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134
- 帖子
- 713
- 主题
- 308
- 注册时间
- 2011-5-20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继工银瑞信投资总监江晖离职转投私募之后,公募基金经理们再次涌动离职潮。 7月16日下午,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向本报记者证实,嘉实总经理助理、基金丰和基金经理赵军已经向公司提交辞职报告;另一只基金嘉实主题精选基金经理王贵文,也明显流露了去意。 面对旗下基金经理离职现象,嘉实方面回应记者说:“公司将尊重基金经理个人选择。”并表示,“相对于50多人的投研团队,个别基金经理的离职并不会对公司构成影响。” 与此前后,中信基金在7月12日发布公告称,接受其基金经理王洪涛的辞职;同日,易方达公告也显示,免去江作良易方达平稳增长基金经理一职。 一位基金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这样评论近期的基金经理辞职事件:“这轮公募基金经理们的离职现象,是‘唐建事件’正常处理之后的正常反应”。 该人士称,公募基金转投私募,乃是制度倒逼所致。“令我难以理解的是,基金公司股权可以卖给老外,为何不能卖给我们?” 此时,一个老生重谈的话题——公募的股权激励被再次郑重地摆上了桌面。 “嘉实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 近日,关于嘉实基金经理辞职的说法在业内流传,也有传言称,易方达江作良亦有作别之意。 当日上午,记者联络上易方达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江作良。对于市场传闻,江回应说,“我不再担任基金经理,是希望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并不表明我要离开公司”。 江说,最近没有离开公司的计划。谈到最近公募转向私募的热点,江作良称,这是中国基金业发展到现阶段的正常现象。 7月16日下午,嘉实内部人士也向本报记者做出回应。该人士称,今年早些时候,嘉实曾有两名投资人员分别转去其他金融机构,时间上大大早于目前的传闻时间。 对于传言中将离职的主角邵健——这位负责嘉实巨型基金的投资人,嘉实相关人士这样解释,“据我们所知,邵健到目前为止没有向公司表达过任何离职的想法,亦未有转投私募的安排。” 不过,嘉实亦坦率表示,赵军和王贵文的离职申请已进入相关程序。 对此,嘉实总经理赵学军表示,现阶段中国私募基金的规则吸引了一些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这是特定市场背景下产生的现象,也对公募基金人才保留和人才激励的制度安排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嘉实有超过50人的投研队伍,有能力应对个别基金经理的变动。“过去我们也有基金经理离职,但我们的业绩却保持了长期优良,今天我们同样有这个信心”,赵说。 对于嘉实基金经理辞职事件,上海一家银行系基金的投资总监回应说“早有耳闻,但丝毫不惊讶”。他表示,在中国基金业,嘉实无论是战略安排,还是薪酬水平,都居于较高水准,在这种情况下,优秀的基金经理仍然选择离开,表明这已不再是个案。 他并认为,包括此前离职的长盛基金投资总监闵昱、工银瑞信投资总监江晖等业内精英人士,已流露出公募的吸引力正在大幅下降。 北京一位基金公司的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则认为,嘉实不是开始,也不会是结束。“我觉得,目前这种环境下,基金经理选择私募是迟早的事情。” 基金经理的四种形象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表示,中国公募基金经理顶着每月排名和公司内部考核的巨大压力,在为投资人创造巨额利益的同时,却无法分享到投资的快感,“甚至连自己投资资格都不具备”。 他说,除了每月公开的排名之外,基金公司内部一般都要求基金经理如果排名在公司后1/4,则面临必须被淘汰的命运。 该人士甚至称,时间尚短的中国基金业,几乎从一开始,就没有将基金经理放在相对重要的位置。 比如,在公司机构设置上,基金公司的投资部和其他部门都是平级机构;一旦公司业绩出现滑坡,基金经理往往都是最先成为待宰的羔羊;相对于巨大的压力来说,基金经理的收入和贡献并不成比例(一般来说,中国目前的基金经理年薪在80万左右;投资总监年薪200万左右)。 对于目前基金经理的现状,这位有着十多年公募经验的资深投资人说,目前基金经理大约有四种人: 一种是早生华发型——“我父亲七十多了,还是满头乌黑,我哥哥姐姐都是黑发,我家庭的遗传基因就是黑发,你看看我,白发有多少了!”一名基金经理说。 一种是秃顶型——“很多基金经理都这样。” 另两种是过胖、过瘦型——“基金经理很少能成为正常人。” 他甚至还举例说,“很多基金经理的睡眠都有问题,要么是投资做得太好,兴奋得睡不着;要么就是做得太差,压力太大睡不着……” “基金经理不应高估自己” 多位接受访问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公募基金选择批量离开,是制度使然。如果现有的环境不加以改善,公募的离职问题将不容忽视。 该人士称,唐建事件对基金经理的声誉有一定影响。强化监管之后,要求基金经理上报除自己兄弟姐妹及父母身份账户,还另加配偶兄弟姐妹及配偶父母的身份账户。“有说法称,这是和公安部门联网,不得瞒报。” 北京一基金公司高层对此颇为不解,“为何要制约亲属,尤其是配偶的亲属做股票呢?”有基金经理反映,对那些和配偶关系一般的基金经理来说,如何上报账户都存在问题。 让基金经理更为担心的是,有多位投资总监表示,此次并不是采取“新老划断”的办法,而是要求,如果查明基金经理在任职的任何一个时点发现问题,便实施追究机制。 上海一位投资总监说,“这一政策对现职基金经理造成强大威慑力。” 而公募基金的股权激励破题,似乎迫在眉睫。 易方达基金的一位资深基金经理说,“我们可能并不在意股权本身的价值多少,因为它每年的分红并不会很高,尤其相对私募来说,它的吸引力还不够”。 上海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投资总监也表示,股权未来的价值是他们所看重的。 就这些问题,记者在7月16日上午联系到了证监会基金部的一位人士。 该人士表示,出台这些政策,就是希望给基金经理以威慑力,希望杜绝“老鼠仓”等违法违规现象。他也再次强调说,基金经理的离开,都是自由选择的过程,在选择的同时,他们也必须面临私募今后的风险问题。 至于公募基金经理抱怨薪酬问题,该人士仍然表示,过往一段时间以来,基金业取得了一定发展,市值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这些更多的是应该归功于制度和市场本身的成功,基金经理不应该高估自己。 “市场给予基金经理百万元甚至数百万元的薪酬,他们就理应承担较高的压力。”他说。 至于基金公司核心骨干们谈论最多的股权激励破题问题,该人士称,未来基金公司也将仿效国外合伙人的模式,但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时间安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