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破解企业海外融资之困:与投资者沟通不畅

新华美通日前公布的一项数据表明,未来10年内,将有1000家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其中,海外融资的企业将不再局限于一些规模大、有影响力的大企业,热门行业的中小企业也将跻身其中。
  
面对陌生的海外资本市场,由于金融机构程序复杂,中小企业没有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去持续融资过程,积极性常常会遭遇挫败。一些小型企业在对海外资本市场并不了解的情况下,冒然进入,就会浪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
  
“海外不缺资金,但要融资的中小企业缺乏引起投资方注意的途径。”新华美通中国区总监陈玉劼发表了他的看法。和投资方沟通不顺畅是中小企业IPO中常见的困难。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IPO过程中,熟悉海外投资环境、了解当地法律政策、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准备工作涉及面很广,包括银行、顾问公司、律师、审计等等。
  
一位已经成功IPO的中小企业总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同类中小企业在IPO操作方面很不成熟。他根据自身经验,给同类企业提了一些建议:前期要组建筹资小组,专职策划和执行融资方案。小组成员须包括国际融资、法律、市场等专才。这些人员至少需在企业工作半年至一年时间,才能了解企业运作,真正发挥效用。同时针对财务需求引进适当资金;专职准备3-5人寻找投资人,为2至3年海外筹资运作预算。
  
必要时组建外部顾问团队:包括评估师(最好聘用国际知名机构)、会计师、国内外律师、技术/市场专家、熟悉海外资本市场的融资顾问。
如何找到投资方
  
相比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在海外融资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寻找投资方。让投资人了解自己的公司,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上海一家半导体行业的中小企业表示,因为处于高科技领域,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从2001年成立之初就有IPO的打算。4年来,公司高层已经去美国进行了3轮融资,但由于各种因素仍然没有实现海外上市。“很多中小企业都遇到类似的困难,参加投资论坛,谈判半天才发现,投资人的计划、要求与公司的模式并不契合。”陈玉劼说。
  
小公司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向投资人介绍自己的公司,但通常他们都找不对人。他们应适当借助一些信息中介机构,利用这些机构的数据库,将自己公司的情况发给海外的投资人和分析师,另外事先需明确自己的公司处于哪个行业、哪个水平,以及对方的投资计划和偏好。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