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请前辈们指路
下一主题:传Palm将重组 换CEO
返回列表 发帖
QUOTE:
以下是引用duduka在2010-6-10 21:59:00的发言:

 

事实是CFA本身就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的东西

基金更关注的是行业背景和名校   名校加CFA 可以  CFA加烂校加没经验 不可以

TOP

以下是引用albaba在2010-6-11 13:21:00的发言:

哎,给大家看个旧闻,震一震拼命挤进金融的兄弟们:

 

05年股票市场不好的时候,有券商因为吃不起饭,将门口的铜牛,强行卖给门口的小饭馆,抵消3、4万的饭钱。

 

凑热闹,有风险!不凑热闹,坐冷板凳,也不行。所以,呵呵,想起了那个semi-active,可能只有semi-active,human capital才能具有最大的IR吧。。。。。。。。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brightcool在2010-6-9 14:17:00的发言:

投行和CFA本来就没关系  那个CPA和司考贴近

再说了  中国的投行本来就不需要技术含量  凭关系拉单 提成 能拉业务的是老大

几年做不了一单业务   什么A也歇菜了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weil在2010-6-19 8:35:00的发言:
告诉你吧,在国内名校硕远比cfa管用的多。cfa的本意是给那些不是金融专业的人系统学习金融知识的机会,但是知识的深浅cfai从来没说过,在我看来也就是个入门级的。人才从来都是从高到低流动的,如果国内的金融业在一二十年内能够发展起来的话人才也不是国内培养出来的,必定是香港台湾新加坡东京华尔街过来的,最后再说一句,国内的金融业里充斥着大量的太子党,他们的利益左右着这个行业的发展,你就不要yy了

TOP

以下是引用sohung在2010-6-11 11:10:00的发言:

通过二级之后,我在上海一家电子商场找到了一个卖手机的工作,月薪1800,这收入在我们当地绝对是金领。我对现在的工作非常满意。

 

今年考了三级,感觉还不错。应该可以过吧。各位专业人士,能不能再推荐一些比较难考又没什么用的考试吧。最好是注册费又高,一年还只能考一次的。上了贼船就下不来的那种。

 

通过我的观察,发现了国人的一些兴趣爱好颇为一致,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补充指导:

 

1,考试,这个不用解释了

2,排队,每次在机场,工作人员还没说开始登记,就有人自觉的排起队了。工作人员刚说登机吧,大家就兴奋的拍期长队,我是怀旧的人,每每都会很鸡动。

3,到过了,在旅游景点匆匆随团飘过,但是一定要拍照留念。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sharkfin在2010-4-7 17:03:00的发言 3级之考, 5年之殇:

2010三级:?

2009三级:fail;

2008二级:pass;

2007二级:fail;

2006一级:pass;

 

5年时间里每年总有3-4个月处于备考的忧虑期,本人并不属于那种考试型的牛人,自我的评价是考试时能

发挥70-80%的功力算很好了。今年的CFA之旅是和CFA缠斗的最后一次,要么过要么放弃,彻底和CFA说bye。

5年前跟风开始了CFA之旅,由此放弃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事。我不像一些朋友感觉CFA的准备过程是有奋斗意义的,

而是觉的是彻底的一种折磨和浪费时间,因为学的大部分东东在实际工作中用不到。

 

31岁了,应该是要更合理的利用人生中的黄金时间来为自己积攒资源的时候,而不是整天做书虫。去年其实是花了

大把时间来准备的,最后还是处在了没过的80%,现在还记得那天晚上成绩出来的前后几个小时的场景,那叫一个

失望啊。

 

今天7号,刚把notes过了一遍,希望在本月内再把notes过一遍并完成教科书后的习题。5月开始大量做题培养感觉。

 

希望本次能过,也预祝所有和我处于同一心态的朋友都能过!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fishwaterfish在2010-6-9 12:46:00的发言:

其实,你说的有道理~

但是这里很多都是热血奋斗的人,不管这个是不是事实,他们可能都不愿意面对吧~

你说这个问题,我们很多朋友都有感觉~

TOP

以下是引用ymhxy在2010-6-9 15:04:00的发言:
据说三级今年在大陆只给了600个通过名额。广州考场大约500人参考(目测),估计上海、北京各1000人吧。那么通过率只有24%。的确比较低。不管怎么样,第二次考三级,还是通过渺茫,并未看见对工作和前途有多大现实意义。所以,现在还继续战斗只是不想让以前的付出浪费吧。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louxfchen在2010-6-11 9:45:00的发言:

我想我们得现实,考cfa,三年间的投入是巨大的。

这里我要说,我确实不是天才,虽然过往的足迹也是从全国奥林匹克竞赛、高考进最好大学。。。按照最好学生的模式成长的。我准备考cfa,每年都是春节开始看,别人过节,我看书。。。周末折进去,假期放进去,晚上看书做题。。。。。每级我都得准备半年!

 

一、二级时候,这么准备,那时候没觉得特别异常;三级时候,还这么准备的时候,就觉得特别心酸!三年啊!年富力强时候有几个三年!!

我现在一直没法子弄明白我那三级三连failed的哥们,是怎么支撑下去的。

 

这么大的付出,我在看三级的时候就在想,如果需要回报,至少需要是能帮助、支撑我一辈子的回报才行。我很现实,cfa如果不能很大程度改变我的人生轨迹,那我坚决会认为cfa证书是一个错误和失败的投资。

目前看,是这样

TOP

以下是引用ak56在2010-6-9 21:49:00的发言:
无论在哪里,经验与业绩比任何证书都重要。如果没经验又没业绩却想有些亮点,就只能寄望于证书。

 这有什么好争论的?

 

 

跟你说说现状:即使你拿个国外的硕士文凭,回来这里,不通过关系,连实习的机会也不一定有,我们的实习生(其实就是免费的临工)不乏国外名校研究生。

我们正式员工里面甚至有剑桥的归国学子,但也仅从事操作岗位。

 

即使拿到CFA的证书,也仅仅体现在“优先考虑”。

 

不是说不认同,而是没空缺,也用不上。

我所在的企业,只是金融行业里很普通的银企,在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情况更甚。

TOP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请前辈们指路
下一主题:传Palm将重组 换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