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990
- 帖子
- 208
- 主题
- 156
- 注册时间
- 2011-5-25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在3月份的周五,来自世界上一些最有实力的投资银行家汇集在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总部进行一场激烈的竞争.每个公司代表的团队会被带到一个11层的会议室,在那里他们将会有60分钟的时间向外国的投资者描述他们购买中国国有银行股份的计划。 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通过财务重组解决了历史上形成的不良资产包袱,经营利润达到902亿元的历史新高,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率分别降至2.49%和4.43%。工商银行计划今年经营利润突破1000亿元,资本充足率达到10.4%以上,不良贷款率控制在4.2%以内。 中国工商银行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批发银行、最大的零售银行、最大的按揭银行、最大的电子银行、最大的资产托管银行和最大的清算银行,拥有约1.8万家分支机构,为1亿多个人客户和400多万公司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 最终胜利者声称他们将会引领中国工商银行在这一年的秋天以120亿美元公开上市.使之在7年之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这项承诺意味着花费数万亿美元的各项费用,但这个机会却也成就了同中国最大银行的长期合作的愿望。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无疑就是最大的竞争者.它的执行者们多年来对中国工商银行示好. CEO Hank Paulson曾多次到中国旅行,期间也曾多次拜访工行主席姜建清.姜的女儿也曾在高盛集团工作,今年早些时候Paulson就决定要购买该银行7%的股份,价值26亿美元. 最终中国工商银与高盛集团、安联集团和美国运通公司顺利完成资金交割。这三家境外战略投资者总计投资约为38亿美元,购买工商银行新发行股份241.85亿股,股权比例总计为8.89%,这是迄今为止境外投资者对中国金融业最大的单次投资。 变化的中国 Paulson开始对中国感兴趣早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就开始了,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正在努力了解全球的资本市场. Liu Erhfei曾做为高盛年轻的银行家陪同Paulson参加了那些会议(现任美林银行团队的统率,),他回忆当时与中国的官员在这方面合作非常的有难度,确切地说,他们认为你的职责就是:“你是一个银行家,但你不能作抵押,你也不能给我贷款,我为什么要同你交流?” 而在这几年里,中国的领导者们在这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过去的3年里,中国的公司不断上市,包括在2003年在香港、纽约上市的融资额30亿美元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建设银行在去年秋天在香港股票交易所上市融资额达到90亿美元.这月的中国的第二大银行中国银行希望在香港首次公募99亿美元.所有这些都告诉人们这样一个事实,今年中国利用这一渠道可以获得300亿美元价值的资产,其他的中国数十家公司也宣布在2008年寻求国外的上市。 对于中国公司来说日益增加的不仅仅是首次公募,它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并购者.在2005年有关中国公司完成的交易额达到了285亿美元的纪录,根据Thomson Financial的数据显示,1995年,中国完成的交易资金仅有19亿美元.,随着中国逐渐放松对外国投资的管制以及有更多自己的公司冒险投资海外, 这个数字确定今后还会继续攀升。 全球的财务巨人自身对于在中国投资是负有责任的.在过去的2年里,西方公司包括高盛、美国银行、美林证券、美国运通和汇丰银行已经花费了超过200亿美元的股份在中国的银行业上.摩根、高盛和花期银行等这些公司也都在中国繁荣成长的市场进行了风险投资。 其实中国仅仅是全球投资银行中意的一小部分.财务顾问Dealogic评估,自从2005年的1月,投资银行在大陆收入额达到了10亿美元,这仅仅是全球总收入的851亿美元的1%.然而几乎所有的主要投资银行的执行者都把中国当成他们增长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他们都为了在这个新的市场站稳脚跟倾情投入。 诱人的市场 曾经为了钓得去年中国建设银行提供的股份, 摩根大通向Henry Kissinger求助,然而德意志银行却另觅高人争取德国长官Gerhard Schroder的帮助,还为此曾给中国总理温家宝写了一封信。同时Paulson、摩根士丹利的约翰.麦克和美林的Stan ONeal每一个人去年都至少来中国6次.几家公司包括美林、瑞银集团和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等都花大力气在中国试图投资。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中国的经纪业务上都拥有自己的股份,其他的外国公司正在寻求当地的合作伙伴.每一个人都说他们正在为那一天做准备,就是当西方的投资银行允许管理中国公司的养老基金、为中国庞大的人口提供财务服务的时机.”我们知道有这样的机会的,可能还是非常大的,”摩根士丹利亚太区的总裁Michael Berchtold说,”我们想确保自己当他们继续放开的时候,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相应的能力.”
在这场角逐中,中国的投资银行应运而生——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作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是中国政府在特殊时期诞生的一个特殊产物,摩根士丹利亚太区的主席Wadsworth用一份提议建议政府与中国建设银行一起建立这个国家第一家国内的投资银行.这个想法赢得了中国具有改革思想的副总理朱 基的支持。此时的一个背景是,中国类似电信、石油这样的垄断资源都想去海外上市,但国内还没有一家投资银行可以担当此任。 仅仅1个月后,时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的王岐山接到了一份1994年新年礼物——中国建设银行负责向央行提交相关的可行性报告。9个月后,央行通知中国建设银行可以着手准备工作。紧接着,中金公司五位股东代表:时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岐山,摩根士丹利总裁约翰.麦克,中国经济技术投资和担保公司总裁蒋乐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副总裁郑国枰,名力集团董事总经理查懋声齐聚钓鱼台,举行了隆重的签字仪式。在1995年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成立.摩根士丹利投入风险资金3500万美元换得35%的股份。 然而这桩婚姻似乎并不圆满。大陆的员工不满摩根士丹利银行家丰厚的薪资及其咄咄逼人的气势,摩根士丹利的员工恼火本土员工在业务上对他们加以干涉。Wadsworth预先设想将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看作是他在大陆的一个平台,有利于他在香港的投资银行运作,然而他的合作伙伴王岐山看到了这个独立实体自由运作的风险。这个裂痕在1997年的时候愈演愈烈, 中金公司与摩根士丹利的合作关系渐行渐远,在2000年,摩根士丹利放弃了对中金公司的控制。目前整个风险运作由朱 基的儿子朱云来来运作。 摩根后来同中国建设银行保持了友好的关系,尽管现在在中金公司是一个被动的投资者,但去年摩根士丹利承担了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的上市,在2005年它成为了一流的投资银行。 瑞士信贷投资银行在中国的成绩也让人刮目相看,尽管它没有华尔街竞争者的狂妄自大,但它对于中国的影响力是非凡的。在2003年到2005年期间,它比任何一家外国公司为大陆公司融资的资金都更多。 合作的基础 中国的国有股份能够吸引外资进入,其合作的基础有二:一是北京相信卖给外国投资者中国的国有小部分股份可以改善公司的管理,同时又不能逃脱政府的控制,而全球的投资者认为拥有中国公司的股份从经济的快速增长中获得利润是一个明智的方式,两者的相互需求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公司和外国投资者之间的这种亲密的关系在北京也是显而易见的,沿着北京的金融街,在天安门的西边就是一座座威风的新的写字楼,在这个金融街的尽头就是中国银行的总部,整个大厦的建筑富丽堂皇,由贝聿铭设计。总裁助理描述了国外投资者是如何正在帮助该银行的工作变得更加的透明。在这里有4名非中国人在管理委员会里任职。来自苏格兰皇家银行投资30亿美元占据10%的股份,提供风险管理、技术和客户服务的建议。这家银行的首席信用官是来自汇丰银行的英国人。 未来的期待 最近来自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调查评估显示。中国4大国有银行的坏账已经达到了3580亿美元超过了官方公布数字的2倍多,接近中国外汇储备的一半.有专家质疑中国的银行业持续地将资金贷给没有保障的企业,同时中国轻率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投机资产的发生导致的坏账数额巨大。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全球的投资者还参与其中的股份?”外国公司对中国的银行业感兴趣的程度似乎有些违背逻辑。”有专家说。 卖掉中国银行业的部分股份给国外的投资者——这场战役在2003年才逐渐放开,那时中国的规划者们担心这个国家的财务系统将会崩盘。早期中国政府曾通过它支持的资产管理公司投入1700亿美元冲消坏账,分析家评估中国的银行在2002年到2004年期间用于投机借贷资金达到2250亿美元。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卖掉中国银行业的股份给奉行全球标准的外国投资者是最好的选择。但北京却限制外国投资中国银行业的股份最高份额为25%,同时胡在国内也受到了攻击,认为他将国有资产卖给外国投资者,是极度冒险的做法。 两者之间的磨合将会何时结束?中国新上市的公司在面临很多坏账的情况下还会继续支撑下去吗?中国公司的新的国外伙伴只是希望今天投资银行美丽的外表不要变成明天的丑陋躯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