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外管局将向TPG旗下新基金投资25亿美元
下一主题:美国本息分离债券受追捧
返回列表 发帖

本土创投面临三大瓶颈

在6月5日上海召开的“创业投资高峰论坛”上,深圳东方汇富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阚治东等本土创投人士表示,虽然我国本土创投目前进展迅速,但遭到三大因素的制约:投资人定位不清晰,干预创投管理;资本相对分散,各自为战;胜任创投工作的人才依然缺乏。
我国本土创业投资行业肇始于1998年,至今恰好走过10年,其中,合伙制基金尤其发展迅速,论坛主办方——首华创投透露,现在全国约有200亿元左右的合伙制基金正在募集,预计今年7月有望达到300亿元。目前,我国本土风险投资企业已经开始与外资创投巨鳄争锋,在2007年“中国创业投资机构50强”中,本土机构已经占到26%。
本土创投不足明显
阚治东表示,在平常与各类创业投资出资人接触过程中发现,许多民营资本投资人的定位还不准确,既想做投资人,又想做受资企业的管理者,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这一现象对本土创投的专业化程度影响很大。
他同时认为,我国创投公司数量虽然多,但资金雄厚、投资专业的主流PE却寥寥可数,资本相对分散的局面不利于与国际创投机构竞争。
上海同华投资集团董事方健也表示,资金力量不足,是本土PE的显著劣势。目前国内规模数一数二的深圳创新投,其规模也不过百亿元左右,而国际创投公司则动辄具备数百亿美元的资金。因此,国内创投抱团发展、寻求合作之道,是行业的当务之急。
与资金弱小相比,另一个不足也在困扰中国创投产业,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熊晓鸽表示,某种意义上,创投行业最缺的不是资金而是人才,“中国十年来培养的创投人才并不多,这是一个很大的风险”。
资本来源和退出渠道多元化
阚治东表示,虽然国内创投产业有许多不足,但2005年以来已经走出前三年的萧条期,进入高速发展期,其突出表现是资本来源由一枝独秀走向三足鼎立,退出渠道也由“举步维艰”变为“四通八达”。
1999年,我国创业投资总资本规模256.7亿元,50%以上资金来自政府资本;而2007年,创业投资规模已经达到1205亿元,政府资本缩减为11%,民营资本则增至29%,其余为外资。在退出渠道上,目前47%为出售转让,43%为IPO形式,4%为MBO形式。
阚治东认为,在有了良好资本来源和退出机制的保障下,我国创业投资的成功案例开始迅速增多,2002年之前,我国创业投资成功IPO的项目不过屈指可数的十余家,包括搜狐、网易、中海油等,而2006年一年就有包括同洲电子(002052)等在内的46家创业投资IPO项目,2007年更是达到77个,包括在资本市场一度风头甚劲的金风科技(002202)、西部矿业(601168)、潍柴动力(000338)等。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外管局将向TPG旗下新基金投资25亿美元
下一主题:美国本息分离债券受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