TOP

THANKS

TOP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会计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通用商业语言,金融国际化必将带动会计标准的国际趋同。因此,我国金融业必须精心准备,积极应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挑战。”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6月23日举行的中国金融会计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所作的表示。这番话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当前,随着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先后成功在港上市以及工商银行股改上市步伐的如期进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今年底我国银行业将在过渡期之后实现人民币业务全面对外开放,届时,外资金融企业的进入必将呈现加速之势;同时,国内金融机构寻求海外上市的努力仍在继续,金融资本的国际流动正在日益加速。在此形势下,如何应对金融国际化所引致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成为摆在我国金融业面前的一大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合力推动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成为大势所趋。顺应这一趋势,近年来,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也在不断迈进,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内的会计标准逐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今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并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率先执行,以此为标志,我国的会计标准已经与国际会计惯例实现基本接轨。 
  国际会计准则对于金融机构作出了特别规定。“从宏观层面来看,会计标准国际化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上,而且体现在对于我国金融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上。”一位与会的金融监管机构官员这样对记者表示。
  他解释道,会计信息的本质在于决策的有用性,真实、公允的金融会计信息不仅有利于微观金融实体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发挥,而会计信息的质量与会计标准息息相关。因此,按照国际化会计标准提供的高质量会计信息,一方面作为微观金融实体正确投资决策的依据,将引导金融资本合理、有序流动,从而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还将充分发挥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基本职能,为金融市场约束和金融监管提供依据。 
  从我国金融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角度看,随着我国国内金融企业海外上市步伐的加快,这些机构不仅要按照国内上市银行的标准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披露,而且还要执行上市地资本市场所使用的会计标准。因此,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将会降低国内金融机构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的财务转换和信息披露成本,增强财务信息在国际同业间的可比性,便利其向海外拓展。 
  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者对此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一位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高管认为,“会计标准国际化对金融机构最大的影响,来自于财务管理和经营理念的变革”。他认为,会计标准国际化将从改善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分类方式、增强金融工具的风险披露有效性、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约束等方面,对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和经营理念带来影响。 
  这位财务高管认为,一方面,从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分类方式来看,国际会计标准的分类方式,如对贷款资产的五级分类核算方法及按照贷款五级分类计提呆账准备等做法,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金融机构持有金融工具的目的和意图,从而有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作出有效判断。另一方面,从金融工具的风险披露来看,国际会计标准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以历史成本作为金融工具计量属性相比,不仅能够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前瞻性,而且风险暴露的及时性也有利于增强金融机构及时应对风险的能力。此外,国际会计标准扩大了表内核算的范围,将许多原来在表外披露的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体现在财务报表中,实质上反映了对风险充分而全面披露的要求。此外,非交易类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政策也将深刻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按照国际会计标准的要求,今后金融机构计提准备的范围将扩大、标准也将提高,必须考虑资产预期损失对利润侵蚀的影响,即业绩评价首先要扣除风险成本,这必然会有效遏制当前一些金融机构“重量轻质”扩张业务的冲动,促使金融机构转变传统增长方式和经营模式,更加注重资产结构的均衡发展,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转向充分考虑风险成本之后的“内涵式增长”。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国际会计准则的引入为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创造了条件,但是,作为一个经济转型国家,我国在市场发育、法制建设等市场经济环境方面尚不完善,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还在逐步深化,金融企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有的金融机构还潜伏着一定的金融风险,在此情况下,“发轫”于成熟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国际会计准则,该如何加以运用并发挥其积极作用成为我国金融业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在国际会计准则的执行上,公允价值的获得和使用尚存在较大难度、减值准备的计提也缺乏客观的计量依据、会计标准变化与现行税法规定产生了新的差异、会计师事务所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把握也需要知识更新和时间;而金融机构则必须在技术开发、流程改造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付出较大成本,以便为新准则的实施提供支撑;此外,会计标准的变化也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 
  “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新形势下,必须从理论和技术方面,深刻分析和研究国际会计准则对我国金融企业经营理念、会计核算、财务报告、人才培训以及金融监管制度的诸多影响,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这是吴晓灵对金融业顺应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而提出的要求。 
  对此,有专家认为,为了适应会计标准的国际化要求,金融机构必须积极探索构建“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变“分层核算、逐级考核”的粗放式财务管理模式,为“分产品、分部门、分机构、分客户”的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强化产品意识、提高产品定价能力;及时加工和提供金融宏观调控所需信息,为金融宏观调控提供信息支撑。与此同时,还应该抓住会计标准国际化所带来的内部流程改造的机会,积极促进金融企业将“单维度”预算转变为“多维度、全过程、全要素”的全面预算管理。此外,还需要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会计准则制定部门、税务部门和金融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实现监督标准和会计标准良性互动,实现税收法规和会计标准协调发展。 

TOP

TOP

test

TOP

how to open *.ceb file

TOP

aa

TOP

8075

TOP

ok

ok

TOP

0997876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