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西北证券的毁灭之路
下一主题:禁止外资进入中国券商市场的禁令有望明年打破
返回列表 发帖

内地将开闸证券业中外合资 港券商盼"先试权"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早前表示,内地证券公司整体完成重组后,处于喊停状态的设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将再次启封,时间或在明年10月。从过往的情况来看,入股内地证券公司基本上为欧美大行所把持,而本港证券业罕有参与。那么将于明年再次启动的成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以及正在进行大规模清理的内地券商,会否掀起本港金融机构(继银行之后)又一轮‘北上’的热潮?而越来越热的A股市场又能给本港业界带来何种商机呢?
A股火爆——风光岂让欧美行独占
去年下半年起发动的A股行情使内地证券全行业大翻身。深圳证券业协会对上半年该市证券营业部的一份调查显示,在成交量较往年增加近两倍的情况下,所有营业部均有盈利,这是近五年来罕见的情况。联合证券的分析师很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他们的日子很好过。不过,真正的大赢家是QFII以及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从持股情况以及进入市场的时间来判断,他们肯定是赚得盆满钵满。那么,本港业界岂不是获利甚丰?记者查询了QFII和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名单,却发现已有的7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全无本港金融机构的影子。现有的50家QFII机构中,真正属于香港本土的金融机构只有恒生银行一家,若把范围再扩大一点,也只能将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渣打银行香港分行纳入。反观QFII和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外方)的构成,几乎都被欧美大行所占去,本港只能望着A股行情兴叹。此种状况对香港颇为不利。瑞士信贷银行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期,内地A股市场未来五年内,将经历一次大爆炸,市场价值将翻两番,直逼本港,而本港业界却难以分享其高增长,这无疑继续拉大本港券商与欧美行的差距。香港大福证券总裁黄绍开对记者说,目前本港金融机构若进入A股市场,只有QFII一条路可走。但是,香港本土券商规模偏小,即便是早些时候内地下调了QFII的门槛,本港业界至今也无一家够条件成为QFII。
记者还注意到,虽然是喊停了成立中外证券公司,QFII的审批速度并未放慢,相反还有加快的迹象。6月底时,国家外管局统计的QFII只有36家,但是几个月过后,最近这个数字已上升到50家,其间无一家本港成员。QFII的高门槛将本港证券机构拒之门外的时间不知还会延续多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本港资深证券人士说,欧美行实际上只想占有市场资源,而无意带来先进的理念和国际经验(无大的技术转移和培训),在这方面,本港业界更具诚意。内地监管层应更多考虑市场的长远发展,而不是一味考虑如何让大资金进来,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他们扎根中国。
人民币自由兑换加速
两地股融通必成大势
由于人民币未能自由兑换,早在2002年港交所就提出的建立港、深、沪资讯和交易平台动议,至今仍停留在理论层面。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港股与A股越走越近,而且今年以来呈现提速之势。一项统计表明,以H to A模式重返内地的公司达37家之多,而且,重返A股时间越来越短。比如,年中在港发H股后还不到一个月,中行就重返内地发A股(按照有关规定,至少三个月)。一个更具转折性的时刻出现在两个月之后,在港招股的工行更以A、H股同时发行的方式,来面对境内外投资者。平安证券的卢先生对记者说,若非国务院高层作出决断,A、H股不会一下走得这么近。他认为,A、H股同步发行是打通内地与香港股市的前奏。而且,目前唯一阻碍深沪港构建统一交易平台的人民币自由兑换,其开放的速度也较预期为快。金管局总裁任志刚认为,三年内就可见到人民币资本项下开放,而市场普遍认为,八年内才可见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卢先生就表示,从台湾的经验来看,不论是QFII,还是QDII,都只是过渡性的措施。一旦人民币成为国际通行货币,构建内地与香港统一市场将是大势所趋。同时,现在五方(括中证监,港证监,深、沪、港交易所)定期开会协调机制,令内地与香港市场的对接也变得容易和直接起来(据悉,此番工行A、H股同步发行也得益于此机制)。他认为,本港业界不该将内地与香港两个市场简单分割开来,而能融通两个市场的本港券商,方为未来的大赢家。
双向渗透——港证券机构不容再慢一步
与欧美大行相比,港券商输在了起跑线上。可是,即便与国际化不如他们的内地同行相比,本港业界依旧慢了一拍。据记者了解,除了此前申银万国、国泰君安、南方证券、光大证券和招商证券等内地券商已通过各种形式在港设立分支机构以外,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近来也先后获(中国证监会)批准,在港设立分支机构。据CEPA三阶段的安排,内地试点券商均可在港设立分支机构。
而香港市场进入门槛相对较低,随着QDII的推进,招商(香港)证券的吴姚东认为,内地券商向香港渗透的脚步不会停止。
与内地同业步步紧逼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本港业界在开拓内地方面却成效不大。据记者所知,近几年来一向致力于开拓内地的大福证券,虽已于北京、成都、广州、上海及深圳设立办事处,策略性据点遍及全国,但至今都未开展直接的证券业务。
而一度在市场上传得沸沸扬扬的新鸿基收购金信证券,则几近骗局。目前本港业界只能从事内地市场的外资股(即B股)业务,而有此资格的也只有DBS唯高达香港有限公司、ING霸菱证券(香港)有限公司、宝来证券(香港)有限公司、大福证券有限公司等不多的几家。
吴姚东认为,内地市场是个封闭的市场,不似香港进出这般容易,因此本港业界知难而退,对内地市场的渗透一直进展不大。据记者了解,除了大福、新鸿基等公司对开拓内地较为进取外,大多数的本港券商皆以条件不成熟为由,保持观望态度。
而在港券商观望的同时,其他外资证券机构却蜂拥而入,据中国证监会统计,外资证券机构现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地设立的代表处已超过100家(其间本港不足10家),较往年出现大幅增长。
扩大入股比例——冀内地开‘绿灯’予港先试权
凭借着CEPA提供的便利(不断降低门槛),港资银行在内地布点呈现快速增长之势,至今港资银行已在内地开设了60多家分行。但是,受益的似乎只停留在银行业,其他类别的金融业开拓内地成果并不明显。黄绍开表示,这与内地的高门槛不无关系。他以大福为例说,尽管在香港中资券商中大福排名居前,但是仍达不到内地A股市场QFII的标准,可想而知,其它中小券商更是难达条件。现在比较可行的是入股内地期货公司,因为只要注册资金3000万元,持股比例可达到49%,他表示,大福收购内地的期货公司(市传为上海外高桥期货公司)年内或可成行,而新鸿基的年报也显示,该公司正物色内地期货公司准备收购。港证券机构不约而同地把期货作为其拓展内地直接业务的第一站,既是现实又是不得已的选择。黄绍开说,与内地券商成立综合类证券公司,是在不能达标QFII而进入中国A股市场的最好选择。按当局要求,(成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外方注册资金需达到5亿元人民币,大福虽能达此标准,但是入股比例却限定为33%,不能像期货那样成为单一大股东,拥有相对控股权,因此大福对成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表现并不积极。他说,这也是本港券商较为普遍的想法。他冀望内地决策层扩大CEPA服务业范围,开‘绿灯’予港先试权,将现在33%的入股比例上调到49%。
资格互认——港券商北上不怵人才短缺
若单拼实力,本港券商没法与国际大行抗衡。但香港证券专业学会行政总裁张为国说,香港有自己的优势。且不论这些年保荐内地企业到港上市,所积累起来的服务经验,单说人才,香港也很有优势。他以该会与中国证券业协会合作举办的证券资格考试为例说,内地与香港证券资格已实现互认。现在本港越来越多的证券专才希望拿到内地执业牌,参加考内地牌考试的人数每年都是成倍增长。而且已由过去的一年只考一场,扩大到现在一年考两场,开考至今,已有几百名香港专才通过了内地证券资格考试。只要政策允许,他们随时都可以在内地执业。由于文化相近、语言沟通便利,本港证券业进入内地,也更容易得到内地人士的认同。内地金融重镇——深圳市的许宗衡市长,就明确表示,深圳希望成为港金融机构的后花园,并出台相关鼓励措施,吸引香港金融机构移师深圳。金管局任志刚总裁年初出席泛珠金融论坛,在谈到本港金融发展策略的方向时,就特别提倡香港金融机构‘走进’内地,主动提供服务,扩大其在内地的服务范围。而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马时亨近日率百余人,访湖南开展湘港金融交流,签资讯交换、两地培训等多份合作框架协议,更被视为香港金融机构大规模走入内地的一个开始。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西北证券的毁灭之路
下一主题:禁止外资进入中国券商市场的禁令有望明年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