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广东直面差距欲掀起企业上市高潮

核心提示
2006年,是中国股市由熊转牛、迈向辉煌的一年。恢复新股上市,股权分置改革顺利收官迈入全流通时代,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国航等超级蓝筹航母成功登陆A股市场,上证指数全年大涨130%,让股民和基民充分感受了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
2006年,广东资本市场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6年7月25日,德美化工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是“新老划断”以来第一家通过发审委审核的 IPO公司;7月31日,保利地产挂牌上市,股价最高曾飙升到59.5元,短短半年上涨了200%以上;还有雪莱特、金发科技、广州友谊、广船国际,资本市场的广东“牛股”牛气冲天!
据深交所副总经理陈鸿桥介绍,目前广东全省上市公司市值已经突破14000亿元!而股改和清欠工作也取得了圆满成果,目前未完成股改和清欠的公司分别只剩下7家和3家。
刚刚落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表态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的规模和比重,中国资本市场正迎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也是推动企业改制上市的最佳时机。
但是广东资本市场在存量保持全国老大的同时,增量部分却在被江、浙等兄弟省份超过。由于广东民营企业老板上市意愿不高,和各地市对推动企业上市态度上存在差异,导致广东无论是新上市公司还是拟上市资源等都开始落后。而今后,上市公司的规模和质量,将成为地区经济发展保持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时不我待!刚从北京参加完金融工作会议回来,广东省副省长宋海马上召集省政府副秘书长李春洪、李捍东和省金融办、财政厅、国资委、中小企业局、广东证监局、深交所和各地市金融办的相关负责人召开会议,共商如何利用目前的最好时机,积极推动广东企业上市的大计!
现状
广东今年预计新上市企业突破60家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省一直是全国经济的火车头。初步估算,2006年广东省GDP总额将超过2.5万亿元,占中国经济总量的十分之一还多。而广东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不遑多让。昨天,广东省金融办副主任叶穗生介绍了一系列引人振奋的数字。
到2006年底,广东全省共有上市公司220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162家,占全国的11%;境外上市约60家。境内上市的162家公司总市值突破 10000亿元,累计融资1300亿元。此外,还有4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申请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预计融资32.48亿元。
自2006年5月IPO开闸后,广东辖区作为“早股改,早受益”的地区,企业上市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6年全省新增境内上市公司10家,占全国的 15%,共募集资金144.27亿元。此外,还有新增在港上市公司3家。保送发审委审核和通过的企业家数均居全国第一。2006年全省报送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上市申请的企业13家,占全国的17.6%;获通过的10家,占全国的16%。这两个数均列全国各省、市、区的首位。
广东新的上市资源培育工作也在积极展开。2006年广东各地市选定了200多家企业推动上市工作,其中有上市意愿的近100家。目前我省已向证监会发审委提交上市申请和轮候上市的企业共有6家,已请证券公司启动改制上市的公司66家。预计2007年上半年,广东证监局辖区将有10多家企业向中国证监会报送发行上市申请材料。
据深交所副总经理陈鸿桥透露,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广东今年全省预计新上市公司可能达到60到70家。
差距
企业上市未与经济发展相匹配
仍有三地市没有上市公司,四大问题拖了后腿
股改和清欠是去年广东证监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据了解,截至去年底,147家应股改上市公司中,已经有140家完成或公告股改,应清欠的42家上市公司仅剩下3家。但是在昨天的会议上,广东证监局副局长邱勇却举出了一个让人深思的例子。
去年1到10月份,广东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40亿美元,而工行A+H发行募集的资金就达到了191亿美元!
邱勇表示,虽然广东去年在推动企业上市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推动企业上市方面,仍未能与我省的经济发展相匹配,与同为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浙江、江苏等省份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中小企业上市方面,截至2007年1月15日,深交所中小板共有106家上市公司,浙江有25家,广东全省仅20家;浙江省早就实现各地级市均有上市公司,而广东至今仍有3个市没有上市公司。
有个例子很明显。江苏省南京市有32家上市公司,而辖区上市公司较多的广州市,2005年GDP是南京市的两倍多,上市公司数量却低于南京市,只有28家。而与南京GDP相近的佛山市,虽然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开展较好,但上市公司数量仅是南京的1/3。
邱勇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四个问题:
问题一,上市后备资源仍然不够充足。据了解,广东证监局辖区内目前现有的68家已验收和持续辅导的企业中,有29家基本上已经中止了辅导工作,具有上市意愿与明确计划并符合上市初步条件的辅导企业不足30家,同浙江、江苏等地存在明显差距。我省企业辅导备案、申报发行的速度已经落后于全国发行审核和上市速度加快的形势。
问题二:辅导企业规模不大,特别是新增辅导备案企业的平均规模偏小。2004-2005年度全省百强民企中,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合计不足1/4。同时省内行业龙头企业或大型企业改制上市热情不高,而广州汽车集团、珠江啤酒、湛江港等一些原已接受辅导甚至已经申报发行的大型龙头企业,放缓甚至暂停了辅导上市的步伐。
问题三:地区分布失衡。我省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拟上市公司也主要集中在佛山、广州、珠海、中山4个市。辖区20个地市中,目前尚有河源、云浮、汕尾等三个市没有上市公司,有9个市没有拟上市公司,另有3个市分别只有一家拟上市公司,其辅导工作其实也已处在停滞状态。
问题四: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工作力度有待加强。2006年,证监会发审委审核了广东证监局辖区内6家企业发行申请,其中仅有1家属于国有控股;正在申报首次发行的1家企业也不属于国有控股;2006年新增的9家拟上市公司中只有2家属于国有控股,由于龙头和支柱企业改制工作滞后,极大地影响了我省利用资本市场筹资的效率。
目标
推动上市广东到了政府不管不行的地步
要储备1000家中小企业上市资源
能否抓住目前资本市场发展的最好时机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已经成为今后各省市比拼发展速度的关键一环。同样,在广东省内,地市之间对待企业上市的态度也有差异。
“谁能抓住政策,谁就抓住了先机”,深交所副总经理陈鸿桥表示,“广东一直有不干涉企业经营的传统,但是对于推动上市到了政府不管不行的地步了。江、浙两省在资本市场利用方面走在前头,就是有政府积极参与引导的因素,如果广东省政府再不重视的话,就落在了后面。”他给政府如何推动企业上市提出了不少建议。
首先要做好规划,实现“上市一批、改制一批、储备一批”。调动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中介机构深入挖掘优秀后备资源。根据广东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可制定当年中小企业上市50家、改制100家、储备1000家的培育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
他提议,目前改制上市工作涉及到政府部门较多,建议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领导小组协调政府财政、发改委、国资、税务、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各自在推动企业改制上市工作上的职责要求,简化审批环节和流程。
广东企业创新意识很强,在产品创新、商业服务、物流、IT等行业新崛起一大批企业,陈鸿桥建议建立专门的资源数据库,对主要财务指标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进行全面梳理。重点关注新经济、创新商业模式企业,加快它们的上市步伐。
邱勇表示,广东证监局将加强监管辅导工作,提高拟上市公司的过会率,督促中介机构切实履行辅导职责,帮助企业少走弯路,并积极争取证监会发行部的指导,加强和深、沪交易所的合作,重点对优质的未上市国有企业集团、百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加强实地调研,上门指导,支持它们加快申报上市进度。
专访深交所副总经理陈鸿桥
广东老板要算小账,更要算大账!
昨日,深交所副总经理陈鸿桥参加了“广东省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座谈会”,并针对广东省中小企业上市的情况提出了不少建议。在会议间隙,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同经济地位并不相称
记者:广东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强省,利用资本市场,拥有哪些优势呢?
陈鸿桥:到目前,广东省共有162家境内上市公司,20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上市总市值约为14310亿元,占全国总市值的1.8%。广东民营企业实力雄厚,到2006年11月末,广东全省共有私营企业55万户,比2002年底增加了一倍多,稳居全国各省市之首。这些都是其他省份不可比拟的优势。
但是坦白地说,广东省在利用资本市场上的积极性上同江苏、浙江甚至一些中部省份还有差距。中部有个省的省长跟我说,“在其他方面我们没能够赶上机遇,这次资本市场大发展,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
上市是做大做强必由之路
记者:您认为目前广东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于上市有哪些误区?
陈鸿桥:前一段时间,我们对广东省的一些企业进行了调研,发现企业对改制上市主要存在不少误解。
有的企业认为不缺钱而没有必要上市,其实资本市场除了融资效应外,还有品牌效应、人才效应、财富效应和创新激励效应等,可以说上市给企业提供的是一个全新的平台。
阻碍民营企业上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税收问题,很多企业都有两本账、多本账,而上市后都要规范化,对于老板们的“小九九”我们都很清楚。但是企业家要算小账,更要算大账。不上市,企业以净资产定价,而上市后可以以市盈率定价,现在中小板平均发行市盈率是26倍,刚上市的广东鸿图科技,5年前进入的股东资产翻了20倍;还有雪莱特不少个人股东成了千万富翁。
企业上市是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谁先上市谁占先机,先吃掉别人而不是被吃掉。
记者:对于广东民营企业上市前应该做好的工作,您有哪些建议?
陈鸿桥:首先企业必须要有规范的意识,认识到规范经营是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早规范,早上市。其次,企业要配备熟悉资本市场运作的班子,找个好的董秘;另外,要找一个综合素质高的好的中介机构,一些公司上市受阻,就是保荐券商出了问题。
中小板上市相当于每年5000万免费广告
记者:目前包括伦敦证交所等海外证交所纷纷来华,吸引中小企业去海外上市,如何比较境内外上市的优劣?
陈鸿桥:从时间成本、中介费用、交易活跃程度和品牌效应看,中小企业都应该选择深圳中小板上市。目前,国内中小板102家上市公司发行费用占融资额平均比例仅为6%,远低于各主要市场,且主要费用在发行完毕后支付。此外,广东一些地市也纷纷出台改制上市优惠政策,还有另外的奖励。
与海外市场相比,中小板的成本要低得多,例如香港主板融资成本为10%-20%,新加坡不低于15%,纳斯达克高达20%。在维持成本方面,不考虑除投资者关系费用、召开海外股东大会费用、到上市地差旅费等,仅考虑上市年费、保荐人、法律顾问和会计师等固定费用,中小企业板的维持成本每年60万元左右,而香港主板为400万元左右,而香港创业板在300万元左右,新加坡在300万元左右,纳斯达克和纽交所则超过1500万元。
根据统计,2006年新老划断恢复首发后,64家企业提出IPO申请,通过率高达85%。现在企业在中小板上市不用排队,平均不到4天就有一家企业过会,最近中小板还实施了每周一次性打包发行3-5家,从上报到发行平均79个工作日。从改制到上市最快一年可实现。
另外,从交易活跃程度来看,中小板每日平均换手率为4.7%,机构投资者比例高达30%,远超过海外创业板。而且在国内上市,对企业提高品牌效应也大有益处,经简单测算,在中小板上市的宣传效果等于每年5000万元的广告投入。
深交所将派人广东挂职
记者:对于广东做大做强资本市场,深交所将提供哪些帮助?
陈鸿桥:深交所背靠珠三角,将联合广东省金融办、中小企业局、证监局等单位,大力推动广东民营企业上市,我就是对口负责广东片区的。
下一步,深交所将派人广东挂职,深入企业第一线,为企业上市提供帮助,并会由有关部门在重点地区成立上市培育联合工作小组,今年计划在广东推动60到70家企业上市。我们希望除了传统优势行业外,有更多新经济行业,如金融服务、商贸服务、物流等行业的企业上市。
还有就是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目前,在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代办系统成功试点后,要扩大到包括广州在内的其他地区试点。另外,深交所将积极推动创业板出台,为规模较小、尚处在成长初期的广东企业提供上市机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