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8191
- 帖子
- 340
- 主题
- 100
- 注册时间
- 2011-5-26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2000年是证券市场融资的分水岭。 "从1997至1999年,股市上涨越快的时候往往新股发行越集中。1997年,几乎每天发行新股2-3家,上市股票溢价在200%以上。股民们狂热地认购新股。"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回顾历史而稍显兴奋。 而在2000年后,随着蓝田股份、大庆联宜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不还等恶劣事件频频曝光后,市场对上市公司股票融资,尤其是配股等再融资的态度呈现180度转弯。 "IPO和再融资=圈钱"几乎成为中小股民心中的思维定律,闻扩容即变色。 目前,市场对IPO和再融资恢复的另一忧心,就是生怕上市公司造假、随意变更、闲置募集资金的圈钱行为卷土重来。 在为股改停止融资前,管理层曾对2004年沪市411家上市公司披露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不如人意。 2004年年报显示,沪市411家公司共计2577个募集资金项目中,发生变更的项目共计443个,涉及222家公司,占所有募集资金项目公司家数的54.01%。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共计213.60亿元,变更募集资金占历年募集资金总额的比例为9.43%。尽管这数字比2003年年报的变更比例(22.2%)有下降。这份统计报告显示,上市公司实际项目投资进度和收益与招股说明书或有关文件相比差距比较大。 根据统计,411家公司共计2577个募集资金项目中未达到承诺进度而又未解释原因的有146个,未达到承诺进度解释原因的586个,即未达到进度为28%。达到进度但未投产341个,已投产但未产生收益405个,未达预计收益234个,已产生收益639个,其他215个,空白7个。 也就是说因存在"其他"和"空白",约有91%的项目没达到预期收益。 此外,上市公司存在挪用募集资金现象,这使得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融资、再融资更为厌恶。 根据统计,未使用的募集资金总额553.89亿元中存放在银行332.30亿元,国债投资2.12亿元,补充流通资金5.40亿元,其他213.82亿元,即未经审议程序有38%的募集资金去向不明,这还不包括有的公司虽披露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存放在银行而实际并非如此的情形。
|
|