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保险资金:大跌引发者还是受害者

“为什么每次大跌都把罪名强加在保险资金的头上呢?”3月1日,一位保险资金管理公司的人士说,“但事后又总是证明我们是清白的。”
2月27日A股市场十年未遇的暴跌,让人们三天之后仍心有余悸,从机构到个人投资者无一例外被“搞懵了”,有人惊呼历史在重演——— 中国A股再现美国1987年10月19日“恶搞式”股灾。
而话语权直逼基金的保险资金再次成为“口舌”的焦点。
保险资金在做什么?
2月27日的保险资金又到底在做什么呢?
北京一家老牌基金公司的副总表示,公司并没有遭遇保险资金大规模赎回。“我们的几家大机构客户都没有减持的意向,周二全天公司都没有接到过保险公司的大额赎回请求,”他非常确定地说,“作为成熟的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过去对基金进行大规模赎回的现象肯定不是一个趋势”。
他还表示,“反而在春节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就有大保险公司向我们表示了申购基金的意向”。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也表示了类似的观点。他说,“经过去年基金销售高峰之后,基金行业持有人的结构发生了大幅的转变——— 个人投资者取代保险机构成为大多数开放式基金的主要客户。过去曾经发生的保险资金巨额赎回基金、导致基金被动大规模减仓的情况,今后将很难重现。”
他分析:“即便就保险机构自身的投资操作而言,我们也未感受到他们有太大的调整。”
而保险资金一方也表示,大跌完全出乎意料。
如果说基金方面,保险资金暂且“按兵不动”,但其直接投资的股票呢?
“大跌并不会改变我们的股票价值投资策略。”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的一位人士说,作为长期投资者,保险资金不会在乎市场暂时性的短期波动,虽说普遍看好估值偏高的品种,但今年以来低价股涨势不错,而囿于本身投资渠道就比较少,所以并不急于出货。
一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27日刚开始时,出货的人很少,何况是保险资金。但之后就迅速演一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27日刚开始时,出货的人很少,何况是保险资金。但之后就迅速演变成一种连锁反应,那么大的行为只可能发生在机构之间博弈——— 抢先出货,随后市场出现恐慌情绪即变成中小投资者的跟风抛售。
另一种说法是 “保险资金被要求减仓”。然而,总体上,保险资金选择持有的大多为业绩稳健的蓝筹股,如果真的抛,多少才合适?并且,保险资金不持有股票,又去选择什么投资渠道?
“归根到底,还是市场高点时,获利盘太多,紧张情绪造成的;即使保险资金要抛也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与主导性,最根本原因还是从众心理所引起的连锁反应。”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的一位人士说。
后市策略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崔斌博士认为,此次3000点位的调整,抛开诸如加息、资本利得税、监管部门查处违规资金等说法,最大的诱因还是两点:市场估值整体偏高与合理的技术调整。
因此,崔博士颇看好后市,他建议,如此阶段性的调整短期内不会结束,而在此过程中,广义而言,应该是调仓换股的较好机会,比如选择一些估值偏低的股票。另外,毕竟,牛市的下跌与熊市有着本质不同,熊市是95%的股票都会下跌,而牛市做为一种阶段性调整,很多股票还是会逆市上涨;估值好的行业,选择成长性股票也是不错的投资机会。
但是,保险资金不介意短期巨量调整的原因何在?“很大程度上,保险资金有足够的底气做如此的表白。”业内分析。当然,不只是保险资金,其他机构也是如此,去年各个投资收益挣得盆满钵盈;今年一月份伊始仍保持了好的势头,因而,多数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收益至少不低于10%-20%。
据统计,截至春节前,沪深两市157家公司披露2006年的年报显示,金属、石化、房地产板块则为保险资金聚集地,诸如南山铝业、盐湖钾肥000792、金融街000402、恒瑞医药、山东黄金、吉恩镍业、宜华木业、云铝股份、宇通客车和澄星股份为其前10大重仓股。
数据显示,3月1日,上述股票几乎全线下跌,均幅5.7%;而这显然远远低于保险资金一月份的股票平均投资收益率。
“但年报披露的并不代表现在,其实今年以来,一些保险机构已进行了仓位的结构调整,”业内人士分析。另一家保险资产公司“但年报披露的并不代表现在,其实今年以来,一些保险机构已进行了仓位的结构调整,”业内人士分析。另一家保险资产公司人士透露的投资策略是 “在中长期配置中做一些结构调整,从估值高的品种换到估值低的品种,从而增加防御性”。这一观点与上述崔所言不谋而合,似乎达标代表了保险资金的普遍策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