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证券业协会评审规范类券商 生死牌照限量发行

对证券公司的分类监管工作正在向纵深推进。据了解,证券业协会已于5月25日开始正式受理规范类证券公司评审申报材料。这在正处于多事之秋的券商中所引起的震动远大于评审创新试点券商。

知情人士透露,规范类券商资格的评审在今年6月底会有初步结果,届时首批规范类券商名单将会面世,而该类券商的总体规模则可能在50-60家之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对于大多数申请创新类券商无望的证券公司而言,规范类券商的资格就犹如“生死牌照”。

低调参评

据了解,券商们都明确地意识到行业分化将因规范类券商的评审而加速,因此普遍在想尽办法整改自身,以获得资格。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海通证券。

银河证券、申银万国、湘财证券、天同证券、国元证券、华安证券等券商也正在抓紧成为创新类券商,但知情人士指出,一类券商的名额会控制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不会在目前12家的规模上增加太多,因此,一些原本计划申请创新类券商的证券公司决定先申请规范类券商。

“我们公司很快将会把规范类证券公司的申请材料上报给证券业协会,”金信证券的一位高层表示,“其实对于大多数券商而言,一类和二类的差别肯定是没有二类和三类的差别大,生存下来才是目前多数券商的愿望。”

的确,2005年对于证券公司来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因为按照监管层在今年内完成对券商进行分类监管的思路,不少证券公司将面临继续发展还是遭到限制甚至关停的命运抉择。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梁静分析认为。

梁静指出,无论是三类还是四类证券公司,无疑都面临着全方位的业务限制,只能进行低风险业务,并且将接受长期、频繁的检查,就此而言,评审越深入对于券商的震荡则越大。

据了解,按照监管方面制定的程序,4月30日前,大部分券商已经向证监会上报了自查材料,而5月底至6月底的一个月时间里,规范类券商的评审将是较为关键的时期。

TOP

首批6月出炉

“按照目前的工作进度,6月底评审工作将有初步结果,届时将会出现首批规范类券商,主要集中在成立时间晚、没有太多历史包袱的中小券商当中。”一位证监会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同时,在6月底产生首批规范类券商之后,按照监管层的要求,在申报规范类证券公司的券商当中,如果自查发现了问题的,对问题应当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清理方案,并承诺自报送申请材料之日起六个月内完成整改清理工作。这样,今年年底前就有可能在较为集中地出现另一批存在问题的券商通过整改后获得规范类券商资格。
而分析人士认为,按照目前券商的资产情况来看,有望获得二类券商资格的可能有50-60家。

知情人士表示,“现在我们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处理券商上报的自查材料上,而各地的派出机构正逐步展开对辖区内券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独立存管制度及其实施情况的实地调查,并审核券商制定的分户管理方案。”

上述人士还指出,前期的摸底工作将是此次评审的重要依据。根据4月20日关于规范类证券公司评审办法的通知,规范类券商应当具备风险底数清楚、财务数据真实完整、公司治理完善等条件;申请报告提交前应当先行完成摸清风险底数的工作,并由注册地的证监会派出机构进行核查。

事实上,目前这些工作都是2004年监管层决定对券商进行分类监管以来按部就班的措施。根据记者了解,五一长假过后,各地证管办就陆续要求所在地的证券公司上报客户保证金独立存管制度的实施情况,因为这一制度是券商申报规范类证券公司的首要条件之一,也是券商风险内控体系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TOP

洗牌加速

天一证券新闻发言人杨晟也表示,券商的分化将会以规范类证券公司的评审作为明显的分水岭,而不少离评审标准尚有差距的券商有可能通过重组等方式取得继续发展的机会,因此,券业的大洗牌将伴随着规范类券商的评审加速。

规范类券商资格的争夺将会十分激烈。知情人士透露,监管层对于券商分类的设计安排是:创新类券商不超过20家,原则上控制在15家;规范类券商不超过60家,基本控制在50家;其余将再分为风险和高危类券商,在此基础上逐步退出市场。

民生证券研究所所长袁绪亚指出,规范类券商将成为未来两年券业的主要力量,在经过行政手段清理出高危券商后,规范类券商将通过市场方式优胜劣汰。

知情人士还表示,目前的分类也非一成不变,任何券商都可能“晋级”或“降级”。因为对进入某一类别的券商,中国证券业协会还将负责持续评价。

因此,券商们将会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身实力。据了解,目前已有多家券商正在酝酿收购或者合并重组,其中两家浙江省内证券公司的合作谈判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阶段。

上海证券的一位负责人则表示,目前监管层是希望通过行政及市场的双重渠道促使券商加速治理自身问题,一些问题过于严重的券商无疑将在这种双重压力下永远退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