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牛市走熊步

在经纪、自营、投行等业务蒸蒸日上的同时,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却日益陷入一个相对尴尬的境地:集合理财规模有限,光靠管理费盈利很少;定向理财基本无法形成规模;个人专户理财政策尚未成形。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券商的资产管理部人员来讲,很多时候都只在“为荣誉而战”。
  
集合理财收入较少
  
目前市场上共有27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总规模达380亿以上。其中,规模上限最高为35亿元,与目前新发开放式基金动辄上百亿无法相提并论。
  
除了东方红1号等少数产品提取业绩报酬外,多数的产品盈利仅来自管理费。统计显示,2006年仅靠收取管理费的券商资产管理部门贡献的盈利在1000-3000万元;而提取业绩报酬的券商资管部门则盈利上亿,其中东方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去年收入超过2亿元。
  
今年以来,共有5只新集合理财产品成立,全部为创新类券商的第三只集合理财产品。更多的创新类券商的第二只、第三只集合理财产品一直等待监管层审批;苦守多时的规范类券商发行集合理财产品更是难见“曙光”。部分规范类券商自去年即准备好申报材料,但管理层处于风险和创新不足等因素的考虑,迟迟未能开闸。
  
深圳一券商资产管理部负责人表示,目前集合理财的规模很有限,算上3年的期限,目前发行三只产品的券商3年内的总规模最高在百亿左右,如果只靠管理费,盈利根本无法与基金公司和私募相比。同时,已发行的集合理财产品收入不多,支付的费用却不少。不但销售当期需付给销售机构一定的销售费用,销售以后还有尾随佣金,而各种机构的相关费用也接踵而至。
  
“在不怎么赚钱的前提下,做集合理财就只为做品牌而已。”多位受访的资产管理负责人这样表示。
  
定向理财受冷遇
  
纵观整个行业,定向理财开展的情况均不太理想。多家券商的定向理财业务都处于停滞状态,形成规模的寥寥可数。
  
上海某创新类券商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指出,定向理财在目前的市场无法形成规模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是机构客户选择较多,包括基金或者私募基金等。就今年前几个月的收益率来说,券商并无优势。且机构客户很多懂得股票投资,自己做往往收益也不错,没必要一定选择定向理财。
  
其次,对于机构来说,参与定向理财的成本不低,包括专用席位等各个程序。同时,前几年券商资产管理的阴影也让客户心有余悸,如果收益状况不理想,客户随时可能中断合作,这也是定向理财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对于券商来讲,缺乏激励机制也是制约定向理财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述券商经理表示,券商自营部门如果业绩不错,部门人员都有相应的奖励。相比而言,券商的资产管理部门没有专门的销售人员,更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
  
战略定位不明确
  
深圳某券商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明确提出,国内券商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战略定位不清晰,对于如何运作、人员配置、业务及系统缺乏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产管理业务的拓展和成熟。
  
从国外经验来看,投资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很大,并不像国内券商只有少数几个证券投资人员的配置。上述人士建议,国内券商的资产管理部门应该秉持成熟的发展理念,从战略、业务发展、细分市场和培育客户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化运作,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政策和销售队伍。
  
实际上,近日监管层也已召集各券商资产管理负责人进行讨论,就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向业界征求意见。监管层希望券商的理财产品能与其他投资品种拉开距离,注入更多的创新元素。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券商资产管理业务除了券商需进行战略性定位之外,也离不开监管层的支持和引导。只有多方一起努力,才可能使券商的资产管理摆脱过去的阴影,探索出更多的发展模式,成为券商的重要盈利工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