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8205
- 帖子
- 379
- 主题
- 137
- 注册时间
- 2011-5-26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发展”与“和谐”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2007年,发展与和谐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所具备的国内基础又是怎样的?日前,多位学者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一场题为“发展与和谐——挑战、机遇与对策”的圆桌讨论会上,就当前热点话题进行了讨论。 国际环境:三大竞争与五大风险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表示,2007年国际社会在和平主题下有三大竞争:第一个竞争是对资源的竞争。2003年以来,全世界的大国进入了新一轮对传统能源重新瓜分的大趋势。2007年这个态势不会缓解。 第二个竞争是“饭碗”之争。我们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岗位的全球化竞争。中国正在成为全世界就业岗位的聚集点。中国在2007年面对的所谓经贸摩擦的背后是饭碗竞争,这个竞争在2007年和此后将更加激烈。 第三个竞争是对资产定价权的争夺。大家都在努力争夺谁决定哪一个国家的资产在全世界的总资产中占多大份额,值多少钱,以及这个国家的国民财富和其他国家相交易的时候,能获取多少国际比较利益。这个争夺是21世纪以来新展开的一个最新最大的领域。 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认为,2007年整体国际经济金融应该是不错的,“我们把它定位为经济周期的中期调整。同时,2007年还有相当大的风险在不断地积累。” 朱民表示,全球经济持续增长背后蕴含着五大风险:第一,全球经济的失衡并没有改变,反而在恶化。美国第一次产生了国际收支账户的净赤字。 第二,全球的流动性泛滥。去年美联储利率连续六次上调,但市场没有感到任何流动性的约束。在过去的十年里,全世界的央行都在大幅度增加货币供给。 第三,资源价格的市场风险度在不断增加。 第四,全球的收入分配普遍恶化。全世界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和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一个很大的风险。 最后一个很大的风险在于人们对上述风险的熟视无睹。全球的政治领导人缺乏政治的决心和智慧解决全球的问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随时可能恶化。 清华大学世界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短期来看,现在所谓全球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的挑战,究其根本就是贸易摩擦,汇率问题是伪问题,汇率问题就是贸易摩擦问题。 李稻葵强调,长期来看,要发挥中国的国际领导力。 国内基础:中国还需要突破式改革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表示,“目前中国经济总体趋势特别好。”但有几个问题需要思考。 第一个问题,由过度储蓄引起的资金过剩问题。中国的储蓄率在不断提高,会引起外汇储备和国内资金出现双剩余,而双剩余则会引起流动性过剩。 第二个问题,由过度投资引起的产能过剩。过度储蓄必然引起过度投资,过度投资必然引起产能过剩。投资过快,刺激了产能增长,产能增长年年超过国内消费,最后形成一种被迫型的出口,大量的过剩向外出口。出口引起贸易顺差、外汇储备积累,引发贸易摩擦、反倾销,带来许多资源的浪费。“有些出口是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 第三,由于制度不完善,收入过度向少数人集中,引起了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里,高收入者占的份额越来越高,低收入者占的份额越来越低。收入分配向少数人集中,既表现在初次分配,也表现在再分配。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没有公平地分配给各个人群,特别是中下收入人群。 最后,中国改革进程的特点第一是渐进,第二是先易后难。这种改革的核心是要通过渐进式改革让人们都受益,然后反过来支持改革。“但是走到今天,有些通过改革获得收益的人是继续支持改革,还是反对改革,或打着改革的旗号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都是需要思考的。” 马晓河说,渐进式改革发挥的制度创新效应在推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作用在弱化,中国需要渐进式改革和突破式改革的双重改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