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IPO不能以价格论成败 追求发行高市盈率非上策

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有关新股发行的恐慌再次出现,但在投资银行专家眼里,没有发不出去的股票,只有不合适的价格和时机。成功的IPO显然不能以价格高低论成败。
新股发行定价,承销商首当其冲会面临很大的风险。有保荐机构分析指出,即使在制度完善的成熟市场,股票发行也有失败的案例,其情形主要有四:一是证券监管部门核准新股发行后,发现作出的发行核准不符合核准要求,公司发行资格被撤销,这种情况极少;二是市场环境由高涨转为低迷,投资者对发行公司失去兴趣,导致融资成本过高;三是证券定价过高或者其他条件设置不当,投资者在发售过程中拒绝认购;四是承销商推销能力不足或市场定位失误,不能预期完成认购。
长期以来,国内的IPO一旦过会,发行主体不仅要快发,股价也要尽量定得高。这一习惯性想法与做法,在今天市场化发行的大潮中应该有所反思。中海油在纽约首次上市失败、事隔14个月又成功上市的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2000年,中海油首次在纽约申请上市,路演过程中,海上石油专营权是他们推出的最大卖点,但海外机构对此却有不同看法,认为垄断权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风险因素,此时又逢美国股市和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下挫,投资者信心普遍不足,这家优质公司首次上市无奈败北。2001年2月,中海油路演团队重新出现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舞台上,最终同时成功登陆纽约香港两地,股票认购平均超额5倍。其原因在于,这一次的卖点和价格都有了大的调整,得到了投资者认可。这种市场化的做法,值得国内IPO借鉴。
其实对市场来说,并不存在不适合的股票,而只有不适合的时间和价格。美国科网泡沫破裂时,纳斯达克也未曾依靠停发新股来救市,而是鉴于当时的市道容易导致发行失败,一些公司和承销商自动选择了暂停发行;但是诸如Google这样的公司,却仍可凭借过硬的自身条件成功上市,不但成为大牛股,还带动整个科网板块复苏。在一个制度完善的证券市场,即使大熊市也可以有新股上市,而且给投资者盈利;即使是大牛市,也会有新股因为缺乏吸引力而发行失败,导致投资者亏损。
过去,国内新股上市往往是股价翻番,且被认为是起码的要求;现在,有的新股上市不仅是收益率降低,还有可能亏损,这让很多投资者不习惯。但这并非仅仅是股市低迷造成的。市场没有保赚不赔的道理,只有适合需求的上市品种,才能够最终被认可,盲目追求一时的高市盈率并非上策。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