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央行金融稳定报告详解北京证券重组线路图
下一主题:券商监管新思路:优胜劣汰
返回列表 发帖
2006年,股市在4年熊市后,终于回暖。证券公司的投行、经纪和投资业务也开始全面回升。2006年,主流证券公司业绩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
安信证券趁着好时机赶紧上马。它的命运是否否极泰来,尚且不得而知。但至少,从它的身上可以看到券商重振雄风的一丝曙光。
2006年,股市在4年熊市后,终于回暖。证券公司的投行、经纪和投资业务也开始全面回升。2006年,主流证券公司业绩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
趁着好时机,安信证券公司赶紧上马。2006年9月28日,在重组广东证券、中国科技证券和中关村证券的基础上,由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控股,形成安信证券公司。
牛冠兴出任安信证券“一哥” 
安信证券注册资本15.1亿元,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出资15亿元,持股比例为99.34%;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公司出资0.1亿元,持股比例为0.66%。目前安信证券已通过市场化方式,整体受让了广东证券的证券类资产和业务,完成了相关资产和人员的接收工作。曾任招商证券总裁、南方证券托管组组长的牛冠兴将出任公司董事长,东吴证券前任总裁王彦国将出任公司总裁。
“目前,安信证券的总部还没有进驻办公大楼,办公大楼还是空的。要迁入至少要一两个月以后。目前还没有设立对外联系的办公室、秘书处等部门,现在还在抓紧招聘人员,人事部暂时是在深圳的一个营业部里。”10月19日,安信证券公司人事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至今,114问询台还查不到安信证券公司的电话号码,营业所的高级职员也不知道总部的联系方式。安信的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安信证券内部整合工作尚未完成。安信证券刚接收了广东证券先行剥离的证券类资产,尚未接收中关村证券和中国科技证券的证券类资产,因这两家公司还没有完成第三方存管工作。
“安信证券在人员、机构设置尚未齐全时,赶在券商综合治理的最后大限之前挂牌,相信是与它的特殊定位有关。”广发证券的一位人士指出。
知情人士说,在清理整顿高风险券商时,对缺少流动性资金的券商,通常由汇金公司与建银投资进行托管注资。但对必须关闭破产的券商,往往需要委托有实力的券商参与托管并收购清理后的资产。
因此,2005年8月,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应运而生。保护基金工作也包括“监测证券公司风险,参与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工作”。
然而,即便如此,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依然缺乏一个合适的整合平台,以接手保护基金托管的券商资产,处理关闭清算的破产券商。
安信证券公司因此应运而生,“安信证券除了可以经营证券公司业务外,还被赋予了政策性的职能,即证券公司的风险处置平台。以后需要关闭破产的证券公司将直接交由安信证券托管并进行处置。”王先生表示。
“完成对三家券商的整合后,安信证券才可借证监会处置问题券商的机会,猎取更多的问题券商证券类资产。现在是证券公司发展的好时机,早成立才能早占领市场。”安信证券财务部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安信证券作为处置问题券商的平台,它的成立无疑将加快对问题券商处置的步伐。
最后一搏
在业界看来,到最后的证券行业综合治理的收官阶段,券商们的命运已两极分化,比如巨田证券10月13日被招商托管,而中投证券和安信证券重生——中投拿下创新类牌照已指日可待,而安信则将成为风险券商的处置平台。
学会了“游泳”的证券公司已经上岸,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大批还在“水”里的证券公司,苟延残喘的时间已不多。
“证监会将130多家券商分成创新、规范、风险及高危四类进行监管。按照监管层的思路,今年起不批准新设证券机构,争取让1/3的券商有较大的发展。”联合证券公司的一位分析人士表示。
截至8月中旬,创新类券商有18家,规范类券商为26家。剩下70多家券商,目前“生死未卜”,它们尚未获规范类或创新类券商资格,理论上这些券商都有可能被列入清理之列。
其中的问题券商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今年先后有11家券商遭到证监会限制业务的处罚。10月31日大限临近,问题券商加紧自救。
7月21日,联合证券引入华泰证券注资,全额弥补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缺口,成功地完成了自救,成为自中国证监会采取限制券商业务资格的监管措施以来,首家恢复业务资格的券商,成功地摘掉了“问题券商”的帽子。
而另一家被限制业务的泰阳证券也显示了新的生机。截至8月底,泰阳证券实现盈利近2.1亿元,同比增长11倍。据悉,方正集团已开始重组泰阳证券的工作。
政府注资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记者了解到,目前尚未完成整改的问题券商都在积极努力进行重组,期望通过最后一搏能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上岸翻身。
到行业综合治理的大限之前,在“分类处置,扶优限劣”的监管思路下,券商两极分化的态势已经显现。那些长时间整改无果的公司,如南方、闽发、大鹏等29家高风险和严重违规的证券公司被关闭;同时还有第一证券、金通证券、天一证券等多家券商被收购或托管。
在果断处理问题券商的同时,监管层也加大了对暂时困难的较优券商的扶持。
2005年4月,监管层决定对“出现资金流动困难但资质优良”的券商进行注资拯救,数百亿资金流向券商。
2005年6月,汇金公司和财政部共同出资70亿元,以银河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为平台重组银河证券。2005年8月,建银投资和中信证券共同出资筹建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建投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分别受让华夏证券的全部证券业务及相关资产和非证券类资产。同时,北京证券、湘财证券等一些地方券商的重组中也显现出建银投资的身影。
2005年9月底,汇金公司向申银万国注资25亿元、提供再贷款15亿元,向国泰君安注资10亿元、提供再贷款10亿元。
2006年9月底,安信证券的成立也得益于证券基金公司的15亿资金。
……
在行业综合治理3年后,2006年上半年,大部分券商开始交出较好的答卷:全行业营业收入高达231亿元,实现利润123亿元,93家券商实现盈利。行业财务状况恢复到历史较好水平。目前,证券公司挪用客户资产、违规委托理财等各项历史遗留风险大幅下降。与综合治理前的2004年初相比,主要风险指标平均下降90%。
业界初步判断,通过综合治理,证券业已经摆脱了行业性亏损的局面,国内券商的遗留风险基本化解。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央行金融稳定报告详解北京证券重组线路图
下一主题:券商监管新思路: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