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419107
- 帖子
- 84
- 主题
- 14
- 注册时间
- 2009-7-11
- 最后登录
- 2009-12-17
|
2#
发表于 2009-12-17 15:40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又习读巴菲特的传记,他说成功的标志是有多少人爱你。在中国,成功地标志是你能不能爬到主席台上去,大腹便便的作重要的指示;或者是豪宅名车、登上企业家杂志的封面。我想,这都是巴菲特并不看重的外部记分卡。成功是一个自己衡量的东西,是内部记分卡。自己的进步、努力、爱心和奉献就是成功。岁月流逝,多少高官显贵如烟而逝,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上万名部级以上干部我们能记下几名?可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念念不忘的却是对自己影响深远的亲友、老师。生活中的成功者既稀缺而又永恒。从外部转向内心、从社会评价转为良心的评判、从短期的政绩工程转向范仲淹所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也许是社会成熟的标志?也许是人的现代化的必须! 一个月前,在南方出差,“淫雨霏霏、连月不开”,突然脑海出现“衔远山、吞长江”的壮丽图景。满心被自己年轻的理想感动着,奔向岳阳,登上这天下第一名楼,看几十年之后的我想法有什么不同。在楼上诵读《岳阳楼记》的时候,我发现滕子京和范仲淹名留千古,而他们的最高领导“庆历”却无人知晓。是跟着历史名篇的开头:庆历四年春,才有丁点的位置。历史短期是一个投票器,长期不也是体重器吗?固然可以被改写和歪曲,但大历史不会萎缩。虽然范仲淹一篇名文传千古,也有过份之嫌,但为什么历史要留下这样的名篇,不也是耐人寻味吗?而范仲淹在写“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时候,是为了流传千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绞尽脑汁的吗?曾国藩以其“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感悟经历,使得历史地位远高于大部分皇帝,成为人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