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136
- 帖子
- 511
- 主题
- 453
- 注册时间
- 2011-5-20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如果说,要评选2006年十大热门词汇的话,“创业”一定能跻身其中。 君不见,不论是刚刚走出大学校门毕业的帅哥靓女,还是在象牙塔里埋身学问颇有建树的才子佳人;不论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尝到了“一村一品”甜头的大叔大婶,还是怀揣着数十亿美金寻找发财新大陆的洋VC们,他们嘴里嚷的心里想的就是四个字:我要创业。 2006的创业投资火到啥程度,还是让我们用下面的一组数据来说话吧。截止到今年第三季度,风险投资企业的投资额达到11.3亿美元,而2005年全年的风险投资企业额才12亿美元。从目前创投的发展势头来看,2006年度的增长幅度将是十分空前的。 数据是最好的语言,也许有人会问,创业投资年年讲,月月讲,凭啥偏偏在2006年走得如此之火?是啊,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创投之所以能在2006年走得风风火火,是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 其实,点亮2006创投之火的就是三把火。 第一把 火创新中国概念大行其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国民经济产值翻了四番,人民生活水平奔入小康,“中国制造”风靡全球。我们仅仅用了二十多年的时光,就把我国经济打造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然而,在我国经济发展红红火火的同时,一系列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因素也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能源和初级原材料价格的疯狂上涨,依靠传统的粗放的劳动密集型进出口加工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出口产品缺乏技术含量和品牌效应,只能靠低廉的价格去抢占市场,使得我国产品成为世界各国反倾销的诉求对象;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又大大压缩了我国企业的利润空间。中国经济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是走传统发展的老路,还是走创新发展的新路。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中国的决策者做出了正确的抉择: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走科技创新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个大思路下,2006年3月,长时间以来一直议而未决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终于出炉。我们可以豪不夸张的说,正是该法的出炉,才点亮了 2006创投发展的第一把火。 大法既出,为创业投资奠定了坚实可靠的法律保障基础,使得长时间以来一直在民间地下暗流涌动的创投潮找到了一个宣泄的突破口。 为了确保大法的顺利实施,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优惠措施,为投身于创投的企业和人员保驾护航。如北京为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市政府专门配套出台了5亿的产业发展基金,并承诺对优秀创意人才的户口调入北京实行特事特办。天津滨海新区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完成了我国金融创新体系的又一创举,总额高达2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新鲜试水。 在政策的阳光普照和法律的雨露滋润下,创投产业像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从国家能源安全的大局出发,创投业把投资目光瞄向了太阳能、能生物质能,对节能降耗产品进行了重点投入,一大批创新节能产品在创投的支持下形成了新的产业。借力国家林业产权试点,绿色环保产业也成了创投关注的焦点,产品创新产业升级成为推动创投的源动力。可以说,正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大旗之下,科技创新创新中国的概念才能风行于世,创投业才能迎来蓬勃发展的2006年。 第二把火 上市公司股改雪中送炭 坦率地说,创投业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几起几落。困扰我国创投业发展的最大难题就是因为我国资本市场发育的先天不足,创投业的发展始终面临着投资项目缺乏退出机制,投入资本无法变现,致使创投业的辐射培育功能无法实现。 从国际创投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创投业的退出机制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项目上市后退出、股权转让退出等。但在我国,由于法人股一直无法在二级市场上流通变现,法人股的变现缺乏一个透明度高、交易稳定的场所,使得我国创投业的发展举步维艰。然而,这种境况在2006年得到了完全的改善,其原因就是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改。 2006年,可以称得上是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股改年。截至11月15日,沪深两市1500多家上市公司中,只剩下130多家公司尚未股改。由于股改后的上市公司法人股可以逐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创投业发展的最大难题,称股改为创投业雪中送炭一点也不为之过。 随着股改的顺利进行,原先投资于上市公司法人股项目的创投业获得了解套良机,特别是投资于中小企业板项目的创投更是获益颇丰。而随着法人股限售禁令的逐步解禁,很多长期沉淀于其中的创投资金在完成了“第一桶金”的掘金工作后,积极投身于新项目的投资。这一点我们从深圳中小企业板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截止11月15日,深圳中小企业板的上市公司家数已经接近80家,而在这80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名单上,我们能看到不少创投公司的身影。可以说,股改搅动了创投这一池春水。 在股改的示范效应促进下,创投业参与项目投资的热情极度高涨。其所投资的项目不仅仅指向IT等高科技项目,传统产业和我国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项目也得到了创投者的青睐。例如我国新农村建设运动中的最重要的一环“一村一品”便吸引了众多的创投者参与,创投者通过订单作业和千家万户的农民朋友绑在一起,利用技术和信息、市场资源的优势把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新农村正在成为众多创投者掘金挖银的主战场。 第三把火 国际风险投资锦上添花 在法律做后盾股改做助推的刺激效应下,中国的创投市场不仅吸引了国人的参与眼光,其所具有的庞大的市场潜力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洋面孔,特别是吸引住了手握重金的国际风险投资家的眼光。 其实,中国的创投业本不缺乏国际风险资本的参与。像前些年IDG投资盛大与新浪就获利惊人。但过去国际风险资本主要是投资高科技项目,对传统产业的投入力度明显不足。而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育的逐渐成熟,国际风险资本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力度。据统计,仅仅在今年第三季度,国际风险资本便在我国投资了54个项目,投资额达3.61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升47%。从资金投向来看,除了继续重点投入信息技术领域外,能源业、商业、消费服务业的投资也有所增长,像河南的肉食品加工业、京沪的经济型酒店等都吸引了众多风险资本的眼球,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创投呈现出八面开花之势。 2006年,在中国入世5周年多数行业向外资敞开大门和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双重效应影响下,国际风险资本从追逐自身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加速在我国的攻城略地步伐,表现出极大的投资饥渴性。10月末,仅仅在上海举行的一个创投项目招商会便吸引了几十家风险资本10亿美元的追逐。国际风险资本的疯狂介入为2006年中国创投业的发展可谓是锦上添花。 尽管2006年我国创投业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相比,我国创投业的发展仍面临着不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投资的跟风扎堆现象比较突出,像无锡尚德的太阳能项目成功上市后,国际风险资本和国内创投资本围绕着国内的太阳能项目展开了疯狂的角逐;二是创投偏向于项目的中后期投资,在国内的创投业里尚未找到一个像美国苹果公司还在车库里就有人投资的成功案例,使得很多优秀的创投项目胎死腹中;三是舆论对创投的宣传有失偏颇,由于现阶段我国的就业压力较大,在宣传创投时过分偏向于创业性,对创投的风险性宣传不够,毕竟从总体来说,创投项目的成功概率不到10%;四是我国创投业的优秀管理运作人才明显缺乏,由于创投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较高,能文能理,心理素质优秀,随着天使投资以及国际创投资本纷纷进入我国,对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成为阻碍我国创投发展的一道重要屏障。 回首2006,政策法规的出台,上市公司的股改,国际风险资本的蜂拥而入,都在中国创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2006年应该称得上是中国的“创投元年”,这是因为阻碍中国创投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都在2006年得到了有效的解决。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我们有理由相信,2007年中国创投业将会迎来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