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139
- 帖子
- 419
- 主题
- 381
- 注册时间
- 2011-5-20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Zero2ipo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的中国创业投资2005年第一、二季度调查和《Zero2ipo清科—2005年中国创业投资中期调查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外资创投依然在中国创投市场上发挥主导作用。这里,我们选取了在近日召开的《2005创业投资中期论坛》上外资创投的发言贡献给读者。外资VC的声音不可不听,不听的后果很严重。 2005 中国应该载入史册 阎焱(软银亚洲投资基金): VC在2005年对中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在过去的18个月里,来自于美国、以色列、韩国、中国台湾、欧洲的国外的投资基金纷纷来到中国访问。几乎所有的VC都到中国来访问过,其中包括一些在历史上曾经公开宣布投资超过3千万的这样的风险投资和一些大牌的风险投资。他们准备在中国找合作伙伴,对于国外的投资基金来讲,中国已经变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 更重要的是过去的一年里,这些大的机构的LP,作为大的机构的投资人,像养老金,他们是在历史上第一次对中国表现了强烈的兴趣,我们就曾经接待了大概有不下20起的LP到中国的访问。这在历史上,可能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2005年,国际资本市场仍然会对中国的企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尤其是对中国的IT行业的IPO。 2005年是中国的风险投资在全世界上融到的钱最多的一年,这是毫无疑问的,比如两个星期之前,我们刚刚有一个6.4亿的基金,这个大概是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独立的,有独立管理的基金,在国外市场融资的。我们有80%来自于美国,15%来自于欧洲,在亚洲我们只找了三家,我们融资的时候,就用了半年的时间,去年11月底融资,6月底就好了。那么实际上,最后要投我们基金的人要超过12亿美金,这个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而且我们知道,我们在座的好多同仁都在做这个,我想2005年是融资最多的一天,这个是毫无疑问的。 为什么风险投资会在中国变得火热?从宏观上看,中国有最大的有线和无线的通讯市场,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了3亿多。中国还有最大的有线电视网络,美国大概是4500万,中国是三倍于美国的市场。 今后三到五年里,中国也许是全世界最佳的风险投资地之一,如果不是最佳也是最佳之一。 对于投资的机遇,我们基金主要还是投IT行业,因此作为风险投资来进,倪正东的数字也说到,基本上65%还是70%左右是投IT相关的风险投资。 外资VS本土 IT VS传统 倪正东(清科公司董事长兼CEO): 今年上半年,IT产业仍是最大赢家,占到总投资额的53%和投资案例总数的63%。其中,通信/电信行业最受青睐,共有16家企业获得总计1.29亿美元的投资,占总投资额的32.1%和投资案例总数的19.8%。互联网行业升温十分明显,投资案例数位居第一位,达19个,超过去年全年的投资案例数。另外,传统行业和服务业也获得相当的关注。 从本土和外资的比例来看,外资的比例在80%,本土是20%。外资还是中国创投的市场的主导。从本土和外资的投资的行业看,外资更愿意投互联网、通讯、IT和一些服务公司。本土风投投资传统行业的比较多一点。 邝子平(英特尔投资中国区总监): 英特尔在中国的投资从大的方向上来看,还是在IT业。IT行业的范围很广,目前我们比较看好的几个行业包括两方面,一是中国新兴的一些半导体公司,比较多的是在半导体的设计行业,如IC fabor design和封装。 另外一块是所谓的新媒体,既数字媒体,包括IPTV和它的上游、下游产业,从service到device,甚至conten。 曾光宇(霸菱投资执行董事): 传统产业是否具有持续性,在中国是否可以有持续性的一些机会,因为过去几年,风险投资,媒体的互联网的赚钱机会比较多一些,从风险投资来讲,传统产业究竟怎么样赚钱?赚不赚钱呢? 中国有13亿的人口,如果人均GDP达到300美元的时候,它要服务,要产品的水平,也是会进一步的提高,我们的策略只是比较、是追随,就是跟踪消费者的习惯,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钱花在哪里,在哪个地方去赚他们的钱,来做投资,所以对我们来讲,可能是这个快速消费品,连锁我们也非常感兴趣,就是跟老百姓的生活有关的产业,都是会相对感兴趣,在国内有品牌的,有渠道的,相对来讲,会好一些。因为国外看来,很多的企业是靠品牌赚钱的。 我们统计了一下,这是过去几年,有私募资金、有VC在后面的一些公司的上市的部分的案例,这都是一些非常好的案例,而且他们赚钱的倍数也不见得会比风险投资少。包括我们自己的一些投资,也是比较成功的一些项目,所以说,传统产业,IPO退出来讲呢,其实在2003年到2004年有一个加快速度的过程,其中有几个基金比较活跃一些。慢慢就是一个趋势我们几年前投的在未来的两三年也会退出。从行业来讲呢,现在我们看得到的中海油这当然是一个石油行业,除此之外呢,汽车方面,在2003年退出的结汇比较多,比如说潍柴动力,它上市以后,也翻了一番,所以他们获取的利润也是比较高的。2004年蒙牛是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另外一个李宁体育,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在金融方面的案例是摩根斯坦利和高盛投资的平安保险。它去年上市,赚的是非常高的,但是TOM投资除了赚钱以外,也也策略性的意义。今年的年初呢也有一些项目已经上了,比如福记,它是做一些食品的外包的服务,是法国里昂的投资投在里面的,倍数也是非常高的。雨润是做猪肉的加工处理的公司,这个是鼎晖投进去的。 肖冰(深圳达成创业投资公司): 我们很关注消费类电子的投资经验,这个领域的成长性比较高成长的一些产品会出现。另外,我们也关注电子制造业和传统的一些连锁的服务业这方面的一些公司,比如说连锁餐饮和连锁零售这方面的公司。因为中国是全世界的产业转移的制造业的基地,另外中国的服务业的水平非常低,就是比较起来,中国这个服务业的成长的空间,应该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现在重点关注这两方面的机会。 专业人士谈外管局《通知》 今年上半年以来,外管局的两个通知,使得整个VC行业产生了很多的困惑,也有很多的交易陷入了停顿。到底这两个通知会对VC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次“2005创业投资中期论坛”专门对此进行了讨论。 何国杰(广东省粤科科技风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这个问题分两块,一个是到海外上市,第二个就是这两个文件的影响,可以说,中国的企业到海外上市,也可以细分成两块,一个就是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另外就是在美国上市的,或者两地上市的一些企业。2004年,纯粹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大概有12到15家,这个都是跟高科技有关的,然后有比较大的在纽约主板上市的,大概有5家到10家,其他的大部分可以说是在香港上市的。如果看去年的纯粹讲美国,10几家,甚至20家公司在美国上市呢,今年上半年就相差很远。现在是第三季度的开始,一般来讲,8月份是一个淡季,特别是在51job的事出来后,到纳斯达克上市的一些企业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虽然这样,但美国的投资者尤其是纳斯达克的投资者主要是看企业的质量来判断它是否要投资。他们对高质量的中国企业,特别是具有稀缺价值的中国企业还是会感兴趣。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主要是一个质量问题。投资者一定会跟着一些好的企业,一些稀缺的企业。 第一,外管局的《通知》对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并不会有真正的影响,只不过从质量上会有挑战。 第二,这些文件的话本身并没有禁止这些行为,只不过要把它规范化。所以从投资的角度,可能在时间上面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但并不是说你不能这样做。从市场角度,要看企业自身的能力,管理团队的能力和经验和商业模式是否能持续下去。 何欣(凯雷投资集团亚洲基金合伙人) 《通知》的影响肯定是有的,那么直接的结果是我们中国的投资的速度放慢了。因为我们凯雷的亚洲基金,主要是四块,到目前为止,除了去年的聚众传媒后,今年并没有投资,反而在日本、印度、韩国,我们走的相对快一点。 从一个行业看,资金分流本来应该流到中国,却流到其他的国家,我们相信这是一个短期的影响,所以我们对中国的投资信心并没有改变,凯雷的投资策略有一点,我们非常看重那些海外创业的投资者,他们这些人,对中国的营运模式有更好的见解,这些都是我们的支持者,这两个文件的发布对我们和他们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