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814
- 帖子
- 252
- 主题
- 125
- 注册时间
- 2011-5-24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1月11日,林先生果断把中签的中国人寿(601628.SH)清空。这是中国人寿A股上市的第三个交易日,当日中国人寿的股价一直在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下方运行。 林先生是三羊投资公司的投资经理,和深圳众多的私募基金人士一样,林掌握的资金量却远远超出一般证券营业部大户的概念。 林先生被奉为上宾———某证券营业部特意给他一间办公室,这比隔壁的营业部总经理办公室还要宽敞。 2004年以后投身私募行业的人主要来自于基金,但是,林先生这样的“老私募”,则主要来自于券商。 1996年,林先生开始接触股市,1998年他决定投身券商行业,成为某券商营业部的一名经纪人,2002年,林带着积累下来的客户资源投身三羊投资。 私募基金掌握了多少资金,业界有颇多的猜测,不过,事实上,其资金总体上确实呈现快速成长的态势。2006年这种增长势头更甚。 “2006年我们的资金量增加了3倍以上。”林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对于客户也会有要求,一般我们会要求单个账户的资金要在300万元以上。因为如果资金量达不到300万元,很难操作。如果单个客户资金达不到这样的要求,那么我们会建议他们集合几个人的资金拼在同一个账户。” 其实,三羊投资公司的业务模式很简单———客户将证券账户交由林负责操盘,结算时再按照约定的收益分成比例支付。 对于处于灰色地带的私募基金而言,一切都是用信用来维系。 价值投资 市场热点 林先生对于中国人寿一度寄予厚望。2006年12月26日,中国人寿开始网上认购时,林先生一度将所有非核心股票全部清空,腾出资金申购中国人寿。 “如果上市之后股价在30块钱以下,那么可以大胆买入,有多少可以买多少。”中国人寿上市之前,林曾经对身边的人发表如此建议。 但是市场并没有给他任何机会,中国人寿上市即涨至37元。“中签部分没有卖,但我们也没有从二级市场买入。”1月9日,中国人寿上市当天,林告诉记者, “毕竟中国人寿身上有很多概念,不排除被热炒的可能,现在要观察几天,如果出现热炒的势头,则增加仓位,如果没有,我们就会选择撤出。” 1月11日,林选择了彻底撤出。 对于中国人寿的投资充分体现了林先生的理念:以价值投资为中心,同时追踪市场热点。 “高成长并被低估的股票是我们寻找的目标。”林先生同样关心基本面,但他不会仅仅因此而介入,他还需要考量另一个指标———“是否在近期会成为市场热点”。 目的很简单,就是控制风险的同时获取最大收益。 这种投资模式带给他很大的成功。 在2002年到2003年,他抓住了汽车行业大涨的机会,在长安汽车(000625.SZ)由3.36元涨至7元多的那一波行情中,获得翻倍收益,并且还在一汽夏利(000927.SZ)上面同样获得了可观的利润。而另一次大捷是在2004年,深赤湾A(000022.SZ)再次让他管理的资产“翻了一倍多”。 在前几年的弱势中,林先生的业绩保持了50%以上的增长。 “市场将会出现两极分化,与香港股票类似,好公司的股票可以很贵,业绩不理想公司的股票也会如香港的仙股一样,爬不起来。所以对公司价值的认定是未来市场发展的方向。”林先生一直这样预期着中国股市。 虽然资金量巨大,但是林先生表示,他不会同时持有太多个股。 “最多的时候核心股票有五六只,少则一两只。此外,还会有几只股票是配置品种。”林告诉记者。 2006年下半年,他将目光锁定在地产、金融以及消费类板块。但截至2006年末,他已将投资方向转为酒类特别是高档白酒板块,“无论是宏观经济面还是个股的基本面都显示,这些个股的高成长性能够得到延续,他们都是最好的投资品种”。 林先生向记者出示了一份2006年10月底新开账户的投资账单,上面的记录显示,开户之后他主要为客户买入了五粮液认购权证———五粮YGC1 (030002.SZ)和山西汾酒(600809.SH),其中五粮YGC1成本在12元左右,而山西汾酒的成本则在18元左右。截至2007年1月12 日,这个账户的账面收益已达60%。 从信托背后走向阳光 即便小有失误,林先生对2006年的收获还相当满意。市值的增长和客户的增加,使得他对未来有更多的憧憬。 2006年9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表示,应大力发展私募股权基金,使之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在吴晓灵正式提出私募基金阳光化之后,林先生便希望私募基金能如开放式基金一样,公开募集资金。 目前私募基金仍然处于灰色地带,虽然证监会、银监会都承认这种经营方式的存在,但一直没有出台相关法规使私募基金名正言顺。 这也使私募基金无法规范化操作,在融资方面受到局限,只能通过熟人、朋友圈子相互认识,相互推荐,大大制约了私募基金的发展规模。 林先生预计,股改之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日益完善,股改的溢出效应也将不断显现,这会给2007年的股市带来更多的机会。但是,融资渠道制约了资金的规模,“要做大规模需要更加规范”。 阳光化虽已提上日程,但也并非一两天就能实现。 证监会对阳光化的出台仍然讳莫如深,并且出现“降火”的势头。 坊间传言,证监会建议以信托方式进行“阳光化”的操作,但每份信托额度要求达到100万以上,并且只能发行50份。 这个消息虽未能得到证实,但目前市场上运用信托方式走向阳光的私募基金也已有成功的案例。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9月至10月,是私募基金借道信托的集中喷发期,由私募基金操盘的证券信托计划共发行14个,融资额达14.7亿元。 在早期成立的私募基金信托计划中,业绩也相当不错。截至2006年9月30日,“深国投—赤子之心投资哲学”在6个月内增幅达41.82%,累计增长率达71.70%,“明达投资一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半年内增幅为35.61%,累计增长率达70.99%。 “希望我们能如国外私募基金一样规范化成长。”林先生此言说出了整个私募群体的心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