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2007,中国民企上市年

2007年,对中国的民营企业来说,更像是一个“上市年”。
4月20日,广东的碧桂园控股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6月4日,江西赛维LDK在纽交所挂牌上市;7月10日,福建泉州的安踏体育在香港上市;7月16日,中国最大的综合类民营企业集团复星集团借“母公司”复星国际在香港实现整体上市;10月8日,潘石屹的SOHO中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11月1日,史玉柱带着巨人网络成功登陆美国纽约交易所;11月6日,马云率领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虽然东方希望的刘永行仍然表示目前没有上市的打算,但对多数雄心勃勃的企业而言,上市是一个无法割舍的梦想,也就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选择了上市之路,而且,似乎这条道路比较光明。在今年胡润百富榜的前10位富豪中,有9位拥有上市公司;在前100位上榜企业家中,有74位拥有上市公司。上升最快的企业家中,前三名的杨惠妍、张茵和彭小峰都是由于公司上市或股价大涨而身价倍增。
上市,还是不上市,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
上市意味着责任和权利并存
刘永行对上市有个最简单的概括——“上市就是融资,融资就是筹集更多的钱”。对于广大公众来说,民营企业上市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那些企业家的身价变化。事实上,2007年中国民营企业大规模的上市确实让各类富豪榜变化不断。
4月20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碧桂园,让其25岁的第一大股东杨惠妍以千亿元身价成为福布斯和胡润两个富豪榜的双料首富;潘石屹、张欣夫妇的SOHO中国上市当天收盘价为9.55港元,两人所持股份的市值达317.45亿港元,而这一巨额财富的积累仅经过12年;复星的郭广昌因持29亿股而坐拥近300亿市值;巨人网络的上市让曾经的“中国首负”史玉柱的个人财富新增21.7亿美元,IT资产达到207亿元人民币;江西赛维LDK的上市,将彭小峰推上了2007胡润百富榜第6的位置;以目前的市价计算,掌控安踏的丁氏家族,身家已陡增至130多亿港元。
当然,百亿也好,千亿也罢,身价对这些民营企业家来说,只是个数字而已,股市随时在变化,身价自然也不是一成不变,彭小峰就曾因为“库存门”事件而导致400亿元的身价缩水一半。
通过富豪榜,“现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首富是如何积累财富、如何上市等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表示,现在更多的企业家运用金融工具来估值自己的财富,这是非常大的一个转型。
实际上,上市的好处毋须多言,解决了发展资金,有了长期融资渠道,大大提高了公司知名度,规范了内部管理,获得了企业健康发展的长久基础。同时更积聚了许多无形资产,如品牌关注度、人才吸引力等。企业资产流动性也大大增强,对企业并购意义重大。另外就管理层个人来说,可能造就富豪管理团队。可将上市股份作为支付手段进行并购,吸引国际国内战略合作伙伴。
但是,权利与义务并存。上市后,企业不再是私人公司,有向公众进行充分信息披露的义务。企业重大经营决策须履行一定程序,作为私人企业的经营灵活性将受到影响。管理层将失去对企业的部分控制权,并需要承担更多义务和责任,管理层压力也相应增大。
上市公司中业绩表现不好的一样被市场边缘化,没有上市的公司,活得滋润的也不在少数。上市不上市,民营企业家们心里自有一本账。
上市对民营企业家来说是极大的心理考验
虽然目前还没有上市的打算,但刘永行非常清楚,公司如果上市,就需要与股民共同承担风险和分配利润,就必须把风险明明白白地告诉股民。此外,还要对社会透明,让股民充分了解企业,加强社会监督,也顺带改进管理机制。
德勤上市服务中国区联席主管合伙人曾顺福表示,中国不少企业家是第一代白手起家的创业型富豪,对企业拥有100%控制权,当惯了老板,有些往往是从财务到总务一肩挑,在企业经营上事无巨细一人打通关。上市,不仅对企业成为公众公司的规范化运营提出要求,而且对民营老板,也是一个极具挑战的心理考验。对于许多准备要上市的民营企业家来说,从只管自己的业务到管理投资者,这是不同理念与技巧的挑战。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执行官、董事总经理方方则提醒,民企上市,要想清楚两件事:一是发展方向,这是最重要的;二要想清楚是否真正做好准备成为公众公司。当民营企业家从一人说了算的老板制,遭遇到未来的公众标准审核时;当民营企业家发现自己由老板已经变成了一个打工者时,你真的做好准备了吗?方方有个形象的比喻:“企业经营就像求学,上市之前就像上高三,不经过几乎让你脱层皮的高考,你就上不了大学。而进大学门槛虽高,一旦进入,你的整个人生从此海阔天空,精彩纷呈。”
上市不是终点,只是起点
对于怀有上市冲动的国内很多企业家,曾顺福提醒,企业不能仅凭冲动上市,不管企业是想要在国内资本市场崭露头角,还是到国际资本市场一试深浅,要明确的只有一点,上市只是一个台阶,唯一目的是为了企业再发展。在整个上市过程中民营企业所经受的种种阵痛,不如当作是对自己的一项历练。“上市不是终点,只是起点”。上市成功只是赢得了更大舞台的竞争入场券,成为国内国际舞台竞争中的主角都要靠实力说话。
曾顺福强调:“不管在哪里上市也好,‘公开、透明’都是基本准入法则。一旦上市,你所做的任何动作投资者都关心,都要披露,这直接影响到再融资和企业以后的发展,诚信是第一要求。”
方方总结了4条上市时衡量自身的四个标准,一看目前企业的成熟程度和规模,二看未来的发展空间,三看管理层,四看企业发展是不是需要钱。方方坦言,上市过程比较复杂,不同民营企业有不同的竞争优势,相应也有不同的问题。但民营企业十之八九都有两大挑战:一是财务的审计和监控;二是管理团队的完善。企业在准备上市之前,不妨先做个自我诊断:一是钱的问题,财务内控还有审计能不能做好;二是人的问题,民营企业很多时候成于人,也败于人,管理团队的打造更非朝夕之功。
研究了多年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英国人胡润表示,上市只是一种形式,只要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都不失为善举。在极为浮躁的商业社会里,在企业“言必称上市”的商业语境之下,能够沉下心来面对自身的人文责任、深刻把握企业当下生命状态的企业家,无论是选择企业上市还是不上市,都能赢得人们的敬赏。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