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127
- 帖子
- 850
- 主题
- 341
- 注册时间
- 2011-5-20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2008年,相比于上市潮、合资潮,证券公司增资扩股潮来得要更早一些。道理很简单:在这个“净资本”为王的时代,拥有足够的资本金无疑是券商做大做强的首要条件。 业内人士表示,当增资扩股、上市融资热潮告一段落后,证券行业将掀起整合重组的新一轮大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目前的增资扩股和上市融资潮只是本轮券业重整大潮的前奏。 券商忙于扩展新业务 随着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收官,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思路得到了全面执行。证券公司类型核定审批取消后,新的业务牌照管理将净资本设定为证券公司开展各项业务的准入“门槛”。除了《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开展经纪、自营、资管等各项业务所需满足的净资本规模外,QDII、直投、融资融券等新业务的开展也沿用了这一思路。 继 中信证券率先取得了直投业务资格后, 中金公司等多家券商占得了券商QDII业务的先机。当有着强大资本实力的券商忙于在新业务领域排兵布阵时,小券商们却只能望而兴叹。 扩展新业务领域的好处显而易见。传统的经纪业务实际上是靠市场吃饭,券商的收入随着市场的周期性兴衰而大起大落,难以获得稳定的业绩增长。同时,单一的经营模式、趋同的经营特色以及消极的竞争模式带来的风险,都在威胁着券商的生存与健康发展。新业务的开展可以改变目前券商经营模式的现状,有效分散风险。 目前,这一功效正在显现。2006年券商公布的年报显示,尽管经纪业务收入仍然是券商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对 中信证券等在内的大型券商的业绩贡献度已经开始下降,而包括资管、权证等在内的创新业务贡献度则显著上升。 将掀起整合重组大潮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的开闸,以及直投、QDII业务试点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创新业务将逐渐取代传统经纪业务在券商收入中的地位,成为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升级、抗市场风险能力增强的关键。 正是认识到了一点,小券商开始忙于通过增资扩股来增强自身的资本实力。而那些已经拥有一定资本实力的中型券商,又开始筹划着通过上市融资来进一步做大做强。 业内人士表示,当增资扩股、上市融资热潮告一段落后,证券行业将掀起整合重组的新一轮大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目前的增资扩股和上市融资潮只是本轮券业重整大潮的前奏。而这正好与监管部门的思路相吻合。 此前,监管部门曾明确表示,鼓励证券公司通过上市融资、增资扩股等多种方式增强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鼓励有条件公司通过收购兼并和集约化发展做优做强。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预测,中国证券业将迎来第三次重组,目前的104家证券公司将最终剩下30至50家。这一重组过程将是非常漫长、残酷且市场化的,重组标准将定位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券商为何急于增资扩股 岁末年初,券商再掀一轮增资扩股的高潮。据了解,深圳券商近日纷纷推出增资扩股计划,长城证券增资扩股已经进入工商注册变更等收尾阶段,而第一创业、五矿证券、国都证券等3家券商已经上报了增资扩股申请。同时,券商增资扩股大潮也在席卷各地,山东的齐鲁证券、河北的财大证券等券商也正在积极增资扩股。 谋求增资扩股的券商不乏业内排名靠前的,如第一创业和长城证券,截至2007年6月底,第一创业总资产达51.04亿元,净资产12.81亿元;长城证券此前净资本已达15亿元,此次增资扩股的资金5亿元。在自身实力并不弱的情况下,它们为何还要谋求增资扩股?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谋求拓展新的业务空间,改善盈利结构,做大做强。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单靠经纪业务很难抵抗熊市的寒流,在去年10月股市的调整期,就有些业内数一数二的大营业部就出现了亏损,很显然,目前过分倚重经纪业务的盈利模式很脆弱,因此许多券商谋求开辟新的盈利业务,而我国正在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新体系,各种业务许可都将与其净资本挂钩,因此增资扩股成了必然选择。据悉,长城证券和第一创业等券商均开展了权证创设等创新业务研究,但苦于净资本规模不够大,暂时无法涉足此类赚钱的创新业务。 二是牛市中券商的股权受到热捧,此时可以按照较高的溢价募集资金。比如,最近上海石化所持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0.16%的股权以超过挂牌价约1亿元的高价转手 中国平安集团旗下平安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每股均价约22.9元。从以往经验来看,据不完全统计,在1999到2000年的牛市中,曾有20家左右的券商进行了增资扩股。 三是券商的行业版图并未真正形成,此时扩大资本规模有助于在行业中占据有利位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优质公司已显雏形,但市场化的行业整合及专业版图细分并未真正启动。”券商此时谋求借增资扩股做大做强还为时不晚。另外,随着合资券商审批再度开闸,本土券商将面临更强大的对手,在资本规模、盈利水平,以及管理运作水平、人才技术储备等方面都与外资投行有巨大的差距,难以具备竞争优势,因此需要增强自身实力,为迎接挑战作好充分准备。 另据了解,虽然目前有关部门因为部分券商的新进股东不符合要求而暂停了一些公司的增资扩股申请,但管理层支持券商通过增资扩股、上市融资等方式发展壮大的思路并没有改变。深圳证监局相关人士表示:“我们鼓励证券公司通过上市融资、增资扩股等多种方式增强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公司通过收购兼并和集约化发展做优做强;鼓励通过业务创新改变业务结构,进而丰富盈利模式。” 权威人士详解券商增资扩股审核关注点 权威人士日前对本报表示,在券商增资扩股审核中,监管部门主要的关注点包括股东资质、股东诚信、入股动机和股东对券商的认识和了解等方面。 上述人士表示,目前关于券商增资扩股申请的审核中,发现的最大问题是“假股东”以代持方式入股。“我们发现了一些以代持方式入股的方案,这种‘假股东’肯定是得不到认可的,所以存在这类问题的方案一律将被退回。” 据悉,针对以信托等方式代持的问题,从上市公司到证券公司,监管部门把关一直较严——实际控制人必须“交代”到底。 针对日前媒体对于券商增资扩股事项多为“长期待批”的报道,权威人士表示,对于券商增资扩股申请,监管部门与券商保持了比较顺畅的沟通。“有的确实存在审核时间较长的问题,但在审核过程中,包括材料的退回、调整和补充,我们和证券公司的沟通一直比较顺畅,究竟存在哪些问题,都会在对申请做出决定的同时及时告知他们。” 容易造成券商增资扩股申请审核时间较长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券商送审的材料不够齐全,审核过程中发现需要补充;二是对券商报送的增资扩股申请,监管部门需要就拟入股、增资股东提供的财务资料、诚信纪录、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等问题征询相关部门意见,需要一定时间;三是券商集中提交增资扩股申请,所涉及的拟入股、增资股东数量较多,加大了工作量,使得审核时间有所拉长。 同时,上述人士明确表示,在审核过程中监管部门从未对拟入股、增资股东的国有、民营“成分”进行区别对待。业内专家表示,“业界认为民营股东入股将拖延审核时间的理解不大准确,如果股东是央企,自然资质较高,规范性有保障,征询有关方面意见的工作进展显然相对要快,可能加快审核进程;对于民营股东,因实力和资质很难像央企那样卓著,所以必需的核实、查询工作恐怕也比较多。” 专家认为,在以净资本为核心的券商风控监管和新的分类监管框架下,券商进行产品、业务和组织创新,均对净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券商的角度而言,要尽快进入产品和业务创新的前列,要推动设立子公司、区域公司或引进外资,必须满足相应的净资本要求;从入股者的角度而言,市场行情火爆,券商收益可观,是理想的投资对象。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券商增资扩股的要求在短期内高涨起来,也在情理之中。但投资行为总有风险,在券业火爆的形势下入股券商,也须谨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