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130
- 帖子
- 721
- 主题
- 307
- 注册时间
- 2011-5-20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据财新网报道,随着今年上半年全球并购市场的复苏,中国在全球买家排名中已位列第二名,且收购目标已不再局限于亚洲,而是涉足拉美、欧洲等诸多区域。“这说明中国企业在全球收购过程当中已经达到了平衡的全球布局状态。”摩根大通大中华区并购业务主管顾宏地在7月20日的媒体见面上表示。 2007年全球并购达到4.6亿元,金融危机之中,2008年、2009年分别达到30%或者是25%的跌幅,但是2010年上半年已经止跌回升。100亿美元以上的大型交易,在去年下半年达到低谷以后,也在慢慢复苏之中。其中,跨境并购的复苏和回升是最高的,跨境并购中瞄准新兴市场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从并购措施来看,一是在金融危机中一度停止的杠杆收购,2010年上半年无论是规模还是杠杆率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杠杆率也已经回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准,为6.2倍;二是敌意收购的比例增加。“一般是在相对经济比较稳定、乐观的情况下,企业才会做比较强姿态的敌意收购的举动,这说明企业的信心在增强。”顾表示。在收购价格方面,溢价和市场表现也有非常强力的关联。通常,在市场比较低迷的情况下溢价较高,但当市场恢复到正常水准,溢价会相应回调。从支付方式来看,特别是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近年现金支付比重在增加,这一比重在全球并购中是64%,在亚洲是74%,说明买卖双方对交易的确定性有很大的要求。 中国并购也不仅限于单一的市场,2006年,中国的收购目标中75%在亚太地区,24%在中东和非洲,但是到2010年上半年,整个目标收购公司的区域分布已非常广,除了亚洲之外(59%),14%在拉美,14%在欧洲、中东和非洲,还有13%在北美。中国企业的收购目标也不仅限于资源类,还有工业类、高科技类,也涉足生产流程、产品、品牌等等(比如吉利收购沃尔沃),整个消费品行业也是有非常大的需求。 以中国的主权投资基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下称中投)为例。去年,中投在新加坡上市的莱宝集团,整个投资金额为8.5亿美元。莱宝是全球最重要的食品和大宗贸易的交易商,这也是中资企业通过投资直接和中国消费品命脉最相关的行业发生战略性关联。顾宏地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西方企业在自身资本稳健之后,也逐渐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在所有并购交易当中,把中国作为目标公司的并购,包括中国企业之间的并购,从2007前尚未进入前十名,目前为第二名。 五年前或者是十年前,海外企业到中国主要是以合资和小型并购为主体,而现在很多企业都是以大规模大手笔的收购作为进入中国的方式。比如,今年美国医药服务外包公司查尔斯河收购了上海的药明康德,金额为16亿美元,占其市值的三分之二,基本上把整个公司的将来和未来都投资在中国市场上。另外,日本纸业上个月宣布收购理文造纸12%的股份。“这些收购对外资而言,是其整个全球战略的根本性的转型,而不再是试探性并购。”顾宏地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