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证监会输血券商 券商理财债务可转为次级债
下一主题:收购东北证券中银控股扩张第一步
返回列表 发帖

2005跨国并购的中国势力

毫无疑问,跨国并购是2005年中国公司、企业家、媒体最热的话题之一。稳重且略带拘谨的中国企业,在这一年出手惊人,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前所未有的跨国并购案例(见一年大事)。
在这一年,眼球企业、标杆企业好像事前有约似的,频频参与跨国并购。年初就爆出了震撼力十足的新闻——联想收购IBM PC事业部。尽管对这桩交易唱衰和叫好的声音一样响亮,但对并购进程的集中报道和关注,让中国商业界普遍接受了一次跨国并购启蒙。在几个月之后,某学者抛出了极具想象力和富有争议的商业构想——“买下沃尔玛”,成为了一家商业刊物的封面文章。
越来越多的像IBM这样的知名企业,开始出现在中国企业全球“采购”的名单里。这让国人颇为自豪。情绪大多数来得单纯,很快就会淡去,但是现象背后的真实含义不应被忽略:中国企业只能并购国外一国经营、组织结构简单的私人公司的历史阶段行将结束,资本实力和管理能力日益提高的中国企业,开始对并购复杂的大型企业产生浓厚兴趣和强烈信心。如果中海油竞购尤尼科交易成功,中国公司将开创收购美国上市公司的先例。
另一项本有可能被中海油突破的纪录是高达185亿美元的收购价,并购功亏一篑。在这一年最后一个季度,中石油以每股55美元现金要约购买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所有上市股份,这一报价总价值约为41.8亿美元,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收购案。要知道,中国在2004年全部的海外并购金额还不到70亿美元。可以想象的是,41.8亿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个历史数字。
还有一些数字,没有这么庞大,但能够更好地表明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方面的进步。
12.8亿美元,这是海尔联手私人股权投资公司贝恩资本(Bain Capital)和黑岩集团(Blackstone Group)共同竞投美国家电巨头美泰(Maytag)的数字,之所以合作,是为了提高并购交易的管理水平。这项收购最终也没有成功。18.9%,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总代价为12.5亿美元,其中有6亿美元是以股份形式支付,即交易完成后,IBM拥有联想18.9%股权。
这两个例子表明,中国公司已具有全新的并购意识,愿意制定完善的交易结构,采纳必要的专家建议及分散交易风险。今后,现金之外的支付方式,包括股票和其他证券的使用将日益增加。
值得一提的还有,年初广受关注的盛大收购新浪。作为首例遵循美国法律进行并购的中国案例,应记载于中国企业并购史。事件主角都是中国人,但公司却是美国上市公司,是另一种意义的跨国并购。
并购如同联姻,除了新郎、新娘,还有介绍人、伴郎、伴娘。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闪现着麦肯锡、高盛等国际咨询公司、投资银行的身影。顶尖国际机构的参与,无意将会提高并购的专业性。
研究表明,只有20%的并购案例能够实现最初的设想,大部分的并购都以失败告终。多数企业在并购之前都认为自己会是那幸运的20%,80%的结果却证明他们不过又是并购失败案例群中的一个新注脚。上帝没有理由眷顾中国,TCL在2005年的一些公开场合表现出悔意,20∶80的 “魔咒”好像在中国企业身上应验。
有业内人士曾讲过一个故事。他在今年曾带领某企业、政府考察团去加拿大商洽收购企业,东道主特意为这个来自中国北方某省考察团代表安排面食,尽管组织者事先特别提醒,包括市委书记、集团企业老总等重要人物还是不自觉地大声“吸食”面条,引来外国经理们频频侧目。这只是个极端的例子,更普遍的不协调可能更像TCL集团董事会主席李东生的苦恼,他遭遇到法国同事周末期间拒接电话,而法国方面的管理人士则埋怨中国人天天工作,毫不放松。
交易,只是并购整合的开始。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管理将是中国企业的新课题。意识到这一点,也是中国企业界在2005年的一大收获。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证监会输血券商 券商理财债务可转为次级债
下一主题:收购东北证券中银控股扩张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