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128
- 帖子
- 426
- 主题
- 163
- 注册时间
- 2011-5-20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转自 华尔街日报 2010/03/02 08:00:43
杜枫
春节放假回来,业内再爆重量级新闻。复星集团和凯雷集团2010年2月24日在上海联合宣布,双方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全面的战略合作。作为开始,复星与凯雷将共同设立并管理具有联合品牌的人民币基金,投资于高成长型企业。首期基金规模为一亿美金,复星和凯雷亚洲增长基金各出资5000万美金。另外也将很快面向中国国内的LP募集新基金。
这个合作毫无疑问是重量级的合作。复星国际是中国最大的综合类民营企业之一,连续四年名列中国民营企业纳税总额首位。旗下拥有医药、房地产开发、钢铁、矿业、零售及战略投资等业务,而凯雷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企业之一,旗下管理四大类共60多只基金,资产规模超过879亿美元。
不过越是重量级的合作,面临的挑战可能越多,而且尤其为人关注。因为毕竟都是业界大佬,一举一动广受关注,想要低调也未必低调得成。
首先面临的挑战应该是合资基金的未来管理问题。以过去在中国的中外合资企业来讲,完全对等的50-50合资鲜有成功案例。通常不论中方或外方,当一方占控股地位,反而合作的时间比较长久。从过去的管理风格来讲,复星和凯雷都是非常有个性的企业。而复星与凯雷在这只人民币基金中,据称从持股比例到人员配备,再到投资决策委员会“平等到底”。
平等虽然听起来很美妙,但日常管理如何处理?遇到分歧如何处理?别的不说,单单比较双方关于这次战略合作的新闻稿就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双方在合作签字当日举行了联合的媒体见面会,但却各自发布了新闻稿。这份新闻稿可不是同样措辞中文与英文一式两份。 凯雷的英文新闻稿细节比较多,包括基金大小和币种(一亿美元),投资标的(高成长性企业),后续是否再融资(继续融人民币),同其他基金的关系问题(凯雷的北京人民币基金将主要做更大的项目)等等。而复星的中文新闻稿则是宏观为主,讲公司大策略,细节很少(仅透露了公司的法律结构是外商投资的合伙制基金)。这仅仅是第一次的一份共同新闻稿而已,未来的道路上如何求同存异,真是要看二位的大智慧了。
挑战之二当然就是外汇管制问题。双方的基金首期投资是一亿美金,但是目标却是进行人民币基金的投资和管理。由于受制于国家外汇管理局142号文第三条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结汇所得的人民币资金不得用于境内投资。那么这一亿美金如何变成人民币投资当然就是挑战。
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PE到上海设立机构投资,上海一直在研究如何解决外资PE资本金结汇问题,寻求142号文的突破方案。从去年8月起,业内就纷纷传言突破方案会“马上推出”。不过到现在还是处在“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状态。这次凯雷在上海联手复星加入豪赌这个政策终将突破的队伍,也许意味着真的会有政策突破?
挑战之三则是基金之间的竞争问题。复星和凯雷各自管理的基金数量都不止这一家,与复星合作成立的人民币基金也不是凯雷在中国成立的第一只人民币基金。凯雷的新闻稿特地提到,今年1月,凯雷与北京市金融局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 计划在北京设立一家规模为50亿元的人民币基金。与北京的人民币基金更关注于较大的改革、重组类投资项目不同,与复星合作的这只基金将更多投资于高成长型企业,如消费、医药、能源类企业等。
而复星过去则是通过复星谱润管理集团的PE业务。几年来,他们投资了包括国药控股、分众传媒、同济堂、中生北控等多家上市公司,也投资了包括快餐连锁企业老娘舅、养猪企业江西国鸿、奶粉企业广东雅士利等多个消费类项目。以往的投资案例和这只新基金的目标重合度非常高。
另外的挑战就是GP与LP的关系问题。这个新的合资基金一方面是要成立一个新的管理公司,另一方面,据称复星集团几位核心决策者和凯雷增长基金的管理团队都将加入新基金的投资决策委员会。也就是说双方都将遇到既当投资人(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又当管理人(GP,General Partner,普通合伙人)的挑战。这种投资人直接管理基金的挑战对于许多中国基金或许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凯雷这样的国际GP则可能是个新挑战。
我之所以强调这些挑战,倒不是为了唱衰他们的合作。三人行,必有我师。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从同行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一直是中国VC/PE行业发展的关键。比如同一个基金管理公司下不同基金之间的竞争、GP/LP关系管理都是很多业内人士要面临的问题。作为行业领军人物的凯雷和复星如何处理这些挑战,将给业内其他基金带来难得的参考借鉴。
(本文作者杜枫就职于风险投资行业逾10年,所撰写的《钱途-就这样拿到风险投资》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合译有《CEO-要职内幕》由市场出版社出版。文中所述仅代表她的个人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