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衍生品市场风险案例总结

类  别: 理论文章
作  者: 邹蕙 张辉
刊发机构: 期货日报
刊发时间: 2006-07-05
被访问数: 78

一、衍生品市场风险案例及其特点
衍生品市场,尤其是金融衍生品诞生30多年以来,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衍生品市场在风险管理、价格发现、宏观经济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的同时,也爆发了一系列重大的衍生品交易风险事故,很多原本拥有雄厚资本的机构因为衍生工具的不当使用而接连招致巨大损失、甚至破产,由衍生工具直接或间接引发的经济金融风暴也在全球多次出现。表一、表二分别列出了迄今,全球主要衍生品交易亏损事件及与衍生品交易有关的金融危机事件。
从表一所列衍生品交易亏损事件中,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1)事件机构遍及全球,多为国际性大公司。英国巴林银行曾是享有国际声誉的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日本的大和银行、富士银行、第一劝业银行资产排名均位于世界前十位;万国证券曾是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垄断国内航空油供应的中航油曾被誉为中国国企走出去的典范。
(2)事件发生时间集中,大多在上世纪90年代。自衍生品交易开始至20世纪90年代前,巨额亏损事件鲜有发生。而在90年代,一系列的亏损事件却此起彼伏,几乎每年都有,其中以1994年最甚,甚而同月就有好几起,如1994年4月的鹿岛石油事件、基得皮波迪银行事件、美国宝洁事件等。90年代之后国外亏损事件罕有发生,但国内亏损事件却时有出现,如2004年中航油事件,2005年特变电工及中盛粮油事件等。
表一 衍生品交易亏损事件案例

(3)交易涉及各类衍生品。如日本昭和壳牌石油从事的外汇期货交易,中国万国证券从事的国债期货交易,美国加州橙县从事的抵押证券交易,日本住友商社从事的铜期货期权交易,英国巴林银行从事的股指期货、债券期货及股指期货期权交易,中国中航油从事的场外石油期权交易等。
(4)亏损额巨大。衍生品交易亏损额巨大,大多以亿为单位,令人瞠目结舌。1993年2月昭和壳牌石油亏损1650亿日元,1995年2月英国巴林银行亏损8.6亿英镑,2004年11月中航油亏损5.54亿美元。巨额亏损给这些曾叱咤风云的名企造成严重的后果,或被收并、或被资产重组、或被勒令关门停业。
(5)交易大多在国际市场上。这些交易大多为跨国公司所从事的国际市场交易。巴林银行总部在英国,从事衍生品交易的是其在新加坡的期货有限公司,交易产品是新加坡和大阪的期货及期货期权;中航油在新加坡从事场外石油期权交易,而其总部位于中国。
(6)亏损原因相似。亏损主要源于公司内部管理严重失控,具体表现为岗位安排违反内控原则、子公司个人权力缺乏制约,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监督作用失效等。如巴林银行的尼克·里森、大和银行的井口俊英,住友商社的滨中泰男都同时兼任交易及监管之职,在缺乏公司有效监控的环境下,他们编造假账、欺骗公司内外,在无力堵塞漏洞时,又存侥幸心理,企图凭一己之力操纵市场,却使公司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
另外,从表二所列与衍生品有关的金融危机中,可发现如下特点:
表二 与衍生品有关的金融危机案例

(1)危机发源地遍布全球。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而以后者居多,如美国、墨西哥、俄罗斯、巴西、土耳其、阿根廷。
(2)危机发生时间集中。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陆续发生了一系列危机,其中90年代最多,1992年、1994年、1997年、1998年、1999年,此起彼伏,尤以末3年更为集中。
(3)危机与衍生品运用有关。危机大多为国际投机者发现一国经济金融问题背后潜藏的暴利,通过衍生品市场大举攻击而促动爆发。如墨西哥金融危机中,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机资金在衍生品市场上抛比索、买美元,促成墨西哥金融危机的爆发。
(4)危机后果严重。这些危机不仅冲垮危机爆发国的经济金融体系,还很快将周边国家和地区卷入危机漩涡之中,甚而造成全球陷入金融动荡。如亚洲金融危机中,开始仅是东南亚国家爆发危机,但韩国、日本不久即被卷入,欧美股市、汇市亦是大幅跳水,振荡不已。
二、衍生品市场风险案例总结分析
(1)衍生品所具有的高风险性、杠杆性、虚拟性、国际性等市场特征决定了衍生品市场本身所潜藏的巨大风险。①高风险性。虽然衍生品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但其自身的交易与运行蕴含着极大的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②杠杆性。投资者只需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从事合约价值为保证金的数倍或数十倍的衍生品交易,成倍地放大了风险与收益。③虚拟性。指衍生品独立于现实基础资产运动之外,属于虚拟经济性质。当衍生品市场的规模大大超过基础工具市场规模,严重背离时就会加剧金融动荡和金融风险。④国际性。衍生品交易在国际范围进行,因而衍生品市场的风险极易向外传染,诱发大范围甚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2)至今已发生的这些衍生品交易亏损事件体现了对衍生品的不当使用和监控。从事衍生品交易的公司往往忽视衍生品的巨大风险,衍生品成为他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投机工具。同时,公司内控机制不完善,无法起到有效的监控、制约和预警作用。此外,交易所针对衍生品交易所设的制度不严密,存在漏洞;交易所对于所设制度不能坚决执行,也是促成风险扩大的因素。场外交易市场透明度不够,缺乏有效监管。还有,滞后的监管思路、体制对于发展超前且涉及跨国交易的衍生品市场鞭长莫及。
(3)与衍生品有关的金融危机的源头在于衍生品的高风险性与高收益性,正是这种特性吸引了一些投资机构摒弃传统的稳健型作风,改为追求高回报的冒进投机哲学。一方面,由于衍生工具风险相对集中的特点,使得一家机构无法履约或突然倒闭时,会在整个衍生品市场上引起一连串违约事件而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衍生工具的杠杆性和虚拟性特征使得其投机能量巨大,成为国际投机者冲击一国金融、经济体系的工具。此外,衍生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的紧密联系使得它们之间具有强烈的联动作用,为投机者的操作提供了方便,使得危机的扩散力度加大加快。
因而,金融衍生工具就好比一把双刃剑:利用好,微观上可以给公司达到规避风险、套期保值的目的,宏观上可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利用不好,则反而给公司加剧风险,带来破产威胁,甚至引发金融动荡和金融危机。当然,衍生品市场并不是这些风险事件、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必须以辩证的态度来看待衍生品市场,既要重视其风险管理、价格发现及宏观经济的功能而予以发展、运用;更要正确地认识其高风险性,加以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控制。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衍生品市场所发生的风险事件已大大减少,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有关各方已对此有了深刻的认识,并采取了有效的行动。这也说明了衍生品市场的风险并不可怕,关键是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去控制它。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