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137
- 帖子
- 568
- 主题
- 509
- 注册时间
- 2011-5-20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有时候一恍惚,谢环(化名)眼前还会重现当时半夜店里还有顾客在等待打印材料的场景,耳边满是IPO(首次公开募股)相关术语。 谢环是北京一家快印店的经理。在这家公司展示台上,摆满了装帧精美的IPO材料文件夹,偌大的打印厅大半机器停止了转动。看着整整一个墙壁的各公司IPO上市文件材料样本,他甚至有些伤感,那段热火朝天赚钱的日子还会不会再回来? 中国银行A股发行申请材料、中信证券A股发行上市申请材料……这里甚至可以说是中国资本市场变革的博物馆和资料库,也是这家跟着中国资本市场盛衰交替的快印店曾经辉煌的见证。“这还仅仅是一部分,IPO项目材料制作是公司的主要业务。”谢环说自己很荣幸能够印刷这些材料。 下午3点,前台不时有电话响起,零星有客户来办理业务。两位西服打扮自称某券商的客户,高谈着刚刚收盘的股市,这是2009年新年后的一个交易日,上证综指上涨了59点,指数站上了1900点! 1900点,股指已经在此徘徊了一两个月了。一年半以前,股指轻轻一跃,便已经冲上了6000点,那时候,没有人会把1900点放在眼里。 股指被从6000点上掉到1700点,似乎就注定了困难日子来了。这家位于北京市金融街旁边的专业财经快印店,也正感受到冬天的丝丝凉意。发审会从去年9月份起就停了,IPO断档4月有余。目前,还有34家公司的IPO方案经发审委审议通过但没能开始发行,还有300余家公司首发申请的材料还放在证监会发行部案头。而这些材料中半数是从在这家快印店打印的。 “首发没通过的话,后续的材料没法做,这意味着至少还有一半的业务没有办法做,我们就只好等着。”谢环有些无奈。 本来已经谈妥的外包一些证券公司的印务,进驻证券公司的新合作模式也因为大势不好而搁浅。 这位从公司普通印务员成长起来的主要管理者,是个八零后的小伙子,却已经承受了中国股市的两次起落带给他的冷暖。火爆的牛市成就了这家快印店,也成就了他的事业。 快印店成立已经有7年左右时间了,几经周折,最后定位于了专注金融业的快印公司,而其最主要的客户是证券公司。快印公司为证券公司提供符合证监会要求的专业的排版、文档制作以及打印服务。由于其对券商所用各种材料的要求和规格把握十分到位,尤其是报送证监会的材料更为熟悉,公司赢得了诸多券商尤其是券商投行部的认可,成为券商制作上会材料的首选公司。银河、中信等券商都是经常光顾的客户。 也许是这家快印店生意太火,以至于一些“八卦”传闻不胫而走。因为老板姓周,一些人联想到了中国证监会原主席周正庆,更有人说,凡是从这家店里出去的材料,证监会一看便知,如何如何。店家听了,一笑而已。 一个IPO项目的材料制作费用,从前期到完成,少则几千,多则几万,这为这家快印公司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2007年时,IPO业务所占公司总收入七成,去年上半年,差不多也能占六成”,谢环说,从那以后IPO似乎距离这家快印店越来越远了。 “下半年可能就只剩下四成了。”谢环说,公司新的IPO项目来源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而且,一个完整的IPO项目对应的业务量中,至少有一半是上会后才能够继续操作的。现在他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许多存量IPO项目的后期材料制作根本无法展开。 这样的情形让谢环常常怀念起过去的美好时光。 “股改开始后,明显感觉生意好起来了。IPO项目一个接一个,那时我们最多曾同时在做50个项目的材料,人手和机器都有很大压力。”谢环说。 股改后第一单IPO中工国际,也正是这家快印店运作的首个IPO项目。那是在2006年上半年。随后,络绎不绝的IPO也为打印店带来了业务量的爆发式增长。那正是各家券商投行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大家都在拼命报材料。那时的发行节奏前所未有,一个星期发行几家的事情经常发生。2007年一年,中国内地的IPO项目总共完成了227起,相当于每个工作日都有一起发行。 谢环记得,那时候他们的快印店常常人满为患,有时候还排起了长队。一些客户为了办上一个业务,能等一个小时。谢环忙着打理快印店的前前后后,整晚不休成为了家常便饭。当然,肯定的是,他们这家印务公司的印刷机几乎没有歇过。 “很多券商前一天还在写材料,第二天就需要送到会里。常常是他们白天工作,我们晚上工作。他们和我们挤时间。” 快印店就此迎来了扩张期。公司员工达到了50人,规模比牛市来临前翻了至少一番。2008年9月底,快印店在上海开起了一家分店,新店位于陆家嘴,也是上海的金融中心所在地。公司还成立了旗下的财经公关公司,希望能够在IPO蛋糕中分到更大的一块。不少人开始在老板面前念叨,应该考虑上市了。上市的事虽尚未定论,但老板确实也已经开始盘算,改善快印店的办公环境…… 开张半年的上海新店,生意似乎并没有预期中的火爆;旗下财经公关公司的业务也受到了发行IPO项目停止的影响,到现在为止,仅仅只做了两个IPO项目。 公司不得不去想其他的招。重组方案材料制作、债券发行材料、配股方案材料等近期活跃的业务成为公司新的业务重心,而公司也希望在上市公司年报制作上有一些新的开拓。 和谢环熟识的陈先生是另外一家财经公关的负责人之一。这家公司主要的业务也是针对于IPO为企业做公关服务。2007年,这个新成立的公司一口气就做了10个项目,有的项目从介入到完成,周期还不超过1个月。眼下,手中的近10个项目却成了包袱。这些项目至今不知何时才能启动发行,这意味着陈先生必须得投入人力跟进,直到IPO完成,公司的运营成本大大增加。 股市的低迷让IPO的闸门依然紧闭。谢环几乎每天刷新证监会官方网站若干次,他在等待一些新的动静。快印店还是24小时不歇运作。对于谢环来说,不同的是他也能朝九晚五地上下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