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上市,远非券商改革终点
返回列表 发帖

QDII基金五年有得有失 投资依赖症尚待根治

私募在跌势中不易赚钱。
对于国内第一只QDII基金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终止运作,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QDII基金的海外投资有苦也有甜,该基金终止运作堪称为公募基金业留下了一页值得铭记的“启示录”。QDII基金以后投资应当“更相信自己”,不再迷信国外金融巨头的名声。
2006年11月成立的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是国内第一只QDII基金。当年,国内投资者对国内几家大型基金公司推出的QDII基金狂热程度,若放在当下市场环境来看,恐怕难以想象。然而,在QDII基金踌躇满志之时,碰上了国际金融危机,雷曼兄弟的破产令人始料未及。
华安基金在20日公告中确认,公司将按基金初始发售面值保证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的持有人收回本金。这一决定背后或许殊为不易。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华安基金在2008年雷曼破产事件发生之后,根据对当时国际金融形势的判断,及时进行了权益资产的回收,并采取了其他一系列保全基金资产的措施。其中,华安与雷曼欧洲诉讼一案,成为基金能否恢复流动性的一个关键。
华安基金表示,在上海高院的主持调解下,经过与雷曼欧洲艰苦的漫长谈判,华安基金近期与雷曼欧洲达成和解协议,并签收了上海高院出具的《民事调解书》。根据和解协议,雷曼欧洲应向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支付约4489万美元的和解款项及相应的利息。而若计入“和解所得”,基金的每份净值预计可达到0.97美元。如果和解款项落实,华安基金或许可以缓解不小压力。为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华安基金已明确表示,在第一个投资周期届满之日(2011年11月2日),若基金份额净值低于基金初始发售面值,华安基金将以自有资金补足面值。
QDII基金出海应自信
“我们高度关注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同时也是考虑到这是国内第一只QDII基金,要保护基金的形象,所以我们决定了要保证投资者收回本金。”近日,在华安基金就该事件与媒体的沟通中,公司相关人士如是表示。
该位人士也感叹,在处理这一事件和对国际市场保持关注的过程中,最强烈的感受就是“要相信我们自己”。他指出,雷曼兄弟本是国际市场上的“百年老店”,国内基金在选择投资标的和投资顾问的过程中对其有所倚重,在QDII初期的出海过程中,并未被认为存在较大风险。换句话说,雷曼兄弟出事,在当时感觉“几乎是不可能的”。回顾过去,业内人士认为,以后投资应当“更相信我们自己”,不再迷信国外金融巨头的声名赫赫。
“国外一些金融机构其实也有自己的问题,而他们的产品设计和机制安排上不一定适合我们。其实我们通过自己的摸索,自己的了解与把握,可以做得更好。”在近日的沟通中,华安基金相关人士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经过雷曼事件之后,华安基金内部已经更坚定了“独立自主境外投资的发展策略”。
基金经理是成功关键
QDII基金出海的数年,正遇上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先期出海的几只QDII基金不乏出现净值剧烈下降情形,影响到一些投资者的信心。虽然2008年、2009年的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带来一些机会,一些QDII基金净值由此迅速回升,但总体看,国际市场的动荡已持续了不短的时间,今年以来,新成立的QDII基金也罕有令人振奋表现,一些基金净值甚至已亏损约10%。
面临不利的市场环境,基金公司如何念QDII这本“经”?
“我感觉基金经理是现在QDII投资运作中最重要的因素。”一位基金公司人士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指出,基金经理是什么背景,有没有强大的研究资源,对海外市场是不是非常熟悉,是否有丰富的投资经验,这几点格外重要。“原因也在于大家认识到海外市场‘不熟不做’,贸然行事会摸不清阵脚,带来很大风险。”
不过,该位人士也感叹道,这样的基金经理在市场上还是比较紧缺的,毕竟跟海外基金经理的薪酬相比,现在国内基金公司能给出的薪水还是有一定差距。此外,她同时表示,并非所有的基金公司都持同样的发展思路,由于合资公司较多,股东背景也会起到重大影响,如果股东有比较强的海外金融机构根底,那往往会更倾向于借助投资顾问及共享研究资源的方式来助力QDII投资。
分歧尚存投资须谨慎
一位QDII基金经理表示,大基金公司不发展国际业务是不可能的,QDII未来还有光明前景,而发展过程中的波折也与市场周期有关。他以2006年、2007年时的香港市场为例指出,由于当时港股环境很好,若在资产上进行一定配置,是能获得非常不错收益的,但眼下港股市场也不乏新股破发现象,风险因素在加强。
“关键是要熟悉,要先了解市场及经济周期和宏观形势,如果不了解风险就会很大。其实,任何市场形势都存在一定机会。”该QDII基金经理表示。
今年中期以来,各公司的国际业务部门,甚至其他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也加强了对海外市场的关注。由于全球市场间的联动在加强,各公司每日晨会上对于隔夜欧美股市的追踪已成为常态之举。
“总体上我觉得对海外市场要看得谨慎一些。”一位普通股票型的基金经理20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他指出,现在投研部门中观点分歧很大,大家认为海外市场中出现了很多积极的信号,除了单纯的经济因素,联系一些政治性的因素来看,一些货币体系的稳定也可以得到支撑;但许多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这意味着动荡可能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在没有看到比较大的确定性之前,不宜轻易地给出乐观态度。”
最新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8月有近600只私募产品出现亏损。
据不完全统计,已披露8月最新净值的非结构化私募证券产品共有958只,净值日在10日以前的产品共有935只,这935只的平均收益率为-1.28%,勉强跑赢大盘。
或许是“流年不利”,2011年中国阳光私募们集体遭遇了“滑铁卢”。
“三秦股王” 阮杰 管理的鑫鹏1期最新单位净值只有30.35元,人送“三毛股神”称号;今年高调回归A股并吼出股市万点论的“名嘴”赵笑云,仅几个月时间即遭遇“当头一棒”,截至9月9日,净值仅剩74.52,累计巨亏25.48%,被客户要求清盘。
类似“悲剧”案例在今年的中国私募界可谓比比皆是,其中的主角有很多都是曾经的大佬,甚至是此前的冠军私募。来自客户的巨大压力,加上“不给力”的市场,让许多大佬直呼“伤不起”。经过今年高速、无序的发展之后,私募“下一春”何时才能到来?

敬谢不敏

TOP

返回列表
无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上市,远非券商改革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